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国金融工具创新之企业债券创新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金融工具创新报告(2004)》系列之四 企业债券创新:捆绑发行让中小企业受惠
主要观点
●受政策预期拉动,2003年企业债券一级市场发行规模稳步提高,二级市场流动性明显增强
●2003年企业债券创新仍然在原有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框架内进行,利率期限结构的伸展空间受到较大限制
●从发行主体看,具有较高成长性的行业,发债规模明显增大,说明在集中交易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之前,投资人更关注债权的到期收益率;另外,由于缺乏市场化的利率参照,企业债券无法在价格中包含更多的发行人个性信息,这是企业债最大的风险源。2003年度企业债券创新最突出的亮点是
2、03高新债的发行方式创新
●企业债券创新行为对具体券种的投资价值影响不显著,创新更多地表现为对市场完善过程的迎合,以及对重大变革的前期准备上
●2004年企业债券的创新与改革进程密切相关,新法规将为企业债创造更大的操作空间,但在债券设计中包含充分的行业信息仍然是创新的关键点
2003年的企业债券创新并没有年初预计的那样取得重大突破,堪称企业债券根本大法的新《企业债券管理条例》依旧没有出台,几乎所有的创新不得不在原有的框架内、以特案特批的方式进行。尽管如此,围绕政策变化预期,企业债券市场仍然应频频创新,特别是在制度建设、发行模式、要素设计等
3、方面出现许多重大创新,为下一年度企业债券市场的变革打下坚实基穿纵贯全年企业债券市场,绝大部分创新都受到政策预期拉动,因此,可以称作是政策预期牵引的企业债券创新。
2003年企业债券市场回顾
一级市场方面,按照国家发改委审核批准的额度,2003年共批准发行企业债券452亿元,实际发行358亿元,比2002年增加33亿元,最主要原因是"非典"打乱了全年发行计划,造成整个第二季度企业债券停发。此外,由于下半年债券市场整体大跌,造成流通市场收益率迅速升高,一些发行主体为确保企业债券顺利发行,不得不修改原有发行方案,提高拟发行债券的收益率水平,这在一定
4、程度上也影响了发行速度。但就规模而言,2003年度企业债券发行仍创近年新高。
2003年度全年共有15个企业发行了18个品种的企业债券,从发行主体和发行数量来看,较前年都有所增加(见表一)。
从发债主体看,具有较高成长性的行业发债规模明显增大,如电力行业,15家发债企业中,有4家属于该行业,发行量占总发行规模的42%,说明在集中交易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之前,投资人更关注债权的到期收益率。此外,除原有电力、铁路、城建公路企业外,首次出现了纺织企业----华源集团;值得一提的是,12个开发区国有中小型基础建设企业在科技部统一协调下,以捆绑方式统一发行0
5、3高新企业债券,这一创新结束了企业债券发行主体中由特大型、大型企业一统天下的历史,开创了中小企业捆绑发行企业债券的先河,对中小企业进行债券融资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从还本付息方式来看,本年度发行的18只企业债券中,有15只采用固定利率计息方式,3只采用浮动利率计息方式。需要指出的是,企业浮息债券近两年一直未有发行,它的出现适应了升息预期增加的客观形势要求,是企业债券发行过程中发行人利益主导开始弱化、发行人让利于投资者的具体体现。这18只企业债券中,期限最短为3年,最长达30年。3年期的03高新债采用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方式,即零息券方式,其它品种均采用每年
6、付息一次方式。从期限分布来看,10年期以上(含10年期)的长期品种占绝对优势,除03高新债和03华源债外,其余13家企业16个品种均为此类券种,在总发行规模中所占比例高达96%。
从债券担保情况看,15家企业债券担保形式完全是全额不可撤销连带责任担保,担保人除03高新债、03铁路债券外,其它债券的担保人都是政策性银行或商业银行,03中铁债券仍然以铁路建设基金作为担保,03高新债12家发债企业除各自担保主体外,当前高新区财政都提供了再担保。
从发行的票面利率来看,由于缺乏市场化的利率参照,相同期限、发行时间相近的债券,票面利率几乎完全相同,企业债
7、券无法在价格中包含更多的发行人个性信息,这正是当前企业债券最大的风险源。
二级市场方面,尽管2003年度企业债券二级市场未出现明显创新,但企业债券回购方式创新的结果,使企业债券交易量不断扩大,2002年上海和深圳两个交易所的总交易量为70亿元,而2003年到12月上旬就已经达到了创记录的341亿元。同时我们也注意到,2003年度上市交易的企业债券品种大规模增加,全年共有9家企业发行的11只企业债券在沪深两交易所上市交易,其中上交所10只,深交所1只,而2002年共有4家企业的5只债券上市交易,其中上交所1只,深交所4只。可以看出,上交所在促进企业债券
8、市场交易、加快企业债券流通市场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
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