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课时提升作业 二十四 3.2.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时提升作业二十四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建议用时45分钟)考点一 传统文化1.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春节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相传至今的风俗习惯,如扫尘、贴春联、贴年画、守岁、放爆竹、拜年等。对春节习俗的正确理解是( )A.它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B.它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C.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D.它被称为凝固的艺术【解析】选C。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生动体现,A表述错误;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B错误;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D错误;C表述正确且符
2、合题意,入选。【加固训练】清明节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也竞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如今,更是我国的法定传统节日。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③传统文化都是落后文化的表现④民族节日对我国人民的思想影响最深远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选A。清明节历史久远,影响到今天,且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故①②正确;传统文化不一定都是落后文化,③说法错误;④说法不准确,传统文化对我国人民影响最深远的是传统思想。2.从《中国汉字听写大
3、会》《中国成语大会》,再到《中国诗词大会》,紧张的比赛、有趣的点评和真诚的告白,让文化变得可触、可感、有温度、有意蕴,实现了传统文化与当代受众的自然对接,既“有意义”又“有意思”。这对文艺创作的启示是(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②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方能彰显文化魅力③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需要深入挖掘④创新形式,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选B。题目要求回答的是这些节目对文艺创作的启示,“有意义”符合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有意思”符合创新形式,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③④正确。①是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②侧重说要吸收
4、各种文化的优秀成果,均不符合材料中的“有意义”和“有意思”的要求。故选B。3.2000多年前,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要像水一样涓涓细流,泽被万物。习近平主席引用老子的话,期望亚太经合组织以太平洋之水结缘,使太平洋成为太平之洋,友谊之洋,合作之洋。实现亚太地区和平、发展、繁荣、进步。这表明( )A.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源头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C.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D.传统文化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解析】选B。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才是现代思想的源头,A表述不准确;老子思想的精髓至今仍被引用并发展,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
5、定性,B正确;材料并没有表明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C不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D错误。4.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两岸关系发展,在不同场合的讲话、演讲、谈话中多次谈及两岸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这是因为,中华传统文化( )①对两岸人民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②对社会与人的发展始终起积极作用③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在不断增强④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解析】选B。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
6、浓于水的一家人。”这是因为,中华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对两岸人民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中华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作用具有双重性,②说法错误;③不符合题意,应排除。5.“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这首诗,引起两岸同胞的共鸣。这种共鸣( )①是实现中华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②反映了中华文化是维系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③体现出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④体现两岸同胞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
7、感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选D。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爱国主义的作用、中华文化的意义。①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实现中华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②说法符合题意,台湾诗人余光中的爱国主义诗篇,引起两岸同胞的共鸣,这种共鸣反映了中华文化是维系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③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④说法正确,体现了两岸同胞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6.自古以来,专注细节、精益求精一直是中国工匠秉承的精神。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自觉弘扬工匠精神,使其成为中国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