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646768
大小:118.3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15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IV)》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IV)第一部分(1~4题共25分)1.默写古诗词(6分)(1)其间千二百里,,不以疾也。(出自《三峡》)(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出自《记陈天寺夜游》)(3)树树皆秋色,。(出自《野望》)(4)乱花渐欲迷人眼,。(出自《钱塘湖春行》)(5)自富阳至桐庐,,(出自《与朱元思书》)2.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A.缥碧(piǎo)急湍(tuān)轩邈(miǎo)泠泠(líng)B.崔颢(hào)萋萋(qī)燕然(yān)征蓬(péng)C.阙处(quē)曦月(xī)襄陵(xiāng)叠嶂(zhàng)D.飞漱
2、(shù)沿溯(shuò)素湍(tuān)属引(zhǔ)3.下面语段中有两处病句,请找出并提出修改意见。(4分)①朱自清先生是著名的民主战士,对敌人从不留情面。②然而,通过阅读《背影》,使我们看到了他深情的一面。③或许,伟大的,都如他般憎爱分明。④憎得彻底,爱得深沉。(1)第句修改意见:(2)第句修改意见:。4.你们班级正在举办以“富春江风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12分)(1)下面四幅关于《与朱元思书》的书法作品,属于楷书的是()(3分)ABCD(2)假如你是一位作家,你将选择哪些内容来表现富春江?请至少写出四个方面。(4分)(3)从古至今,多少文
3、人墨客陶醉于富春江的优美景色,南朝梁吴均说“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唐朝韦庄称“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宋代苏轼誉“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元代吴桓赞“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如果现在要从中挑选一句作为富春江旅游推介的宣传语,你会选取哪一句?说说你的理由。(理由不少于20字)(5分)第二部分 (5~16共45分)一、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5~6题。(8分)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5.既然写思乡之愁,本诗引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什么情感?(5
4、分)6.下列对诗作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前四句从传说入笔,化虚为实,写由黄鹤楼而生发的联想,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抒发了一种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感以及岁月悠悠、世事茫茫的无限感慨。B.后四句虚写,描写想象中从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由此引发的乡愁。C.颈联写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历历”“萋萋”描绘出山川清晰可见、草木极其茂盛的状貌,景致之美,令人陶醉。D.尾联中“日暮”的苍茫,“烟波”的迷蒙,与怅然的乡愁交织。由景生情,融情于景,使人的心境复归于渺然的忧思而益发深沉,不能自已。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第7~9题(12分)江水又东,迳①西陵峡。宜都记②曰
5、:“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崧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③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①迳(jìng):经过,行经。②宜都记:晋代袁崧的《宜都山川记》。③临惧:登临此境,令人恐惧。7.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1)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 自:从(2)至峡口百许里 许:许多(3)绝壁或千许丈 绝:极高的(4)山谷传响 响:回声8.把
6、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林木高茂,略尽冬春。(2)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9.与《三峡》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意思相同的句是:,。其中正面描写山高的句子是:(3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第10~13题。(25分)我的老师董秋芳先生季羡林①难道人到了晚年就只剩下回忆了吗?我不甘心承认这个事实,但又不能不承认。我现在就是回忆多于前瞻。过去六七十年不大容易想到的师友,现在却频来入梦。②其中我想得最多的是董秋芳先生。③董先生是我在济南高中时的国文教员,笔名冬芬。在课堂上,他出作文题目很特别,往往只在黑板上大书“随便写来”四个字,意思自然是,我们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愿
7、意怎样写,就怎样写,丝毫不受约束,有绝对的写作自由。④我就利用这个自由写了一些自己愿意写的东西。我从小学经过初中到高中前半,写的都是文言文;现在一旦改变,并没有感到有什么不适应。原因是我看了大量的白话旧小说,对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作品,鲁迅、胡适、周作人、郭沫若、郁达夫、茅盾、巴金等人的小说和散文几乎读遍了,自己动手写白话文,颇为得心应手,仿佛从来就写白话文似的。⑤在阅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在无意识中形成了自己对写文章的一套看法。这套看法的最初根源似乎是来自旧文学,从庄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