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纲要》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近代史纲要》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ID:45575661

大小:4.86 MB

页数:70页

时间:2019-11-15

《近代史纲要》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_第1页
《近代史纲要》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_第2页
《近代史纲要》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_第3页
《近代史纲要》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_第4页
《近代史纲要》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_第5页
资源描述:

《《近代史纲要》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第八章重点和难点1、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哪些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2、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质的社会3、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巨大成就 和说明的问题(P204)(一)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二)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三)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四)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五)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说明:上述巨大成就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

2、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新中国成立以前,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在局部地区建立起来的,这就是当时的各个解放区。)中共中央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分析1948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毛泽东赞同刘少奇的观点,并且说,“我们要努力发展经济,由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它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中介和桥梁。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具有过渡性的特征。(1)政治方面:是实行工人阶级

3、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政权里包括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不仅存在而且还参加了国家政权,虽然不是领导者,但也在政权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当时中央政府委员56人,党外人士就有27人;副主席6人(朱德、刘少奇、高岗),党外人士就有3人(宋庆龄、李济深、张澜);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2)经济:实行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成份并存的经济制度经济方面:国营经济虽然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但它所占的比重并不大(只有10%的现代工业,其中80%官僚资本

4、,20%民族资本),它同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合起来才有21.3%,而个体经济(农业和手工业)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占到了78.7%,占有明显的优势,是经济的主体。3、文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实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新民主主义社会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两种因素同时共存。但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社会主义因素都处于领导地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这就决定了最终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因此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凝固不变的、独立的社会形态,它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三、

5、开始采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际步骤第一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一)开始采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际步骤上海军管会没收国民党政府中央银行的命令南京军管会清查没收官僚资本的布告(一)开始采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际步骤第二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一)开始采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际步骤第三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以上事实表明,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凝固不变的、独立的社会形态。新民主主义社会本身具有过渡性,它是处在很深刻的变动之中的。三、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工业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

6、业国变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理想。中国共产党人同样也把实现工业化作为重要的奋斗目标。(一)中国工业化水平低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时,中国工业发展的水平仍然是很低的。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苏联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前的1928年,这两个比重已经分别达到45.2%和39.5%。发展工业,改变中国作为农业国的贫穷落后的面貌,这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要求,是摆在党和人民政府面前的严重任务。100%50%100%50%26.6%35.5%中苏工业化起步之比较45.2%39.5%1952年(

7、中国)1928年(苏联)现代工业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例重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人均钢产量人均发电量2.37公斤中国4公斤印度538.3公斤美国2.76度中国10.9度印度2949度美国1952年中、印、美主要重工业人均产品产量比较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712页(二)苏联工业化道路的示范性从世界历史来看,主要有两条工业化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这条路是欧洲各国、美国和日本走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