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区块开发潜力优选研究

A区块开发潜力优选研究

ID:45564643

大小:62.04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14

A区块开发潜力优选研究_第1页
A区块开发潜力优选研究_第2页
A区块开发潜力优选研究_第3页
A区块开发潜力优选研究_第4页
A区块开发潜力优选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A区块开发潜力优选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A区块开发潜力优选研究【扌商要】我厂探明未动用储量少,储量品位差,油田稳产需要进一步动用该类边际效益储量,结合A区块边际储量的现状,应用直井缝网压裂技术、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和三维地震储层预测技术进行了认真分析,优选出有利的井区进行水平井-直井联合井位部署,为实现该区储量的经济有效动用探索有效的技术途径。【关键词】地震预测井网水平井-直井联合开发亠上.—1—冃IJ吞X油田A区块构造上位于鼻状构造翼部,含油面积3.68km2,探明未动用储量170.05X10%,目前研究范围内总井数70口,主要集中在研究

2、区东南、东北两角,主要产层为扶余油层。区块内未动用储量大,开发面积小,具有较好的开发潜力。目前主要有两方面因素制约该区开发。一是砂体分布零散,有效厚度小,油层发育层数少;该区油层主要发育在扶一组和扶二组上部,区内3口探评井平均单井钻遇有效厚度4.9〜7.0m,单井平均钻遇油层2〜3层,单层有效厚度0・8〜4.4mo二是油藏埋藏深,储层物性差,己开发区块开发效果差;该区扶顶海拔-910--1110m,孔隙度16.2%,渗透率3.lmD;3口试油井釆取压裂抽汲方式试油,射开有效厚度3.7m,日产油0.7

3、5〜8・49t,平均3.47t,釆油强度0.94/d-m;相邻的长39井区采用常规压裂方式、同步注水开发,投产初期FI产油l・0t左右开发效果较差。1A区块地质简况构造、断层特征为确保目的层位构造图的精度,根据地震资料状况及解释成果,分别对T2、T21两个层位的构造图进行了整体构造成图等T0图在地质构造比较简单的情况下可以反映构造的基本形态,但其位置有偏移。为了真实反映地下构造形态,需要得到真深度构造图,就需要通过时深转化来完成。研究区使用时深转换模块(Depthteam),使用更多的信息融合,建立

4、三维空变速度场,利用标定技术,去组合不同的速度信息,提高速度模型的精度。从而完成构造图的编制。从扶一组、扶二组油层顶面构造图看,工区整体是位于薄荷台鼻状构造翼部,总体上是东南高西北低单斜起伏特征,构造等高线变化范围-900nT-1400m,单一南北向断层与构造等高线斜交,构造圈闭不发育,只在工区西北侧断裂密集带上出现面积较小的断块型圈闭,该区主要发育构造背景下的断层-岩性圈闭。该构造为继承性发育的构造,扶一、二组油层顶面构造的轴向和形态基本一致。从断层性质看,研究区的断层皆为正断层,主要发育在工区东

5、北部。断层走向主要为近南北向和北东东走向,北东东向断层是次级小断层;断层总体表现为上陡下缓。1•2砂体预测统计A区块部分井砂体发育情况,单砂体厚度主要分布在3.Om以下,占61.9%,其次是3.0〜5.0和5.0〜10.Om,各占19.5%。扶一、二组砂岩总厚度25.2〜50.8m,单井平均为35.Im,扶二组砂岩厚度5.2〜17.8m,平均9.7m,单砂体平均厚度2.6m。A区位于朝阳沟油田滚动外扩区,东、南、西三侧均为已开发区,整体井控程度较高,地震反演技术能较好的预测砂体发育特征;同时考虑到预

6、布井区井距大,地震属性可较好预测井间砂体,刻画砂体边界;本次采用以地震反演为主、属性为辅的储层预测方法,落实砂岩富集区,指导井位部署。地震反演预测扶一砂组和扶二砂组砂岩厚度结果显示,扶一砂组砂岩主要以席状分布,砂岩的厚度主要集中在2-41米之间;扶二砂组砂岩主要以条带状分布,砂岩的厚度主要集中在4-8米之间。1.3沉积微相特征通过综合录井岩性剖面和测井曲线特征综合分析,总结出研究区扶余油层的沉积微相类型及其典型特征,进而勾画出研究区扶余油层5个砂岩组形成时期沉积相分布特征。研究区扶余油层沉积时期,盆

7、地经历了进积-快速进积-稳定退积-快速退积的充填过程,沉积环境也经历了浅湖-三角洲平原、前缘-三角洲前缘、滨浅湖相的演化过程。物源来自四南、东南和北部3个方向,主要受曲南物源影响。储层以分流河道、决口扇微相沉积的砂体为主,各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如下.扶二组油层下部:随着进积作用加剧,出现水上水下交替沉积的现象,南部的长春岭背斜带、裕民和薄荷台,以及翻身屯的大部分地区位于水上,发育三角洲平原的水上分流河道、泛滥平原和决口水道。此时研究区位于水上发育三角洲平原沉积主耍发育的微相为水上分流河道、天然堤

8、和泛滥平原沉积。扶二组油层上部:进积作用进一步加剧,研究区大部分位于水上,沉积环境为三角洲平原相,网状河的特征也更加明显,主要发育分流河道、泛滥平原沉积微相,河道呈南北或北东走向,分流河道砂体发育,单层厚度较大。扶一组油层下部和中部:进积作用达到鼎盛并开始退积,湖侵范围开始扩大,北部地区开始岀向三角洲前缘相过渡。研究区仍位于水上,发育水上分流河道、天然堤、泛滥平原局部发育少量的决口河道沉积,河道以东北走向为主,河道砂体单层厚度大,一般在4.5〜10.4m之间,平均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