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50分)读“东北地区略图”,回答1~3题。1.黑土分布区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产地,由于各种原因,其肥不断下降,其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 )A.被冲刷变薄 B.气候干旱C.生物活动微弱D.秸秆还田2.a下游两岸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 D )A.小麦 B.玉米 C.高粱 D.水稻3.b处农业生产类型为( B )A.种植业为主B.畜
2、牧业为主C.农产品加工业为主D.淡水养殖业为主【解析】 图示内容为我国东北地区的水系和轮廓,图中的a是位于东北耕作区中的辽河平原,其主要的农作物是水稻;松嫩平原的黑土因被冲刷变薄使得黑土的肥力急剧下降;图中的b是位于东北畜牧业区的呼伦贝尔草原,该地区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读图回答4~5题。4.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C )A.纬度位置B.人口密度C.地形因素D.海陆分布【解析】 甲处为平原地形,气温比两侧山地高,玉米气候生产
3、潜力大。5.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 A )A.≥10℃积温B.年日照时数C.太阳辐射量D.年降水量【解析】 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潜力指数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应是≥10℃积温。下图所示M区域(阴影区),三十多年前是一片荒原,在巴西政府的支持和科研人员的努力下,如今已变成可以实施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世界新粮仓,有巴西“谷物带”之称。读图完成6~7题。6.农业科研人员在改造M区域不利生产条件时,可能采取的有力措施是( A )A.改良土壤,施加石灰及有机肥B.平整土地,修筑不同规模梯田C.开挖运河,扩大河
4、水灌溉面积D.综合规划,统一作物播种收割7.近年来,M区域的很多农田生产实施了作物种植与牧草畜牧(牛)交替进行,此举的有利作用不包括( D )A.提高土地的利用率B.避免农田生态退化C.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D.扩大机械化生产规模【解析】 第6题,M区域位于热带地区,气温高,降水较多,土壤酸性强,需要改良土壤,施加石灰及有机肥,A对;M区域位于巴西高原,地表较为平坦,不需要平整土地和修筑梯田,B错;图中信息显示,该区域的河流数量较多,不需要开挖运河,扩大河水灌溉面积,C错;M区域面积较大,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和作物种类不同,很难做到综合规划,统一作物播种
5、收割,D错。第7题,农田生产实施作物种植与牧草畜牧(牛)交替进行,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A对;可以保持土壤肥力,避免农田生态退化,B对;保持地表植被覆盖率,同时降低了机械化程度,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C对;实施作物种植与牧草畜牧(牛)交替进行,会缩小机械化生产规模,D错。读下图,回答8~10题。8.图示内容显示,农民正在进行小麦秸秆打捆作业,打捆后的秸秆集中回收后可作为饲料出售。这种生产方式有利于落实我国的( B )①人口战略②资源战略③环境战略④稳定战略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 打捆、集中回收后作为饲料出售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6、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这种生产方式有利于落实我国的资源战略和环境战略。9.图中所示的地理环境最不可能位于( D )A.华北平原B.辽河平原C.河西走廊D.云贵高原【解析】 云贵高原的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不是小麦。10.图示生产方式所产生的生态效益是( C )A.增加农民经济收入B.增加就业机会C.减少大气污染D.推动循环经济【解析】 作为饲料出售,可以减少燃烧对大气的污染,故选C。(2018·西安八校模拟)读我国某农产品的两大优势生产基地(阴影部分)及两地气温、降水资料示意图,完成11~13题。11.该农产品最可能为( B )A.稻米B
7、.棉花C.甜菜D.油菜12.该农产品的集中产区在甲基地呈点状分布,在乙基地呈片状分布。形成这种分布差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D )A.劳动力、气候B.地形、土壤C.交通线、市场D.水源、地形13.甲基地为实现该作物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措施是( C )A.加大资金投入B.扩大种植面积C.加大农业科技投入D.加强水利建设【解析】 第1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优势农产品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北和新疆地区。华北和新疆地区水资源短缺,不可能大面积种植水稻,故A项错误;华北和新疆地区秋季降水少,光照充足,有利于棉花的生长和采摘,棉花品质好,销量大,种植规模不断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