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纸笔,,到“博客,,—试论教师反思工具的变革

从“纸笔,,到“博客,,—试论教师反思工具的变革

ID:45574887

大小:159.9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15

从“纸笔,,到“博客,,—试论教师反思工具的变革_第1页
从“纸笔,,到“博客,,—试论教师反思工具的变革_第2页
从“纸笔,,到“博客,,—试论教师反思工具的变革_第3页
从“纸笔,,到“博客,,—试论教师反思工具的变革_第4页
从“纸笔,,到“博客,,—试论教师反思工具的变革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纸笔,,到“博客,,—试论教师反思工具的变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纸笔,,到“博客,,一试论教师反思工具的变革潘华云(华中科技人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4)[摘要]隨W专业化的推进我师反思出现从*体走向焊体的建瓶客观上要求反思工具发生相应的叟化。基于仲容的牧算反思,就是刘用骨客工鼻舟放芹反思的内容以日志的形天发布农博客上,这从松本上旻时传统的以纸笔为反思工具的一种挑战・通过对星于漳家的敦芹反思株况的研匕明呀了教卵刑用仲客进幷■反思的现状,指明了博*应用于教芹反思的却禾j〔关键词]博客;教芹反思;反思工几潯体反思基于“博客”的教师反思,就是利用博客工具,将教师反思的内容以日志

2、的形式发布在博客上,在教师之间形成一个开放的沟通社区,促使教师将口C的反思活动与周围的群休交流结合起來,不断调整口身反思差距、互相学习、参考借鉴,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师反思环境。因此博客是工具,是形式的东西,教师反思是内容,是基础,二者Z间相互作用:一方而,教师反思从个体走向群体的发展客观上决定了教师反思的形式要发生变化(即从传统的反思FI记到利用博客等网络工具进行反思),否则就不能适应内容的发展;另-•方而,博客还能够促使教师反思的发展。一、反思工具:“纸笔”与“博客”Z比较首先,传统的反思工具“纸笔”,需要一定的成本,而

3、且不方便管理、查询、保存、共享等。相比之下,醇客的低成本、零技术、易管理,为基于闿客的教师反思提供了可能性。其次,博客的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多元批判性,为群体反思提供了广阔的空间:⑴记录方式上,传统的教师反思以纸笔的形式记录反思内容,而博客则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记录。(2)文件类型上,传统的教师反思文件一般均为文本形式,而博客除了文本形式外,还可加入视音频文件。(3)保存方式上,传统的教师反思是纸质文件化保管,而博客则以数字化形式储存。(4)发布机制上,传统的教师反思是封闭性的,发布困难,而基于博客的教师反思则是开放性的,

4、随时随地都町发布。(5)管理上,传统的教师反思管理困难,不易查询,而博客则方便教师分类管理,按时间、Id录等方式归档,容易查询。从上而的分析可以看出,博客固有的属性客观上决定了博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应该充分利用购客开展多方面的合作、探究活动,充分发挥教师IW•客的效能,最充分地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口主、合作、探究精神。二、博客应用于教师反思的现状分析(一)研究背景本研究在互联网上随机选取10乳教师,其中2乳为中国教师博客网推出的“博客之星”,购客名分别为:杨丽斌教学网、孺子牛聘客,另外还有8名中国教师博客网的Vlp会员:xij

5、iafu,study,ho叮q,,zh,xinling,5211973,hiroko,卿lyn。对这十名教师基于博客的反思日志,共计930篇U志进行半年的持续观察,并将其作为硏究的对彖。(二)数据分析1•反思内容分析依据对教师反思的三维度分析,教师反思是按阶段进行的,而各个阶段的反思内容又有所不同,笔者根据反思内容二层次理论,対930篇反思日记的内容进行分类:理念(或知识)层面的一般性背景性问题;行为(或操作)层面的具体性确切性问题。⑴理念(或知识)层面:共计527篇,具体分类如卞:①对教育理念的反思,32篇。包括对素质教育

6、下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等。②对教育热点问题的反思,35篇。包括诸如课程改革、教育信息化的反思。③对教学研究的反思,67篇。不同学科的研究的范畴也不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师教学研究中共同的问题。④对学生相关情况的反思,75篇。包括对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师生关系、学生提出的问题等的反思。⑤对FI常生活的反思,123篇。包Wi教师对家庭,情感、生活感想的记录。⑥対社会问题的反思,59篇。主要是一些•教育相关的社会事件,也会作为教师反思的内容。⑦教育心得,136篇。主要是一些读书感想以及其他教学心得体会。以上数据统计表明:博客应

7、用于教师反思之理念(或知识)层而上,教师教育心得及对日常生活的反思约占25%左右,比重最大;其次是对学生相关情况的反思,占14%;对教育理念问题的反思授少,仅占6%左右。笔者认为,这种差异是由教师反思内容本身的特点及教师的心理特征决定的,比如教师对学生教育问题的关注程度高,因此这类反思L1记也相应多一些;而教学研究木身反思起来时间周期t且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这类反思LI记也相应地少一些。⑵行为(或操作)层而行为(或操作)层而的问题,共计403篇,具体分类如下:①对教学技能的反思,198篇。包括一堂课的导入、板书、课堂用语、提问

8、方式、组织等的总结。②对教学方法的反思,72篇。包括对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的反思,如讲授法、演示法等,以及为改进教学,对教学方法的重新选择与组介的思考。③对教学策略的反思,17篇。教学策略主要涉及到先行组织者、悄境一陶冶教学策略等。④对教学媒体选择的反思,97篇。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