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580226
大小:141.2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15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人格影響之探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家庭教育對孩子的人格影響之探討壹、緒論家庭對我們來說是什麼呢?依情況而言每個人都不同。有時在家發生不愉快的事,讓我們會有不想回家的想法。在外面受到傷害會想躲回家裡,躲回那安全的地方。這是個極端的對比,我們會因爲某些因素,讓我們對「家」的感覺有所不同。舉個例子來說,跟家人吵架感覺就很糟,影嚮我們一整天的情緒或舉動。現階段可能比較叛逆,有時會不滿父母管的太多,但是遇到不如意的事時,卻覺得家的感覺很窩心、很溫暖有父母當我們支柱,傾聽我們心裡的聲音。我們的情緒和感覺也很容易被家裡的事影響,無論是父母或兄弟姊妹,他們對我們的影嚮比任何人來的大。而相處模式、親子互動、談話…
2、等,影響我們在面對任何事的處理態度,也對我們在人際關係上有不同的表現,這就是「家庭環境」。對家的感覺實在難以形容,它可以是很溫暖、溫馨的地方,也可以是冰冷恐怖的所在。明明是同一個字,爲什麼會有這麼兩極化的形容呢?這令我們非常的好奇,曾聽聞有些人非常的戀家,卻也有千方百計想逃離的。爲何呢?這是我們心裡的疑問也可能是許多家長的疑問,每個人對家的感覺都不同,我們覺得習以爲常的,在別人眼裡可能非常的珍貴,我們覺得很平常的事情,在他人眼裡可能非常另類,這種十分迥異的情況,讓我們想去硏究、觀察、探討其中的差異性,是爲何造成的呢?(-)硏究動機每個父母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將會
3、影響整個家庭的發展,也影響孩子的一生,在外我們表現出的行爲往往與在家裡不同'引發了我們想探討了解原因'所以我們要藉由本硏究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因素以及相關事物。(-)硏究範本小組因空間及時間因素限制,則挑選中部公、私立高中職爲硏究範圍。(三)硏究方法1•文獻分析法:有系統的整理他人硏究結果,並提出新見解。2•問卷調查法:文獻探討提出問卷'應用心理學者所硏究的結果'分析不同成長環境的孩子,其人格發展。3.實地觀察法:藉由小組成員,觀察成員家庭教育、與家人之間的相處模式以實際參與本硏究。(四)硏究目標近年來有很多孩子逃學、逃家,這究竟是爲什麼?是因爲學校環境、人際關係
4、、在家中感覺不到溫暖、得不到父母的關心?大多數皆是因爲家庭的因素,而冇這些問題的產生,我們從家庭去探討,了解家對我們而言是什麼,也以我們本身的看法去作觀察與了解。(五)預期效果1•幫助家長更了解孩子2•透過本硏究可以協助家長改善親子關係3•如何增進家庭和諧貳、正文一、文獻探討(-)家對孩子的重要性家屋到底有何重要性?一般人是很少注意到的,只是每當疲憊不堪或受到委屈時'就會很想回家'躲在屬於自己的空間;事實上「家」是一個可以滿足許多需求的空間,如克雷兒馬可斯所述(註一),家屋是:卸下假面具及武裝的私人空間。是自我表達的地方。是自我的一部分。是記憶的容器。是遠離外在
5、世界的避風港。是接受滋養恢復體力的休憩所。家會讓你感到溫暖、感到幸福;然而若不用心經營或經營不善,家也可能變爲失去自由的監牢,讓人感到恐懼害怕、甚者窒息;例如有位學生數落母親的不是,其中有一點讓人感到震撼的是她討厭媽媽未經她的允許,隨便動她的抽屜或東西,其實這些行爲在一般老師的認知裏,可能只是芝麻小事而已,但她卻認爲母親已侵犯到她的空間及隱私;所以當個人在家中沒有屬於自己的空間,來存放自己的秘密〈自我〉時,那麼家將會失去安全感,而相對的問題也就會呈現出來,如疑心病等。(陳桂美'2006)當孩子與父母溝通不能達到他想要的,那就很容易發生他想逃離家的情況,在我們看來
6、不是很重要的事,但若不能好好溝通,只是一味的告訴孩子你覺得如何如何,只會讓孩子覺得得不到想要的重視,就會想逃離這個家,很多父母的出發點都是爲了孩子好,但是大多用錯了方式,讓孩子感覺不到他是被關懷、關愛,只覺得這個家很冰冷,而不想待在裡面。很多人常常有一個想法,你是我的家人,在這個家裡,我可以很放鬆、隨性、隨意,我們不用分的很清楚,所以隱私問題常常被忽略,而造成爭執,很多時候若多注意一點,把這個想法改掉,就不會發生這令人不愉快的爭執,家庭氣氛的和諧很重要'若不能好好經營'對這個家的成員都是很大的傷害。(二)家對孩子的傷害1•精神創傷精神創傷是情感過度嚴重'既無法反
7、抗'也不容易治癒。身體虐待、性虐待、或扭曲,將真實的自我隱藏起來,而以戴著面具的「假我」出現,永遠活在他人的眼光下,跟著他人的感覺走,認同對方眼中的自己,完全不能自我,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或是忽略掉內心的聲音'做出違背自我的行爲。所愛的人過世等'在心中留下傷害都於精神受創。爲了逃避痛苦而造成的人格2身體傷害許多童年時期經歷過嚴厲處罰的人都認爲自己內在正常健康的嬰兒自我是不好的,這些人將內在許多對自己有益且是情緒健康所不可或缺的元素都視爲魔鬼的化身。他們可能完全封閉自己,孩提時代不快樂,長大成人後消沉沮喪。教養所隱藏的危險:因爲父母經常性的立即糾正,使孩子失去
8、表現的機會。若太過苛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