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500601
大小:78.00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9-11-14
《上海市建筑物与构筑物拆除规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文件 沪建交[2006]184号 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关于批准 《建筑物、构筑物拆除规程》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由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主编的《建筑物、构筑物拆除技术规程》,经有关专家审查和我委审核,现批准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其中1.0.3、3.0.2(1、2、3、4、5、6、10)、3.0.3、3.0.8、5.0.1(1、2、3、4、5、6)、6.0.2、6.0.5、6.0.12、7.0.7、7.0.10、7.0.11、8.0.14条(款)为强制性条款。该规范统一编号为DGJ08-70-2006,自2006年6月1日起实施。原《建
2、筑物、构筑物拆除技术规程》(DBJ08-70-98)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市建设交通委负责管理,市房地资源局负责解释。 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二○○六年三月二十九日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 建筑物、构筑物拆除规程 Codefordemolishingconstrcution DGJ08-70-2006 J10677-2006 2006上海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 建筑物、构筑物拆除规程 Codefordemolishingconstrcution 主编单位: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 批准部门: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施行日期:2006年6月1日 2006年上海
3、 前言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物、构筑物拆除技术规程》(以下简称本规程)是根据沪建建[2003]第87号的要求,由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主编并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修订完成的。 随着上海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本市各类建、构筑物的年拆除量已接近或超过千万平方米。原上海市标准《建筑物、构筑物拆除技术规程(试行)》(DBJ08—70—98),自1998年市建委沪建建(98)0276号文批准实施以来,使建筑物、构筑物拆除技术有了规范,在本市和全国范围内都是首次。拆除技术规程的实施,为保证拆除安全生产,为控制和减少伤亡事故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以下原因,特对原拆除技术规程进行
4、修订,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确保拆除施工技术继续有效地规范拆除作业施工、保障安全生产、提高文明施工程度: (1)原拆除技术规程为试行标准,实施七年来,有了一定经验、教训的总结,也发现了一些不完善之处;(2)拆除对象已发生了较大变化,原以拆除砖木结构、低矮建筑为主,现发展到拆除各种结构和高大建筑;(3)拆除施工方式变化,原以人工拆除方式为主,发展到以大型液压破碎锤、液压剪拆除为主;拆除施工机械不断更新换代,特别是高达28.5米的长臂液压剪的出现使用,使原来的拆除技术规程在某些方面已落后于实际应用;(4)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对拆除施工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5)现代
5、国际化城市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和规范化。 修订中,修订小组贯彻的主导思想为:(1)、力求使修订后的规程更全面、要求更明确、可操作性更强;(2)、倡导使用液压剪等大、中型拆除机械和爆破这样高效率、安全保证程度高、劳动强度低的拆除方式,限制人工拆除范围。 本规程修订小组数易其稿,先后完成了初稿、征求意见稿和送审稿,2005年7月14日经市建委科技委组织的专家审定会审定通过。现根据专家审查意见,形成了报批稿并改名为《建筑物、构筑物拆除规程》。 本规程主要修订内容有: 一、增加部分 1.在适用本规程的范围内增加了“地下工程”; 2.
6、分别给“人工拆除”、“机械拆除”和“爆破拆除”给了定义; 3.在拆除施工准备中,增加了“建设单位必须提供相关资料的具体内容”,“噪声、扬尘控制、应急救援预案的具体要求”; 4.在技术论证的范围内增加了“在建、构筑物拆除施工的周边区域内有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和“区重点工程”的拆除项目; 5.在拆除施工中增加了“安全技术交底”的要求; 6.在“人工拆除”中,在先拆除的构件中增加了“铸铁落水管”;增加了“坡屋面的拆除作业规范”;在拆除墙体的要求中增加了“禁止采用开墙槽、砍凿墙脚的方法人力推倒或拉倒墙体”的内容; 7.在“机械拆除”中,增加了“对机械安
7、全性能的测试、验收、交接要求”;“机械规范操作的要求”,“使用液压剪拆除建、构筑物的规范作业法”和“机械拆除砖木结构、混合结构、框架结构和高层框架或框剪结构的拆除安全技术要求”; 8.增加了“爆破安全性评估内容,对爆破地震安全允许的距离、触地塌落振动的速度、爆破飞石安全距离、粉尘的控制作了相应规定”的内容;增加了逐跨塌落的施工工艺;在拆除的项目中增加了“码头、碉堡、水下构筑物”的安全技术要求。 二、修正部分 1.对预制楼板、主梁的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