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反三论文

举一反三论文

ID:45581093

大小:68.9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5

举一反三论文_第1页
举一反三论文_第2页
举一反三论文_第3页
举一反三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举一反三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举一反三思路宽——初中数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实践与思考【内容提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中学课程标准的基木耍求,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耍任务。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效地进行举i反三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举一反三能够让学生在无限的空间里实现思维的飞跃,有助于开启学生的应变力、想象力、创造力之门;举i反三以问题探究为中心,通过研究一个问题的多种解法或同一类型问题的相似解法,有助于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举一反三重在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学习的激情。教育家第斯多惠曾

2、说过:“教学的艺术不仅仅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青少年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和另辟蹊径。因此,教师应善于引导和鼓励学生敢于求异,勇于创新。关键词:举一反三创新思维实践思考【正文】举一反三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学中适当的举i反三,可以激发学生去发现和去创造的强烈欲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训练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娴熟运用,锻炼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下面结合木人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在教学中诱发举一反三的几种做法。一、举一反三,挖掘习题

3、涵量1.变换题设或结论即通过对习题的题设或结论进行变换,而对同一个问题从多个角度来研究。这种训练可以增强学生解题的应变能力,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从而培养创新思维的品质。比如,同样对上述问题,我还对该题进行了多种角度的变式讨论,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变换1:在梯形ABCD中,AB〃CD,BC=AB+CD,E是AD中点。求证:CE丄BE.变换2:在梯形ABCD中,AB〃CD,CE±BE・,E是AD中点.求证:BC=AB+CD。变换3:在梯形ABCD中,AB〃CD,BC二AB+CD,CE丄BE・判断E是AD中点吗?为什么?变换4:在梯形AB

4、CD中,AB〃CD,BC=AB+CD,E是AD中点•求证:S®=

5、5wabcd2.变换题型即将原题重新包装成新的题型,改变单调的习题模式,从而训练学生解各种题型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养成。例如:如图5,已知ZSADE中,ZDAE=120°,B、C分别是DE上两点,且△ABC是等边三角形,求证;BC2—BD•CE分析:本题为证明题,具有探索性,可引导学生从结论出发找到需证明△ABD-AECA,从而使问题变得容易解决。变换一:改为填空题,如图5,已知△ADE中,ZDAE=120°,B、C分别是DE±两点,且AABC

6、是等边三角形,贝U线段BC、BD、CE满足的数量关系是。木题表面上虽是对原题的简单形式变换,但实质上有探究的思想,即需要将BC分图5图6别代换为AB、AC,从而归结为找AABD与AECA的关系问题。变换二改为选择题,如图5,已知△ADE^,ZDAE二120°,B、C分别是DE±两点,且AABC是等边三角形,则下列关系式错误的是()A.BC?=BD・CEB.AD2=DB•DEC.AE2=EC•EDD.AE?=EB・ED名为选择题,实为要探究得出图中共有三对相似三角形,从而得知A、B、C选项均正确,选D。变换三:改为计算题,如图5,已知AADE屮,ZDAE=

7、120°,B、C分别是DE±两点,且AABC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且BD=2,求CE的长.仍然要探究出线段BC、BD、CE满足的数量关系,从而转化为知二求一的问题。变换四:改为判断题,如图6,若图中ZDAE=135°,AABC是以A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贝UBC?=BD・CE的结论还成立吗?把问题条件改变,用同样的思想方法探究得出同样的结论,进一步引屮了原例的思想方法,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变换五:改为开放题,如图5,已知△ADE中,ZDAE=120°,B、C分别是DE.h两点,且AABC是等边三角形,则图中有哪些线段是另外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结

8、论的开放,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锻炼了学生开放型思维的能力。图7变换六:改为综合题,如图7,在AABC中,AB二AC二1,点D、E在直线BC上运动,设BD二x,CE=y.(1)如果ZBAC=30°,ZDAE=105°,试确定y与xZ间的函数关系式;(2)如杲ZBAC的度数为a,ZDAE的度数为B,当B满足怎样的关系式时,(1)l]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述成立,并说明理由。此种变换将相似与函数知识结合,培养了学生综合探究的能力。由上述六种题型的变换,把同样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到不同的题型中,既锻炼了学生适应不同题型的能力,又加深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运用,

9、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活跃了课堂气氛,看似浪费了时间,实质触及到思维的灵魂,收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