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452835
大小:4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13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24、美国哈佛大学神学院教授大卫•查普曼在解读了中国古代钻木取火、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等神话故事后说:“中国人听着这样的神话故事长大,会传承这样的文化遗传基因。……这是他们屹立至今的原因”。查普曼教授意在强调A.中华文明不畏自然勇于抗争的不屈意志B.道家思想有其历史渊源C.神爱世人的思想是中华民族信仰的源头D.中国文化特有的延续性25、宋以后,北方水利工程项目日趋减少,南部各省如江苏、浙江、福建则快速增加,甚至明代的湖南与云南也增加了许多水利工程。关于上述变化的正确解读是A.显示政府对南方农业
2、生产的重视B.水利工程大多位于人口迁出地区C.可看出经济重心的转移D.上述省份都是工商业发达的地方26、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此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B.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C.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27、明英宗时,流民几乎遍及全国。这些流民或泛舟出海,到南洋和日本交易;或注入城市,打工度日,沦为乞丐;
3、或进入深山,垦荒种地,采矿淘金。大量流民的出现在客观上A.引发政府对外实行海禁政策B.导致白银成为通用货币C.加速了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D.有利于新经济因素的成长28、道光20年(1840年9月)科举考试时务策试题为:七省海郡、江浙源流、外洋备考、舟师御敌、团练乡勇、火攻制度、海道罗针、平海综要。这反映出当时科举制度A.现出关注现实的求变意识B.脱离了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C.追求社会人才需求的多元化D.阻碍了传统教育的转型发展29、著名国画家傅抱石指出:包括康有为的国画改良观和陈独秀的“美术革命”论在内,在将传统文化与封建专制绑架在一起的20世纪初的文
4、化界,无论哪种观点都离不开“抑中扬西”和倡导写实。当时这种对国画的革新要求反映出A.维新思想成为社会思潮主流B.弘扬国粹以增强民族精神的理想C.传统文化艺术已衰落的事实D.思想文化向现代形态转变的要求30、有不少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均为清政府的自救运动。上述历史事件的共同点是A.以政治制度的改革为核心B.均主张“中体西用”C.自救未成却促进社会进步D.未能触及政治制度31、1957—1978年中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但也存在着一部分非计划经济因素,如农村集体经济下的“小自由”、社队企业、城市中的个体经济、中小国
5、有企业等。这说明A.计划经济体制未真正建立B.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着市场行为C.两种经济形态共存和竞争D.经济活动完全纳入国家计划体系32、罗马法律规定,必须宣明奴隶、动物或不动产的缺陷,否则受损的购买者可以取消买卖。这反映罗马法A.尊重社会契约B.强调商业道德C.保护居民财产D.遵循市场机制33、资本主义时代的经济革命和政治革命都是由英国来担任领跑者,而且都是从英国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后来再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这一发展历程的实质是A.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斗争扩展的过程B.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推动下的社会革命C.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6、D.世界由和平走向战争再由战争走向和平的过程34、1929年,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建成投产,先后在这里工作的美国工程师有730名。1932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国专家约有6800人。斯大林后来告诉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苏联约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是利用美国的技术建成的。这表明当时A.苏联严重依赖美国资本技术B.苏联适时把握了历史发展机遇C.美国极力转移国内过剩产能D.美苏逐渐抛开意识形态分歧35、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会议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其中的海峡条款,与二战后美国提出的过境船舶和飞机享有国际海峡无害自由通过权相一致。这一现象反映了A.美国
7、强权在国际事务中的实践B.美国对国际和平的维护C.两极格局之下弱势苏联的妥协D.全球化时代的利益共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中国古代的阅读史,是一部以“仕”为主体的阅读史,阅读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导,甚至还规范了经史子集学习的先后顺序。但是,伴随着社会科技文化的发展带来纸质书籍的“贬值”,加之科举制度的实行,阅读权力也从绝对垄断到有限控制。藏书和阅读不再是王室和官吏的专利,民间藏书数量和读书的人数逐渐增多,书籍种类和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元。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著书立说,还是自隋朝开科取士以来,历代读书人,发奋苦读,求取功
8、名,其目的都只是期待有朝一日,能“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学而优则仕”无疑是封建时代读书人的最佳出路。——摘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