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638405
大小:5.07 M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15
《2019-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I)一一、选择题(本项25题,每题1分,共25分。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正确)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为了()A压制禁烟运动B改变中国制度C打开中国市场D合法销售鸦片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充当“帮凶”角色并且“单独作案”的侵略中国的是()A美国B法国C英国D俄国3.“中国带着首都被外敌占领的耻辱进入21世纪。我们深重的祖国啊,在穷凶极恶的列强面前,赤露着孱弱的身躯。”这指的是()A火烧圆明园B黄海大战C签订《马关条约》
2、D签订《辛丑条约》4.2015年4月23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66岁生日。中国海军不断强大,那么你知道我国开始近代化并建立近代海军是在哪一时期()A.鸦片战争时期B.甲午战争时期C.洋务运动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5.王老师布置了一项研究新文化运动的作业,小明应该参考哪一旧报刊?()A.《万国公报》B.《民报》C.《新青年》D.《申报》6.史学界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指()A.反对尊孔复古B.继续反封建C.主张民主共和D.向西方学习7.“五四”青年节是为弘扬五四爱国精神而设立。五四运动中提出的口号中最能反映其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是()A.废除“二十一条”B
3、.还我青岛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D.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8、近代化就是经济上实现工业化,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进程。这两大领域开启性事件是A.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C.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D.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9.在我国许多地方都留下了中国共产党奋斗的足迹,其中在井冈山可以追寻到的()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B.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D.成为了敌后抗日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10.“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的
4、“行军”指的是()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红军长征11、xx年7月,台湾有一批食品在盐城市场上销售,其生产日期是中华民国104年5月(注:中华民国元年是1912年),保质期一年,那么这批食品的保质期限到A.xx年5月B.xx年5月C.xx年5月D.xx年5月12、1917年辜鸿铭在北大任教,梳着小辫走进课堂,学生们哄堂大笑,辜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下列运动主要是为剪掉人们“心中的辫子”的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13.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难的时代课题
5、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A.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B.师夷长技以自强C.变者,天下之公理也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4.“从此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一现象说明辛亥革命A.建立了中华民国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推翻了封建帝制D.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15.有人用“观念转变,黄金万两”来解释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因为它()A.沉重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D.有力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6.标志着国共两党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西
6、安事变 D.重庆谈判17.国共两党关系的歌谣中唱到:除军阀,兄弟联手为统一;恨独裁,武装反抗在八一;抗外侮,捐弃前嫌共对敌。其中“抗外侮,捐弃前嫌共对敌”指的是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国共合作抗日 D.重庆谈判18.中央红军长征途中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是( ) A.四渡赤水河 B.巧渡金沙江 C.强渡大渡河 D.飞夺泸定桥19、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哪里会师,宣告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结束()A、江西瑞金B、陕甘革命根据地C、贵州遵义D、甘肃会宁20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硕果。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于()A九一八事变
7、B七七事变C西安事变D八一三事变21下列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是A平型关大捷B百团大战C淞沪会战D台儿庄战役22.近代以来,祖国大陆与台湾的关系经历了几次分离统一的过程,下列与之有直接关系的是()(1)《马关条约》(2)中华民国的建立(3)抗战的胜利(4)渡江战役的胜利A(1)(2)(3)B(1)(2)(4) C (1)(3)(4) D(2)(3)(4)23.“夫物既争存矣,而天又从其争之后而择之,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这句话是谁的主张()A魏源B曾国藩C梁启超D严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