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第三次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9届高三历史第三次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

ID:45458449

大小:483.00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9-11-13

2019届高三历史第三次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19届高三历史第三次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19届高三历史第三次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19届高三历史第三次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19届高三历史第三次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历史第三次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届高三历史第三次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70小题,每小题1分,共70分)1.美国前国务卿赖斯认为,当今世界的多极化是“世界动荡和混乱之源”,多极化主张是“不道德”的。该观点表明她A.认为多极化将带来动荡与不安B.主张推行霸权主义,维护“单极世界”C.认为提倡多极化是反人类D.主张建立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一枝独秀,妄图建立自己的单极世界,积极推行新的霸权主义政策,这是造成现代世界动荡不安的重要因素。分析选项,B符合题意,AC只是表面现象,D与题意相反。所

2、以应选B。考点: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特点2.在俄罗斯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这样一段话:“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收走了,你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如按上述材料进行情景解读,其中说法错误的有几处①背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陷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包围,形势非常不利②内容: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余粮收集制,导致农民的不满③后果:促使苏维埃政府运用国家权力,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④结论:农民是落后生产力的代表,无产阶级的领导是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A.1处B.2处C.3处D.4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

3、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收走了,你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正确;③错误,之后推行新经济政策;④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度的正确途径;综合之本题选B项,ACD不符合题意。考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3.明清时期,北京出现了大量的地域性会馆,集客馆、试馆与商馆于一身。其中广东会馆的数量约有45所,绝大部分是由广州府和潮州府等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县

4、所建立。明清时期推动会馆文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北京是商业中心B.繁忙的海外商运C.交通运输的便捷D.区域商帮的出现【答案】D【解析】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会馆的出现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故选D。点睛:概念学习和理解是历史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有些题目就是在偷换概念,考生如果不是很熟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很难做对,在考题选项设计中的偷换概念中导致理解失误而丢分。这一题把握会馆和商帮的概念即可做对。4.明清时期,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现,一改以往作品中的“文不谈商贾”的现象,而且商人在

5、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不再只是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形象。这反映出A.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改变B.社会生活决定文学内容C.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D.社会阶层地位变动频繁【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与辨别的能力,由已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工商业市镇和市民阶层兴起,商人地位提高,商人的形象改观,反映了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据此C符合题意。但是,由于占统治地位的仍是重义轻利的宋明理学,且统治者仍“重农抑商”,故A项错误。题干并未涉及“社会生活”的变化,故B项不准确。故选C。材料只是从侧面反映出社会阶层的变化,商人的地位提升,没有“变动频繁

6、”,故D错。5.“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这是近代爱国诗人邱逢甲的一首诗,它充分表达了作者A.对清政府割台的强烈不满B.对宰相擅权割地的谴责C.对收回祖国河山充满信心D.对人民反抗斗争的歌颂【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中“宰相有权能割地,回首河山意黯然”说明《马关条约》中割让台湾造成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情绪,故选A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6.有研究表明,汉唐主流意识形态带有明显的“荀子思想色彩”。

7、但在北宋熙宁七年,宋神宗却封孟轲为邹国公,令国子监及天下学庙皆塑其像;荀况仅被封为兰陵伯。自此,孔孟之道成为主流意识的核心内容和代名词。这反映了A.荀子思想逐渐退出历史舞台B.伦理道德开始为统治者重视C.封建主流思想发生重大变化D.孟子在儒家的地位日渐提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材料“荀况仅被封为兰陵伯”可知荀子思想并未退出历史舞台,故A项错误;封建伦理道德是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的工具,统治者一直都重视伦理道德,而不是从宋朝开始重视,故B项错误;宋朝时主流思想仍然是儒家思想,故C项错误;由材料“宋神宗封孟轲为邹国公,令国子监及天下学庙皆塑其像”“孔孟

8、之道成为主流意识的核心内容和代名词”可知孟子与孔子地位相当,故D项正确。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