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V)

2019-2020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V)

ID:45458057

大小:76.3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13

2019-2020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V)_第1页
2019-2020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V)_第2页
2019-2020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V)_第3页
2019-2020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V)_第4页
2019-2020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V)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V)》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V)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道德沦丧、信仰缺失,几乎成了一些中国人论中国人的一个论断。沦丧也罢,缺失也罢,其实归根结底还是文化认同和归属的问题。所谓文化认同,是人们在一个民族共同体中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对本民族最有意义的事物的肯定性体认,其核心是对一个民族基本价值的认同,是凝聚这个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是这个民族共同体生命延续的精神基础。因而,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而

2、且是最深层的基础。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作为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的文化认同、价值认同不仅没有失去意义,而且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最重要的“软实力”。中国历史上异族入侵之后,总是主动地接受中国传统文化,使其得以一脉相承地延续下来。然而到了十九世纪中叶,中国传统文化却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西方文化渐渐渗入,许多知识分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新兴文化之间感到了莫大的迷茫。他们破天荒地忘却了本民族的文化优越感,隐去了本民族的民族自豪感。但即使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是保留了它强大的生命力以及可继承性。在半封建的

3、中国,一些必要的传统伦理道德在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方面还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现今中国在世界文化上的版图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影响力越来越深入广泛。孔子学院遍布世界,数不清的外国人学习中国文化,开展各类文化交流活动。从这样的解读方式来看,中国文化蓬勃发展。可另一面,国内民众中的文化氛围却不景气。喜欢读书的人不多,中国书法丧失气息升腾的民间基础,许多民间传统技艺也濒危到了需要抢救的地步。回溯历史,国人传统性格多带内向、严肃、拘谨的特征,传袭至今。而西风东进的百年以来,国外一些思想文化影响和改变着国民的性格。城市里,

4、崇尚自由、轻松和时尚的年轻人成了很大的群体。韩国的餐饮店、服饰店开到了许多城市的大街小巷。德国的汽车、法国的化妆品让很多人无法拒绝。目睹了“中国式圣诞夜”的疯狂,国内一些学者及专家开始为春节这一传统文化日益走向边缘化感到担忧,呼吁要自觉地维护民族文化尊严,保卫民族传统文化。情形就是如此。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宝库还没有重视到采取最好的保护方式和保持最理想态度的程度。而国外对中国文化已经在做深入的研究。敦煌在甘肃,而敦煌学却不在中国。美国人在研究中国的《山海经》,韩国人比中国人更像中国人地学习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前所

5、未有地“不属于”我们自己。(选自《中国人,你的文化认同感哪去了?(有删改)(1)下列有关“文化认同”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___A文化认同关乎道德、信仰,道德沦丧、信仰缺失归结起来是文化认同和归属的问题。B文化认同的形成需要漫长的过程,是人们在一个民族共同体中长期共同生活后形成的。C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最深层的基础,因而成为这个民族共同体生命延续的精神基础。Ð文化认同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没有失去影响力,成为影响国家发展与竞争的重要因素。(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___A异族入侵后,中

6、国文化仍能一脉相承地传下来,是因为异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动接受。B19世纪中叶,中国知识分子忘却了本民族文化的优越感,对西方文化有了一定的认同。C在半封建的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严重地威胁,但它强大的生命力得以保留并延续。Ð国人对中华文化宝库是重视的,只是未对其采取最好的保护方式和保持最理想的态度。(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孔子学院遍布全世界,数不清的外国人学习中国文化,这是中国文化影响力逐渐增强并越来越广泛的表现。B中国书法丧失气息升腾的民间基础,许多民间技艺也濒危到需要抢

7、救的地步,中国文化前所未有地“不属于”我们了。C受西方文化影响,一些国人性格发生了变化,他们喜爱韩国餐饮、服饰,更对德国汽车、法国化妆品青睐有加。Ð敦煌在甘肃,敦煌学却不在中国;韩国人在努力地学习中国文化。可见,国外对中国文化已经在做深入的研究。二.文言文阅读(共18分)傅尧俞,字钦之。十岁能为文,及登第,犹未冠。石介每过之,尧俞未尝不在,介曰:“君少年决科,不以游戏为娱,何也?”尧俞日:“性不喜嚣杂,非有他尔。”介叹息奇之。时英宗初躬庶政,犹谦让任大臣,尧俞言:“大臣之言是,陛下偶以为然而行之可也;审其非矣

8、,从而徇之,则人主之柄安在?愿君臣之际,是是非非,毋相面从。总览众议,无所适莫,则威柄归陛下矣。”尝因论事,英宗日:“卿何不言蔡襄?”对曰:“若襄有罪,陛下何不自正典刑,安用臣言?”英宗曰:“欲使台谏言,以公议出之。”对日:“若付之公议,臣但见襄办山陵事有功,不见其罪。臣身为谏官:使臣受旨言事,臣不敢。”神宗即位,徙知庐州。熙宁三年,至京师。王安石素与之善,方行新法,谓之曰:“举朝纷纷,俟君来久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