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474283
大小:365.00 KB
页数:37页
时间:2019-11-13
《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研究武汉大学经济研究所刘传江主要内容一、农民工市民化的内涵二、农民工个体理性而非社会和谐的行为三、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与前沿挑战一、农民工市民化的内涵发展经济学命题与经典理论不能有效解释城市化的“中国路径”2.理论层面的内涵3.实践层面的内涵发展经济学命题与理论不能有效解释城市化的“中国路径”◆理论命题●UrbanizationofRuralPopulation●DeagriculturalizationofSurplusAgriculturalLaborers经典理论:●D.Bogue:Push-PullThe
2、ory●A.Lewis:DuralEconomy/UnlimitedSupplyofSurplusRuralLaborers●M.Todaro:EmploymentProbabilityandExpectedIncomeComparison●E.Lee:DeterminantsTheoryofR-UMigration/InterveningObstacles中国路径:二阶段转移理论一步转移理论两步转移理论R-UMigration农民非农化+农民工市民化(农民农民工化+农民工市民化)民工潮mobile/floating民工荒HR
3、tranfer/resettlement显性户籍墙农民工农民市民隐性户籍墙发展经济学命题与理论不能有效解释城市化的“中国路径”理论层面的内涵(2)农民工市民化的内涵内在转变角度涵义:四个层面生存职业市民化社会身份市民化自身素质市民化意识行为市民化农村退出城市进入城市融合◆农民工生存保障社会化;◆农民工生存状态市民化◆耕地流转制度和机制;◆农地征用制度和机制◆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变迁;◆城市二元就业制度变迁;◆农民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农民社会资本投资和积累;◆农民工城市安居工程理论层面的内涵(3)进程推进角度的涵义:三个阶段实践
4、层面的内涵改变农民工生存状态边缘化现状的客观要求进城农民工群体及其边缘化使城乡空间上不和谐,“移位”和“浓缩”为城市空间范围内的城乡对立,并成为城乡矛盾冲突的前沿高发区从城市城市化到农民工市民化命题提出旨在突显城乡结构过程中人文关怀和和谐社会理念农民工生存状态边缘化社会心态边缘化继承性边缘化社会地位边缘化工作性质边缘化居住分布边缘化12356经济地位边缘化4二、农民工个体理性而非社会和谐的行为农民工的分化第一代、第二代农民工及其比较第一代农民工的劳动供给与“民工潮”第二代农民工的劳动供给与“民工荒”农民工的分化农村剩余劳动力
5、城镇农民工农村农民工农村企业主农村个体户农村打工者城镇企业主城镇个体户城镇打工者农民新市民第一代、第二代农民工及其比较比较的特征第一代农民工第二代农民工成长的社会环境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成长的家庭环境多子女家庭独生子女或两孩家庭文化程度小学和初中文化为主初中及以上为主人格特征吃苦耐劳特征较强吃苦耐劳特征较弱打工的主要目的为家庭,生存为主为自己,追求生活质量城市认同感较弱,多与老乡交往较强,希望融入城市与外界的联系以口信、书信为主、以电话、网络为主息量大、信息量少、频率低、速度慢频率高、速度快与家庭经济联系大量收入寄回老家寄回家
6、比例低生活方式与传统农民接近与现代市民接近工作期望有挣钱即可向往体面或接近市民的工作务农的经验有丰富的务农经验没有或缺乏务农经验对未来的期望年龄大后返乡劳动不愿返乡务农,希望市民化2.(1)第一代农民工的效用目标及偏好效用函数:U1=U(Y,H0)Y>0,H0是大于0的常数预算约束:Y=w.L=w(24-H0)07、函数:U=U(Y,H)Y>0,08、市民化的阶段数量占所有进程中的比重,即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测量农村退出城市进入城市融合100%0比例T1T2T3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及其速率为解决农民工市民化实际度量的难题,我们引入经济学中意愿和能力相结合的概念,即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在每个阶段,我们都强调主体的主观意愿和相关能力的共
7、函数:U=U(Y,H)Y>0,08、市民化的阶段数量占所有进程中的比重,即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测量农村退出城市进入城市融合100%0比例T1T2T3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及其速率为解决农民工市民化实际度量的难题,我们引入经济学中意愿和能力相结合的概念,即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在每个阶段,我们都强调主体的主观意愿和相关能力的共
8、市民化的阶段数量占所有进程中的比重,即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测量农村退出城市进入城市融合100%0比例T1T2T3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及其速率为解决农民工市民化实际度量的难题,我们引入经济学中意愿和能力相结合的概念,即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在每个阶段,我们都强调主体的主观意愿和相关能力的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