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模式

试论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模式

ID:45618116

大小:80.1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15

试论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模式_第1页
试论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模式_第2页
试论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模式_第3页
试论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模式_第4页
试论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模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模式虽慎之本文认为,社会主义扩人再生产必须以消费资料(最终产品)为岀发点,不仅在起点上是这样,在每一年的积累方向上也必须是这样。文章对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公式进行了讨论和评述,提出并非在任何条件下,扩•人再生产的基本条件都必须表现为心+M)〉〃C,并提出了社会主义扩人再生产的基本公式。文章还认为生产资料优先增长不是一个普遍规律,在有些场合,消费资料也可以优先增长。现代技术进步不仅使生产资料冇增长趋势,也会实现固定资金规模的节约,特别是人力投资更快地增长,因此,消费资料的增长在扩人再生产中有更为重要的意义。的增长在扩大再生产中冇更为垂要的意义。作者王慎之,1938年生,19

2、61年中国人民人学经济系毕业,现为黑龙江人学教学人员。主要论著冇《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概论》.《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等。人所共知,马克思在分析扩人再生产时,是从第1部类积累开始的,并由第1部类积累确定第I【部类积累。列宁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引仲出生产资料比消费资料增长更快的结论。

3、多年来我们照此行事,遇到了许多才盾。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社会主义扩人再生产,是否还有另外的途径?具体地说,是否可以由第II部类开始确定积累率,并以此决定两大部类的发展速度?2本文拟就这个问题提出一点看法,以供学术界研究讨论。—、扩大再生产并非一种模式,而是多种模式扩大再生产的模式,最基本的形式可以概括为三

4、种:⑴从第1部类开始积累,即先确立第1部类的积累率,再由第1部类的积累规模确沱第II部类的生产规模。(2)从第2部类开始积累,首先确定第I[部类的积累率,然后再根据实际可能确定第1部类的积累界限。(3)两大部类同时确定出个统一的积累率,比如说25%或50%,然后再确定两1参见列宁:《论所谓市场问题》,《列宁全集》第1卷,第71页。2在我国理论界,有人提出过以最终产品为出发点确立再生产比例的问题。从全社会的范圉看,最终产品就是消费资料。人部类的比例关系。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的,是第一种情况用图式表示就是:I.4000c+1000v+1000m=6000c/v4/1II」500c+750v

5、+750m=3000c/v2/1先确定第1类的积累率为50%,那末,第1部类积累后将形成下式:I.4400c+1100v+(500m)=6000由于第1部类首先确定积累500m,在有机构成不变的条件下,其用于(v+m)的部分必然是1600。为了使两大部类保持平衡起见,第II部类用于c的部分只能是160(),即用于追加lie的部分只能是100。与此同时,用于追加IIv的郎分乂只能是50。这是一个由第1部类积累规定的不可逾越的界限,无论如何不可能超出这个界限。所以,第1部类处于主动地位,第II部类处于被动地位。马克思为什么要由第1部类开始确定扩人再生产的比例关系呢?这是由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形式

6、决定的。因为资本主义生产从根本上说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虽然资本家为了自身消费的口的也要从事必需品和奢侈品的生产,但是,从总体上说,它并不是为了全社会的消费。对于广大劳动者来说,资本家所提供的消费资料,只是为了再牛产劳动力。占典学派的优秀代表李嘉图,曾把劳动者和代劳动家畜并列在一起,认为资本主义是“为生产而生产”。马克思曾经指出,他这样做绝不是庸俗的,而是“科学上的诚实”。?而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标榜的所谓“全民福利”,才是伪善和欺骗。斯人林对此有过一个说明:“工人木身就象他们在资本主义的生产中确实表现的那样,只是生产资料,而不是目的本身,也不是生产的tJ的。”°扩大再生产从生产资料的积累开始

7、,正好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也完全符合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实际。资本主义扩人再生产的这个特点,是一•个才盾,但这不是理论的才盾,而是现实生活的矛盾。列宁说得深刻:“消费是跟着’积累'或者跟着'生产'而发展的——不管这看起来是多么奇怪,但在资木主义社会中也只能是这样。因而,在资本主义生产的这两个部门的发展中,均衡不仅不是必要的,相反,不均衡是不可避免的。”'固不难看出消费资料处于被动状态,跟着生产资料发展,并不是各个社会形态所共冇的普遍规律.恰恰相反,它是经济生活中的一个反常现象,也就是列宁所说的“奇怪”现象。只有资本主义社会,才有这种表现。社会主义社会恰恰要克服这个“奇怪”的反常现象。社

8、会主义发展生产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满足需要。它不是反映在手段上,而是要表现在目的上。如果依然坚持从第1部类开始积累.那无疑是把手段当成了目的。社会主义社会应当是在剩余产品(及其价值表现)中,首先考虑拿出多少用于增加消费,然厉再根据实际可能确定扩人再生产的规模。陈云同志通俗地说:“一3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26卷II,第125页。4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61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