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1.1 环境概述习题(含解析)湘教版选修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节 环境概述读下列图片,完成第1~3题。1.如果按照环境的属性划分,最有可能是自然环境的是( ) A.①B.②C.③D.④2.四幅图中属于交通环境的是( )A.①B.②C.③D.④3.从生态科学的角度看,图片④的环境主体是( )A.生物B.人类C.植被D.水体解析:第1题,图片①②③所示的景观均属于在自然环境基础上,通过人类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所创造出来的人工环境,都属于社会环境;只有图片④所示的景观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最小,属于“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能量和空间”,是自然环境。第2题,高铁属于交通运输方式中的铁路运输,属于社会环境中的交通环境。第3题,对生态科学
2、而言,“环境”是生物环境。答案:1.D 2.B 3.A阅读材料,完成第4~5题。《山海经·五藏山经》载:“高山,其木多梭,其草多竹”(高山即六盘山);《汉书·王莽传》载,王莽天凤三年(公元16年)二月乙酉,“大雨雪,关东尤甚,深者一丈,竹柏成枯”(关东指渭河平原及函谷关以东地区,在六盘山南)。4.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渭河平原及其附近地区从周朝到汉朝间环境发生了变化,体现出( )A.环境的主体不同,内容和形式也不一样B.环境不是从来就有的,其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C.环境在空间上随人类活动领域的扩展而扩张D.环境在时间上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拓展5.六盘山附近地区由“多竹”到“
3、大雨雪”,主要是 要素变化造成的( ) A.大气B.土壤C.生物D.交通解析:第4题,这一时间段中,渭河平原及其附近地区的环境变化是全球气温冷暖变化的具体体现,属于自然变化,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大,排除C、D两项;不论是周朝还是汉朝,这里环境的变化均不能体现其主体是人还是生物。第5题,竹子是亚热带典型的植物,说明当时这里气候温暖,大雨雪说明冬季气温寒冷,气温是大气环境要素之一。答案:4.B 5.A环境因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并且与环境整体发生相互作用的基本成分,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两大类。据此完成第6~7题。6.下列图片中的环境主要由自然
4、环境因素形成的是( )A.①B.②C.③D.④7.上面图片中由于强度过大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的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6题,①是稻田,②是水乡,③是放牧的羊群,只有④是人类没有干预、改造的荒漠。第7题,③图片中如果过度放牧会造成草场的退化,带来土地荒漠化。答案:6.D 7.C若尔盖,意思是牦牛喜欢的地方,它曾拥有16.7万公顷的湿地,现在大面积萎缩。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8~10题。8.下列地理要素中不属于若尔盖地区环境要素的是( )A.阳光B.大气C.生产力D.宇宙9.若尔盖湿地的面积不断萎缩,最主要的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暖B.人类活动C.太阳活
5、动频繁D.过度抽取地下水10.如果若尔盖地区无限制地增加羊群数量,将直接影响 环境的质量( ) A.大气B.土壤C.生物D.交通解析:第8题,环境要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并且与整个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基本成分,而不是泛指人类周围所有的自然环境,如宇宙、太阳系等不属于环境要素。第9题,环境质量的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是人为原因。第10题,羊群无限制地增加,直接破坏的是植被。答案:8.D 9.B 10.C环境质量是指环境因素受污染影响的程度。它是对环境状况的一种描述,这种状况的形成,有自然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据此完成第11~12题。11.下列属于因人
6、类活动不合理而遭到破坏的环境是( )A.塔克拉玛干的茫茫沙丘B.“草、水、林、机”配套的人工草场C.水土流失造成的石山劣地D.人工建设的三峡水库大坝12.下面各项中引起环境质量下降的自然原因是( )A.地震、火山爆发B.煤炭资源的乱采滥挖C.农业生产中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D.围湖造田解析:第11题,“草、水、林、机”配套的人工草场、人工建设的三峡水库大坝属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合理改造。塔克拉玛干的茫茫沙丘主要是自然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是因为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对植被的破坏,从而形成石山劣地。第12题,地震、火山爆发属自然现象,由此产生的环境质量下降属自然原因。答案:11.C
7、 12.A2013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同呼吸 共奋斗”,倡导在一片蓝天下生活、呼吸的每一个公民都应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切实履行好呵护环境的责任,为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据此完成第13~15题。13.“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环境友好”重在强调( )A.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对立B.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统一C.环境的客观性D.人类的主观能动性14.下列措施中,能有效提高北京林木覆盖率和人均绿地的是( )A.善待林木,防止水土流失B.在北京风沙源地的河北、内蒙古等地区植树造林C.加强自然保护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