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532903
大小:4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14
《2018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限时训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8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限时训练试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格调”作为诗论术语,是要求诗歌既具有美的形式,又具有大格局、高境界:前者是“调.的审美含义决定的,后者是“格”的人格、道德合义决定的。这两个字起初是并举而非连用的,连用之后,有时也还分而论之。 皎然《诗式》中说谢灵运的诗“其格高,其调逸”,这里的“格“是就内容整体而言的,是谢灵运特立独行的人格转化成的精神境界;“调”不单指音调,是就形式整体而言的,指英音调和谐而自由,遣词造句纵心任情。欧阳修的《六一诗话》论“格”而不论“调”,如说郑谷诗“……亦多佳句,但其
2、格不甚高”。此“格”指的是诗的境界。又说晚唐诗人“无复李、杜豪放之格,然亦务以精意相高”。此“格”是诗人胸怀、境界赋予作品的总体风格。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中说:诗之法有五,体制、格力、气象、兴趣、音节。前三者大体对应于“格”,后二者则是对应“调”。严羽系统地探讨诗法,后世诗法及文法的基本问题大多不出照不出此范围。宽泛意义上的格调论,包括思想要求和艺术要求、内容与形式关系以及整体上效法古典还是重视新变的古今之争问题,而这些问题在《沧浪诗话》中都有所涉及,故而严羽被视为开后世格调论先河之人。 “格”“调”在诗文评中的连用标志着格调论正式出现,但其含意不固定,有时偏于“格”的含义
3、,是就内容而言的思想境界;有时偏于“调”的含义,是就形式而言的审美性因为“格”指诗歌体制,是观作品整体,所以就有了格局、境界的意思。概括明代的格调论,“格”是诗歌体制、整体格局,是知觉层面的诗歌内容,指代作品的境界和思想价值;“调”则是听觉层面的音节声调,与视觉层面的诗体——四言、五言、七言、长短句等相应,关乎情绪和感觉,不一定涉及意义。二者的结合,是形式美与或高远或深沉境界的一体,只是在具体的诗文评论中可能偏于某一方面的意义。 格调论除讨论诗歌的形式与境界外,还展开了两个具有一般性的文论问题,一是崇古还是创新;二是重内容还是重形式,主情还是主理。值得重视的是,当格调论涉及古
4、今之争、情理之争、内容与形式之争时,道德与审美、人格与文风的关系问题就凸显出来。从孔子、刘勰到韩愈,都注重传统道德的永恒价值,要求文章传播正确思想,培育健全情志,同时也对作者的思想境界和艺术品位提出了高要求。明清学者继承了这一思想传统,将人格与文章、艺术风格统一起来。沈德潜作为格调论的总结者,重诗教而崇尚温柔敦厚之风。他在《说诗啐语》中说,六朝发挥了秦汉乐府的形式美、音乐美,至唐诗格律工整,兴寄和诗教则有所缺失,他要求不仅学习唐诗的声律美,更要追溯古诗的思想境界。现当代学者论及“格调”时,同样是将人格和文风统一起来。评说一个人、一部书,一件艺术作品及其他审美对象之格调有无、高低,可
5、能是道德评判,也可能是审美评判,可能是就内在精神境界而言,也可能是就外在风范而言,当然更可能是兼而有之。 (选自《文史知识•格调:人格与境界的天成》,xx7期)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格调”要求诗有大格局、高境界和美的形式,其中“大格局和高境界”是“格”的人格、道德含义决定的,“美的形式”是由“调”的审美含义决定的。 B.论述诗歌时,刚开始“格”“调”是分开用的,后来两个字连用正式出现了格调论,但其含义不同定,有时偏于“格”,有时偏于“调”。 C.欧陌修论述郑谷诗“格不甚高”的“格”是指诗歌的境界,论述晚唐诗人“无复李、杜
6、豪放之铬”的“格”指诗的总体风格。 D.严羽是格调论的提出者,他在《沧浪诗话》中对诗歌思想和艺术的要求、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以及诗歌写作效法古典还是重视新变等进行了比较粗疏宽泛的论述。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格调”连起来用是诗形式美与高远或深沉的境界的结合,标志着格调论的正式出现,虽然“格调”的含义有所偏重,但自此论诗就要偏重于境界方面。 B.明代用格调论评论诗歌时,“格’’指诗的格局、体制问题,指代诗的境界和思想价值;“调”是音节声调,关乎情绪和感觉。 C.沈德潜认为学习诗歌不仅要学习唐诗的声律美,更要学习六朝的古诗,因为其不仅具有形
7、式美、音乐美,而且在兴寄、诗教上要比唐诗好。 D.现当代学者论述“格调”时,把人格和文风统一起来,可能是道德评判也可能是审美评判,可能涉及精神境界、外在风范等。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皎然《诗式》中从“格调”的角度讨论了谢灵运诗的内容和形式,从内容上讨论其的诗歌的精神境界,从形式上体会诗人的随性。 B.严羽把写诗方法概括为五类,“体制、格力、气象”大致对应“格”、“兴趣、音节”大致对应“调”,后世探讨诗法、文法都在此范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