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中政治 单元质量评估(一)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年高中政治单元质量评估(一)新人教版必修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广东老人爱“饮早茶”,东北老人爱“扭秧歌”,北京老人爱“侃大山”。这说明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A.不同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B.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C.文化现象无时不在D.老年人有不同的兴趣爱好2.xx年国庆节期间,许多公共图书馆推行免费措施,吸引了许多民众,使国庆节有了更多的文化味。这说明( )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B.书籍决定了文化的程度C.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互相不能共存
2、D.文化素养离不开免费阅读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有“中华帝国古今工艺总汇”之称。1637年,传到国外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只因“此书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被“大业文人”弃置案头,以致湮没失传近300年。据此回答3、4题:3.《天工开物》在我国和国外的不同命运,说明( )A.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在B.不同意识形态的文化会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C.不同国家的文化完全不同D.文化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4.只因“此书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被“大业文人”弃置案头,以致湮没失传近300年。这说明(
3、 )A.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B.落后的文化阻碍社会发展C.人的文化素养是对生活的体验D.不同文化对认识和改造世界有不同影响5.2013年5月26日,第三届“中国文化产业前沿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与会者认为,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文化生产力在我国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这主要体现了( )A.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B.文化在经济中的基础作用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6.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
4、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传统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D.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享用者7.“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自古以来,湖南人从不缺少文化自信。在互联网江湖,“网络湘军”也早已是声名远播。在经济发展中,湖南省网络文化产业迅速崛起,网络文化消费日益增多。这一事实体现了( )
5、A.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B.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C.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D.文化促进经济发展8.2013年5月31日至6月2日,天津举行了国家动漫产业开放日活动。活动上展示的国产动漫《喜羊羊与灰太狼》产值超过四个亿,使人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原创动漫的“羊”眉吐气。这说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④动漫产业已成为我国的龙头产业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9.当今世界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人才争夺战”硝烟四起。许多发达国家通过
6、改革移民政策,纷纷加入全球抢夺人才的行列。为此,我国更应加大人才吸引或留置的力度来吸引人才。我国要重视人才资源是因为( )①我国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客观需要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③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④综合国力的较量就是人才的较量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0.每当中华民族处于重大困难的当头,中华文化的力量就会突显出来。在遭受四川芦山地震时,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再现,并最终夺取了抗震救灾的胜利。这表明( )A.文化是人所创造的B.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C.文化力量
7、决定综合国力D.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11.一个大瀑布,美国人一看:“哎哟!这个瀑布的力量真大,可以发很多电!”印度人见了说:“啊!神的力量真是不可思议!”中国人一看说:“大自然真是太美妙了!”由此可见( )A.印度人和中国人不懂科学,不懂得利用自然B.印度人只相信神而不相信科学C.中国人既不相信神也不相信科学D.不同国家人们的思维方式不一样12.“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这告诉我们( )A.要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
8、潜移默化的C.文化活动使人高雅D.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3.藏族是信奉喇嘛教的民族,以敬献哈达作为普遍而又尊贵的礼节;朝鲜族有热情待客、尊老爱幼的传统;苗族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热情,最忌浮华与虚伪。不同的民族,往往待人的礼节各不相同,这表明( )A.特定的文化环境是由特定的经济环境决定的B.文化环境不同,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就不同C.不同的文化环境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D.各民族的礼节不同,反映的内涵也完全不同14.作家余秋雨在其著作《文化苦旅》中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