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8版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城市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试题 鲁教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合格达标练 下图为我国城市化发展曲线图。读图,回答1~2题: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的是( )A.①时期B.②时期C.③时期D.④时期2.下列有关我国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已进入城市化成熟阶段B.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于西部地区C.城市化速度取决于城市规模的大小D.资源不足是制约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原因解析:1.C 2.B 第1题,③处斜率最大,即发展速度最快。第2题,我国城市化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A项错误。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城市化水平高于西部,B项正确。城市化的速度与城市规模大小无关,C项错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促进城市
2、化的主要动力,D项错误。 下图表示甲、乙两类国家的城市人口增长图。据此回答3~4题:3.下列关于两类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表示发展中国家B.乙图表示发达国家C.目前,甲类国家城市化速度快于乙类国家D.目前,甲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乙类国家4.近年来,发达国家出现城市人口向郊区、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流动,其原因不是( )A.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B.乡村及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C.城市经济发展缓慢D.地铁、高速公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解析:3.D 4.C 甲类国家城市人口增长缓慢,为发达国家的城市,目前城市化水平高,速度慢。乙类国家城市人口增长迅速,为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目前城市化
3、水平低,速度快。发达国家的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而乡村及小城镇环境优美,随着小城镇及乡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及交通事业的发展,人口逐渐从城市向郊区、乡村及小城镇流动。 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阶段。读图,回答5~6题:5.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主要标志是( )A.城市人口数量增加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变大D.城市交通网日益完善6.从Ⅱ阶段到Ⅲ阶段,该城市生产企业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原因可能有( )①城区用地紧张,地价上涨 ②城区交通拥堵 ③城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④郊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5.B 6.
4、D 第5题,D项不属于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是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A、C两项据图示信息无法直接判断。第6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区用地紧张,地价上涨;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而郊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促使城市生产企业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 植生滞留槽,又称作“雨水花园”,主要机制包含物理性的入渗、吸附拦阻作用和滞留槽中生物性的反应;另外,植生滞留槽可滞留大量雨水。目前,植生滞留槽成为建设海绵型城市的新亮点。图为城市植生滞留槽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7.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后( )A.水汽蒸发减少B.地表水下渗增加C.地表径流增加D.大气降水减少8.下列属
5、于城市“植生滞留槽”的建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是( )A.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B.加重地表土壤干燥度,导致城市气温日较差增大C.发挥生物滞水功能,根治城市内涝D.增加地表水下渗,根治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解析:7.B 8.A 第7题,植生滞留槽的主要作用是使地表雨水下渗,从而减少地表径流。该种设施使植被覆盖率提高,水汽蒸发蒸腾增加,大气降水增加。第8题,图中“雨水花园”可使地表干燥度降低,气温日较差减小,但不能根治城市内涝及地下水水位下降,故B、C、D三项均错。9.如图表示一个地理事物由t1至t4的历史发展过程。读图,回答问题:(1)在这个过程中城镇的变化特征是:①
6、 ;② ;③ 。 (2)在这个过程中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是 。 (3)此过程被称为 。 (4)简述该过程可能给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解析:由图可知,从t1~t4城镇的数目增多,郊区范围增大且各城镇、郊区连为一体发展为城市群,此过程即为城市化。城市化可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但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等。答案:(1)城镇面积由小到大 城镇数目由少到多 由孤立的城镇发展为城市群(2)城市人口比重不断增加(3)城市化(4)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困难、失业人口增多、社会秩序混乱等。等级提升练 (2017·山
7、东聊城期中)如图为广州市不同年份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读图,回答10~11题:10.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农村人口逐年下降B.2001年前城市人口增加主要源于当地农村人口的转化C.2001年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加快D.广州未来的城市化速度将不断加快11.近年来引起广州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国家户籍政策的调整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D.城市用地规模扩大解析:10.C 11.B 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