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技术在地裂缝灾害敏感性评价与发展趋势预测中的应用

GIS技术在地裂缝灾害敏感性评价与发展趋势预测中的应用

ID:45565470

大小:48.06 KB

页数:42页

时间:2019-11-14

GIS技术在地裂缝灾害敏感性评价与发展趋势预测中的应用_第1页
GIS技术在地裂缝灾害敏感性评价与发展趋势预测中的应用_第2页
GIS技术在地裂缝灾害敏感性评价与发展趋势预测中的应用_第3页
GIS技术在地裂缝灾害敏感性评价与发展趋势预测中的应用_第4页
GIS技术在地裂缝灾害敏感性评价与发展趋势预测中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GIS技术在地裂缝灾害敏感性评价与发展趋势预测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GIS技术在地裂缝灾害敏感性评价与发展趋势预测中的应用GIS技术在地裂缝灾害敏感性评价中的应用以山西临汾市为例今年碰巧单位有一个在手的关于地质灾害治理的项冃,地点位于山西省中南部临汾盆地中心,临汾是中华民族繁衍牛息场所和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舜之前临汾就被建立都城,因而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舜之后一直是临汾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临汾市经济突飞猛进,城市规模增大,已经发展成为晋南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由于临汾市处于活动比较强烈的山西裂谷系内,因此,地震活动与新构造活动比较突出。频繁的、高强度的地震、新构造活动叠

2、加于本区特定的水文、工程地质条件之上,促使了该区地裂缝的形成和发展。为此,国家计委专门立项组织攻关,以查明山西临汾地裂缝的成因及预测以后的发展。本次研究为其中一部分。临汾市地裂缝已发育了五个比较集中的区域,分别见于高堆、贾得、周家庄、梁村和临汾师大。地裂缝灾害己经造成市中心建筑物楼房开裂破坏,数十户民房因房屋遭破坏而被迫搬迁它处,人面积农田灌溉用水漏失,多处公路被切断裂开,铁路也存在着潜在的危机,严重影响着临汾市的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对该地区进行地裂缝灾害的成因机制分析和发展预测己迫在眉睫。本次研究通过对山西临汾市地裂缝灾

3、害的成因分析和发展预测,为临汾市整体经济建设部署,国土开发利用及市政建设规划等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广以便城市建设部门、管理规划部门采取得力的措施,从而达到减灾、防灾的冃的。传统的对该区进行的较详细的研究只是地震方面的研究,处于定性分析阶段,且少数的量化的研究计算工作量繁重,对于非确定性因素和多因素反映不够全面。本次将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首次将GIS新技术应用于地裂缝灾害敏感性评价及其发展预测中,建立空间动态数据库,以提高效率。并且寻找出符合该地区地裂缝灾害的评价模型,以反映出其1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演化规律。一、研究区自然概况1

4、>位路研究区位于临汾断陷盆地的中段,行政区划属临汾市。临汾市地处山西省中南部,为晋南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地理坐标为东经口1°05’—111°48’,北纬35°557〜236°20’o海拔高度为420〜1200mo面积为1304km,其中2土石山区面积为577.8km(占全市总面积的44.3%)、平川2区面积为456・2km(35%)、黄土丘陵区面积为2270km(20・7%)。临汾市东、西分别与太岳山及吕梁山余脉相接,中部为河谷平原,地势平坦。向两侧逐渐过渡至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2、交通临汾市东邻浮山、古县,北与洪洞接壤,西

5、连乡宁、蒲县,南和襄汾为邦,是山西省南部的交通枢纽。南同蒲铁路和人(同)运(城)干线公路由北向南贯穿全境,支线公路四通八达(图3-l)o3、气象条件临汾市处于温暖带,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受季风影响明显,一年四季分明。十年九旱,春旱尤为严重,雨量分布很不均匀。年平均气温为12.2°Co极端最高气温为41.9°C(1966年6月12日),最低气温为零下26°C(1955年1月11日)。全年10°C以上积温3755.3—4507.4°C,日照时数2400〜2600h,无霜期171~234d,年水面蒸发量800〜2000mm0本区多年

6、平均降雨量535.8mm,盆地略低于丘陵山区,而且年际变化很大。据临汾雨量观测站资料,最大年降雨量799.9mm(1958),最小年降雨量278.5mm(1965)o4、水文条件临汾市水系以汾河干支流为主。汾河蜿蜒曲折由北向南,在本市境内的主河道长36.9km,是全市最大的天然河流,来自汾东的一级支流有涝河、巨河,在屯里乡西高村南汇人2汾河。市境南、北边界还有柏比河、曲亭河,分别流向襄汾县和洪洞县。汾河一级支流有刁底河、岔口河、仙洞沟、三圣沟、晋掌沟、峪里沟以及流入外县的小洪峪、口子河等,均属于季节性河流。在一平坦乡的西边界和

7、枕头乡的西北角,2有10km的昕水河流域,占全市总面积的0.8%,属黄河一级支流。二、地质条件概述(一)区域地层1、基岩地层基岩地层主耍出露于临汾盆地的周边山区,基岩地层由老到新主耍有:太古界混合岩化的深变质岩系、元古界长城系滨湖相碎屑岩系、古生界海陆交互相煤系、中生界三叠系陆相红色地层,另外还存在不同时期的岩浆岩侵入体。盆地东侧北部的霍山高山地区,主要分布有太古界经混合岩化变质程度较深的各种片麻岩和变粒岩,并伴有五台期超基性岩、基性辉绿岩及吕梁期、晋宁期的辉绿岩等不同程度的侵入体以及元古界长城系砂泥岩、中上寒武系及中下奥陶系

8、的海相石灰岩。盆地东侧屮部低山丘陵区,主耍分布有三叠系屮下统的陆相砂泥岩。盆地东侧南部二峰山一一塔儿山中低山区,主要分布有寒武系和奥陶系的石灰岩,并伴有燕山期大量偏碱性二长斑岩侵入体并形成山峰。盆地南侧紫金山低山区,主要分布有太古界的深变质片麻岩,并伴有晋宁期基性辉岩岩脉的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