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469442
大小:72.3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13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单元过关检测岳麓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单元过关检测岳麓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杨宁一曾说:“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这表明西周作为一代王朝的最本质特征是( )A.统一性与集权性 B.分散性与松散性C.统一性与制衡性D.独立性与落后性解析:选B 题干中“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说明其具有分散和松散的特性,故B项正确。2.(xx·潍坊模拟)礼是指较固定的行为
2、准则,敬鬼神节仪式成为原初的礼的核心部分;但春秋时,礼经人为理性化而被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A.人的自觉意识觉醒B.社会等级秩序的恢复C.礼制社会功能加强D.孔子地位的社会认可解析:选C 春秋时,理性化的礼被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表明礼为社会政治服务,故C项正确。3.周武王在《牧誓》中把商纣王不任用同宗长辈和兄弟作为三大罪行之一;墨子提出“尚贤者,政之本也”,这种思想被此后历代统治者所推崇。据此可知( )A.商代比周代更注重任人唯贤B.儒家伦理观念逐渐强化C.周代分封制只注重任人唯亲D.宗法血缘政治日趋淡化解析:选D
3、 商代比周代更注重任人唯贤材料缺乏论据,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逐渐发展,此时尚未被统治者采纳,故B项错误;材料“周武王在《牧誓》中把商纣王不任用同宗长辈和兄弟作为三大罪行之一”不等于周代分封制只注重任人唯亲,故C项错误;“墨子提出‘尚贤者,政之本也’,这种思想被此后历代统治者所推崇”可知血缘关系在政治上的地位日趋弱化,故D项正确。4.(xx·绵阳高三考试)秦公一号大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墓主是春秋时期的秦景公。墓内发现了186具人殉,另有3000多件珍贵文物,但铁器只有很简陋的几件。这反映了( )A.秦国经济较其他诸侯落后B.
4、秦国政权的集权趋势加强C.秦国盛行残酷的人殉制度D.秦国政权重视农业的发展解析:选B 题干中“另有3000多件珍贵文物”说明当时的秦国国君能够将国家的财富集于一身,体现出了集权的趋势,故B项正确。5.(xx·湖北百所重点中学联考)《汉书》中记载:“吏坐赃者皆不得为吏”,“弟犯法不得宿卫”,因罪去官者及其亲属子弟在选官上都受到一定的限制。这说明( )A.察举制有较大弊端B.汉代对官吏行为进行立法约束C.汉书记载有失公正D.秦朝的连坐法在汉代得以延续解析:选B 材料中“‘吏坐赃者皆不得为吏’,‘弟犯法不得宿卫’,因罪去官者及其亲属子弟在选官上都受
5、到一定的限制”都是在讲对官吏行为的一种约束,故B项正确。6.(xx·九江统考)西汉武帝元丰五年(公元前106年)下诏分天下郡县为13州,每州置刺史1人,刺史每年巡查其辖下郡县,奉“六条问事”。“六条问事”中有四条是针对“二千石”的郡守、国(地方王国)相。这说明刺史制度重在( )A.完善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管理制度B.解决诸侯王国问题C.消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察举选才之弊端D.加强对地方的治理解析:选D 西汉时的州刺史不是一个地方官职,故A项错误;刺史巡查的对象既有郡,也有王国,不仅只为解决诸侯国问题,故B项错误;革除世族垄断人才的根本制度是科举
6、制,故C项错误;通过刺史对地方官监察,从而达到促进他们对地方的治理,故D项正确。7.(xx·宁德质检)687年,有人告发宰相刘祎之受贿,武则天(690~705年在位)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审查此事。“本立宣敕(皇帝的诏令)示祎之”,祎之辩驳道:“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王本立回报武则天,刘祎之即被赐死于家。据此推断( )A.古代负责监察的官员位高权重B.敕书出台有悖于规制C.唐代建立一套独特的法律体系D.女皇武则天独断专行解析:选B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唐朝时期敕书的出台应该是中书省决策到门下省审议再到执行机构的尚书省,而材
7、料中显然敕书没有经过中书省和门下省,所以其出台悖于规制,故B项正确。8.(xx·中原名校联考)《唐律疏议·职制律》中规定:若官吏延缓诏令文书颁发者,每延缓“一日笞五十,一日加一等,十日徒一年”;“官文书稽程者,一日笞十,三日加一等,罪止杖八十。”这些规定( )A.旨在防止皇帝诏令被篡改B.有利于政府行政决策的正确C.有利于提高部门行政效率D.说明唐代的法律非常严酷解析:选C 材料反映出唐朝对延缓诏令文书颁发者及处理官文书延误者的处罚规定,说明唐朝重视政府部门的行政效率,故C项正确。9.美国学者G.罗兹曼认为:“科举曾充当过传统中国的社会和政治
8、动力的枢纽。这种考试是为维持儒家的国家正统的运作需要而设计的,是授予特权和打通向上层社会流动的手段,构成了社会理想的中国模式。”这是因为科举制的实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