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选陈静》PPT课件

《秋水选陈静》PPT课件

ID:45578215

大小:1.60 MB

页数:59页

时间:2019-11-15

《秋水选陈静》PPT课件_第1页
《秋水选陈静》PPT课件_第2页
《秋水选陈静》PPT课件_第3页
《秋水选陈静》PPT课件_第4页
《秋水选陈静》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秋水选陈静》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秋水(节选)庄子教学要求1.了解庄子的生平和地位2.了解本文的寓意,并进一步分析庄子的思想。3.体会庄子散文想象奇幻、构思洒脱的艺术特色。4、理解《庄子》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学习要点1.题解关键词秋水,雨水生于春而旺于秋,秋天雨季一到,河水暴涨,称为秋水。2.内容提示■导读本文选自《庄子》外篇《秋水》的第一章,《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它借两个虚构的神话人物河伯与北海若的对话,形象地表达了本文的主旨: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这一主旨所显示的客观思想意

2、义是,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客观世界是无止境的,因此人们不能囿于个人有限的见闻而自满自足,应该努力学习,不断学习。文章的开头以写景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黄河秋涨图,由此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河伯的沾沾自喜,又自然而然地引出了黄河入海时的望洋兴叹与自惭形秽,也为小大之辨的推论作了铺垫。在河伯与北海若的问答之中,北海若以类相推,由河而海,由海而天地,再由中国之在海内,人类之在万物,个人之在群体,层层类比,形象地说明了每一事物皆有其存在的局限,而只有不断地突破这种局限,才能反观自身的有限性,领悟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的真理,并对人类的

3、妄自尊大予以辛辣的嘲讽。本章的艺术特点首先表现在哲理与形象相结合,庄子善于将抽象的哲理寄寓在形象的描绘之中,借助具体可感的景物人事来表达深微玄奥的哲学道理。其次表现在长于运用比喻,往往层见叠出,连类而及。再次也表现在宏肆有力的语体特征,语言的气势既来自于整体说理的层层推进、内在义理的严密逻辑,也来自于大量排比句式和反诘句式的运用。一、作者生平生平:庄子(约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名周,字子休,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地位: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后人称之为

4、“南华真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后世把他和老子合称“老庄”。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既对立又相同,很多地方不一致。据《庄子》本文与《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可知,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蒙地的漆园吏。出身贫寒,曾不得不靠借粮为生,(“贷粟于监河侯”),而对权势富贵却极端蔑视。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庄子除做过漆园吏以外,没有做过其它官。据《杂篇·秋水》记载,楚威王曾派人邀请庄周管理楚国政事。庄子以宁为泥里嬉戏的龟而不为庙堂之龟为由,拒绝了楚威王的邀请。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顺应自

5、然,追求精神逍遥无待。一直过着深居简出的隐居生活。和惠施交好。庄子被认为是先秦时期最具哲学家和诗人气质的人。思想主张:1、思想渊源:庄子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第三十七章老庄之间的区别:老子的学说,除了强调自然的一面以外,还有讲权术的一面。老子说“柔弱胜刚强”,庄子抛弃了老子思想中讲权术的一面2、哲学思想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他承认事物的相对性,又否认客观事物的差别。“齐生死”——“庄子妻死,鼓盆而歌”“齐大小”“齐是非”我国最早提出相对论的是庄子3、处世哲学心斋:不为外界所

6、干扰,保持心境的专一(《庄子·人间世》)“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坐忘:指抹煞一切物我、是非差别的主观唯心主义的精神状态《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通于大道,此谓坐忘。”流沙河认为,庄子的为人主要有四点:“一曰立场,站在环中。二曰方法,信奉无为。三曰理想,追慕泽雉。四曰修养,紧守心斋。”4、文学美学思想美学上:庄子强调不加修饰的自然的美文学上:善用寓言,倾向于对艺术及自由的追求5、政治主张♣庄子和老子一样,主张无为治国,任其自然。认为“绝圣弃知而天下大治”♣反对儒家的以仁义治国和法家的以刑罚治国♣主

7、张无为治国,批判“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黑暗现实,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本质。庄子和儒墨有一点很大的不同,儒墨推崇圣人,而庄子说“圣人生而大盗起”。庄子认为圣人的主义学说不过是“窃国大盗”的工具罢了。其中的典型例子就是田成子。评价:庄子的思想既有合理因素,也有消极成分。庄子的思想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绝圣弃知而天下大治”——针对孔孟的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在认识上走向相对主义。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庄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庄子对当时战国后期的混乱社会状况极其不满,但又无

8、力反抗,便从批判现实走向了消极厌世的极端。其学说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影响极其深远。1、“逍遥适己”的思想成为大一统帝国状态下的中国文人保持思想自由和精神独立的重要支柱及理论基础。2、“庄骚传统”对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浪漫主义和田园派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3、“盗亦有道”,后世非官方社会的重要行为准则,源出《庄子·外篇·胠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