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企业信用管理研究【开题报告】

外贸企业信用管理研究【开题报告】

ID:455603

大小:4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08-04

外贸企业信用管理研究【开题报告】_第1页
外贸企业信用管理研究【开题报告】_第2页
外贸企业信用管理研究【开题报告】_第3页
外贸企业信用管理研究【开题报告】_第4页
资源描述:

《外贸企业信用管理研究【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开题报告外贸企业信用管理研究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研究意义: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国内的许多企业参与到国际商品交换和国际竞争中来,使得我国的对外贸易迅猛发展。与此同时,出口企业面临的贸易风险也相应增加,成为制约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障碍。其中,企业缺乏信用管理意识是导致风险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现代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信用销售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要采取的必要手段。因此,信用管理问题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它面对的是复杂多变、不稳定的国际环境,包括人民币升值、战争、自然灾害等,如此,

2、企业更应加强自己的信用管理工作。企业信用管理是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为基本目标的。通过信用管理,企业能强化客户资信管理,防范销售中的信用风险并且能将违约损失控制在最小限度内。所以,有必要研究外贸企业信用管理。预期目标:本文对外贸企业的信用管理研究,在理论上,通过期刊网、中国知网等查阅相关的文献,并阅读一定量的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情况,将其概况和论述,希望对于提高企业的信用管理意识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在实务上,以具体公司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收集相关的资料,分析我国外贸企业的信用管理现状以及信用管理

3、存在的问题,提出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外贸企业的信用管理。希望本论文的完成能对在加强信用管理工作方面提供一定的建议和有所贡献。2.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的相关研究:在国外,对信用风险的度量与识别很早就备受重视,早在1909年约翰.穆迪(JohnMoody)率先对铁路债券进行评级。国外关于信用风险管理的研究主要是从信用风险度量的角度来研究的。信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包括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和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方法。传统的风险管理方法主要有专家分析法、信用评级法、信用评分法和神经网络法。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假

4、定贷款会持有到期末,授信方认为在整个信用期内自身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劣势一方,希望通过对受信方的信用风险度量,进行筛选甄别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避免贷款损失。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西方,出现了四个比较有影响力的信用风险风险量化模型。KMV公司(1993年)建立的以期权理论为基础的KMV模型,瑞士信贷银行(1999年)建立的以保险精算方法为基础的信用风险附加模型(Credit3Risk+)、J.P.摩根(1997年)建立的以VAR为基础的的信用度量术模型(CreditMetrics)和麦肯锡公司(1998年)建立的以宏观模拟

5、为基础的信用组合观点模型(CreditPortfolioview)。其中,KMV模型与信用度量术模型是欧洲国家最为流行的模型。由于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转型期,这些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国内的相关研究:国内关于信用管理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个人信用体系建设、金融领域的信用风险管理、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和组织设计、信用体系的建立等方面。钟楚男(2002)对个人的征信制度进行了研究;赵菁(2003)通过研究个人信用缺失的现状和原因,提出了包括个人征信制度、评级体系、风险防范以及风险转嫁机制等个人

6、信用体系建设;李曙光(2008)通过研究个人信用评估方法,阐述了构建个人信用评分模型的统计学方法、运筹学方法和人工智能技术。并结合我国国情,设计了个人信用评分指标体系,提出了建立我国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相关对策。汪世新(2004)从博弈角度设计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框架;刘天旭、郝倩、郭华(2008),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从信用评级、风险分类等方面做了偏重实务的分析;于研(2003)对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的测定与管理进行研究,在联系我国实际情况的同时,借鉴了国外在信贷风险管理、场外期权信用风险定价、互换交易信用风险定

7、价和信用衍生工具的最新研究成果。对于完善我国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管理有着积极的作用;石晓军(2007)通过模型与实证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做了研究,特别是对基于Logistic和Merton方法的违约率模型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认为如果有好的组织和文化,模型化的现代信用风险就能够成为真正有效的工具和强有力的手段。刘光明(2003)提出了构建一个企业信用文化体系;林均跃(2001)从赊销管理、客户信用管理以及应收账款管理等方面介绍了企业该如何实施信用管理,它的务实性较强,对现代企业信用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借鉴;陈建(2005)全面

8、介绍了信用评分模型的开发技术和应用经验;李敏、张美灵等(2004)系统论述了信用管理的概念、模式及内容,并提出了“3+1”科学管理模式;叶蜀君(2008)通过对信用风险的博弈分析提出了以突变理论为基础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性研究。石晓军(2003)分析我国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产权、信息不对称、预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