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576317
大小:368.1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15
《反思探究型实验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反思探究型实验教学初中物理探究型实验一般按教材内和教材外分为两类。1.不同版本的教材内物理探究型实验共计有14个实验:⑴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一一密度,⑵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⑷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⑸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⑺探究杠杆平衡条件,⑻探究动能(重力势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⑼探究物质比热容,(10)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11)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12)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13)探究电流热效应,(14)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2.教材外的物理探究型实验:探究生产、生活中的物理
2、规律。这些题目考查的不是教材上的知识点,而是探究的步骤和方法。其中最常见的有:⑴探究水果电池电压与哪些因素有关,⑵探究篮球反弹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⑶车辆滑行的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⑷探究物体承受的压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等物理科学探究活动一般有7个主要环节,依次是⑴提出问题,⑵猜想与假设,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方案,⑷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⑸分析论证,⑹评估,⑺交流与合作。各地的中考命题针对这一知识点在各个试题上有着不同程度的偏重,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进行考查,这也就给命题带来了多个角度的可能性。比如同是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但由于考查的环节或是角度不同,
3、考查的方式也就明显不同,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尽可能的引导学生对每个知识点、每个环节要做到理解和掌握。新课程改革以来,各地中考命题中涉及不同版本教材外的物理探究实验逐年在出新。但纵观其考查内容,大都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并且所考核的方法和能力都是学生应了解和掌握的。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应考技巧的教育引导中,提醒学生对此不要产生心理上的障碍,只要抓住应用得当的方法,一般都能轻松解决。探究型实验试题的解题方法强调应用性和开放性,突出物理知识的应用,强调灵活运用物理知识解释试题呈现的问题,故而在解答时,可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结论,对试题所考查的内容和能力,做出正
4、确的解答。当然中考命题并不会只局限于已有知识的得出,往往可能会更注重探究过程的考查,因此解答此类试题时千万不要急于求成,而要体会出试题考查的方向,也就会从容应答。例如(2010广东中考)18.(7分)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1)小明的三次实验情况分别如图19中的甲、乙、丙所示。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知识可知,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利用图19中甲、乙两组数据比较得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
5、你认为他这样对比这两组数据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吗?。你的理由是:(3)请你根据小明这三次实验情况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参考答案:(1)二力平衡(2)不对没有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3)如表格(4)当压力大小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4)从图中甲、丙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接触而臟程际压力大小&摩勵大小&光溺小&大a大匸大・图19此题考查了实验原理、控制变量法、设计表格、物理语言表达。部分学生不会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图片完成第(2)题。部分学生不会写结论,有的写成“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不把关系写明白;有的写成“接
6、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漏了前提“当压力大小一定时”。得分最少的,几乎零分的是设计表格,不知该设计几行几列,该填写那些项目。这些存在的问题反映了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存在许多不足。事实上,很多教师少做实验,甚至不做实验,有的实验员只是个保管钥匙的人,仪器不满灰尘。有的教师为了赶进度,舍不得在实验上花时间,学生还未过瘾编结束了实验。就这样,学生的实验能力得不到培养,没有感性认识,没有亲身体验,怎能完成好探究实验题呢?要提高学生解答探究型实验题的能力,我们就必须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实验教学,重视做好学生探究实验,杜绝“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
7、”的荒谬做法。通过实验使学生熟练掌握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类比法、等效替代法等等)和过程。每次做实验时,应重视让学生自己设计表格,教给设计表格的方法,还有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写结论的方法。对于用了控制变量法的实验,可用“当一定时,成—比”或“当一定时,越—,越—”的模式来写结论。通过反复训练,学生以后写起结论来,物理语言就会比较规范、科学。要完成好探究型实验题,考生必须要深入了解课本上的物理规律,做到了如指掌,才能对基础探究题做到万无一失;掌握探究的方法,了解探究的全过程(七个步骤),熟练运用各种探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
8、“类比法”等,以不变应万变地解答提高性的题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