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654863
大小:634.3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15
《2019-2020年高三大练习(一)文综地理试题 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三大练习(一)文综地理试题含答案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计1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图1显示的长江大桥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最大主跨(1088米)、最深桥基、最高桥塔和最长拉索。建造该桥经历的挑战是气象条件差(面临台风等的威胁)、水文条件复杂(江面宽,水深,浪高)、基岩埋藏深(达300米)、航运密度高等。据此完成1-2题。1.该桥位于A.湖北B.浙江C.安
2、徽D.江苏2.该桥主跨度大是为了A.保证通航顺畅B.降低施工成本C.减轻台风影响D.缓和海潮冲击图2图2为某地区一月、七月等温线示意图,m表示大陆海岸线,回答3—4题。3.有关图示区域的判断,不可能的是A.甲位于大洋西岸B.甲位于大洋东岸C.图示区域为南半球D.图示区域为北半球4.若甲、乙两地的一月和七月温差分别为16℃和6℃,b、d两线数值分别为24℃、25℃,则a、c两线数值依次为A.8℃18℃B.9℃19℃C.18℃8℃D.19℃9℃如图3所示,图中圆圈表示某条纬线,A点为晨昏圈与纬线圈的切点。据此回答5~6题。5.若A点的地理坐标为(70°N,30°E),此时为北半球的
3、夏半年,B点位于80°N纬线上,则B点太阳高度的最小值和图3北京市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别是A.30°70°B.20°20°C.10°20°D.10°70°6.若A点为中山站(69°22′S,76°23′E,),地方时为12时,则下列描述与题设条件最符合的是A.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B.今夜月圆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C.元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D.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下图为“我国目前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其中甲图为“我国目前人口主要迁出地分布示意图”,乙图为“人口主要迁入地分布示意图”,图5为“一则广东省某地招工漫画”。阅读以上材料,完成7~8题。图4图57.
4、下列有关我国人口主要迁入区及其主要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有①新疆,西部大开发 ②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发达③广东,人口出生率低 ④江苏,经济发展速度快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8.下列有关当前我国“用工荒”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有①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型,急需大量高技术人才②中西部地区高新技术发展,急需大量高技术工人③中西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吸引民工在当地就业④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农民工工资水平相对较低,影响了民工的迁入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由于气候变异和人为活动引起的湿润系数在0.05~0.65范围内的地区土地退化过程称为荒漠化。而土地退化是指包括侵
5、蚀、盐碱化、肥力衰竭在内的土壤退化过程和包括植被覆盖度降低、生物量减少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在内的生态系统退化过程。读图回答9—11题:9.湿润系数可能指A.降水量B.降水量与蒸发量之比C.蒸发量D.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10.材料中提及的“生物多样性下降”属于①土壤退化过程②土地退化过程③生态系统退化过程④荒漠化过程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11.在我国,与湿润系数空间分布规律最接近的是A.人口密度B.植被密度C.交通线密度D.湖泊密度第Ⅱ卷 非选择题(必做题135分,选做题25分,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
6、答。第42—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二、非选择题:36.(26分)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根据xx年公布的全国遥感普查资料,淮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约3.08万km2,主要分布在淮河上游的桐柏山区、大别山区等地区。材料二据调查测定,淮河流域流失的土壤大部分粒径小于0.5mm,一场暴雨过后,土壤中粒径1.2mm的沙砾增加1.0%—3.6%,土壤有机质损失19.5%—36.4%。20世纪80年代山丘区农耕地每公顷施用的化肥仅十几公斤,现在为了维持产量每公顷施用化肥五百公斤左右。材料三下图为淮河流域水系图。图7(1)据图说明淮河流域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分析M地形成降水峰值中心
7、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淮河流域严重的水土流失对当地土壤和水文的影响。(12分)(3)根据材料三从河流上、下游和南、北两岸角度比较淮河水系的特点。(6分)37.(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图8材料一:海巴夭人是沙巴东海岸原住民,他们生活在沙巴东海岸的、远离陆地的海上棚屋中,与世隔绝。海巴夭人接雨水而饮,捕鱼、贝为食,世世代代生活在海上。材料二:上图8为海巴夭人分布区及其部分气象统计资料。(1)说明图示海区海底地形特点。(4分)(2)根据材料,分析海巴夭人在其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