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450897
大小:396.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11-13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E)》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E)一、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牛在中国作为勤奋、力量、镇邪、诚实、吉祥、丰足的象征,其形象已深深地融入中华文化之中,形成诸如“鞭春牛”“送春牛图”及“舞春牛”“唱春牛”“跳春牛”“春牛会”等灿烂的“春牛”母题民俗文化。“春牛”文化的形成发展主要缘于( )A.个体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 B.农耕文明不断发展C.重农抑商政策的长久推行 D.政府重视农业生产2.下图是汉代农民
2、使用的一种生产工具,它反映出当时( ) A.开始使用铁器 B.注重精耕细作 C.尚未推广牛耕 D.雇佣关系盛行3.进入春秋以后,郑国开垦了“蓬蒿藜藿”之地;晋国开垦了狐狸豺狼所居的“南鄙之田”;宋郑之间的“隙地”(可垦而未垦之地),也在被压榨的奴隶的辛勤劳动下开垦出来。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春秋奴隶制发展成熟 B.土地国有制度的瓦解C.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4.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
3、,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下列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A.自然因素制约农业经济发展 B.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C.反映了古代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天灾人祸是农民贫困的重要原因5.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观察下列几种生产工具的演变历程,得出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农业生产工具在不断的改进 B.体现了生产
4、力水平的不断提高C.反映了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D.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6.北宋统治者认为,“富室连我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种认识直接导致了( )A.不抑兼并不立田制 B.民族矛盾十分尖锐C.三冗两积问题突出 D.商品经济空前繁荣7.明清时期,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这说明( )A.私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5、 B.手工业商品化程度提高C.重农抑商政策被废弛 D.新的生产方式已经产生8.图为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对此解读有误的是( ) A.农业税相对稳定 B.税收总额呈上升趋势C.政府推行农商皆本的政策 D.工商杂税总体增长幅度较大9.在《周礼》一书中,妇女的纺织生产被称为“妇功”。从事这种劳作的人与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及农夫并列,称作国有“六职”。这说明了
6、当时( )A.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 B.人们已普遍穿棉质衣服C.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已经相当重要 D.纺织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10.郑板桥(1693~1765年),中国画家明码标价卖画的第一人,他制定《板桥润格》“大幅6两,中幅4两,小幅2两,条幅对联1两,扇子斗方5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这一现象最能反映( )A.封建文人重商意识增强 B.商品经济冲击传统观念C.科举制度已经走向没落 D.清代社会逐利
7、风气盛行11.周安平在《中国古代市肆考略》中指出:北宋以前,“市”是零售活动的唯一形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总体上呈现壮大态势。但之后,“市”不再是零售活动的唯一形态,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官府的重视程度随之下降。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商业市镇开始兴起 B.经济重心完成南移C.坊市制度逐渐打破 D.重农抑商政策松弛12.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形式的铸币以及黄金同时存在,大量流通,而高利贷竟然也成为一种有社会信誉的行业。这种现
8、象说明( )A.商品经济空前发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