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448476
大小:307.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11-13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32小题,每题1.5分,共48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考古学家发现,在出土的许多汉代漆、陶器上,往往有“市”“亭”等戳记(“市”和“亭”指各地官府管理的手工业和商业区)。如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上有铭文“成市草”“市府草”等,经考证,“成市草”“市府草”为成都县的市所造,而这类产品曾在汉代一些小官吏或平民墓葬中出现。由此可知,汉代地方官营手工业生产()A.冲击当时的等级观念B.具有一定的商品生
2、产性质C.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D.导致私营工业的日益萎缩【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汉代许多漆、陶器上,往往有‘市’、‘亭’等戳记”,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上有铭文“成市草”、“市府草”等,经考证,“成市草”、“市府草”为成都县的市所造,而这类产品曾在汉代一些小官吏或平民墓葬中出现,由此表明,汉代地方官营手工业也在一定程度上从事商品生产,具有一定的商品生产性质,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对当时等级观念的冲击,A项排除;官营手工业是由政府控制的,产品是供皇室和贵族使用的,本身无法促进商品经济发展,C项错误
3、;材料中无法体现对私营手工业的影响,D项错误。2.周公制定礼乐制度。礼即不同等级的人之间的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差异,不得僭越;乐是指通伦理,和天地,养万物,化异同,成天下。由此可见,礼乐制度旨在()A.稳定社会秩序B.强化血缘伦理C.宣扬天下共主D.提倡以德治国【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不得僭越”“化异同,成天下”中可以看出,礼乐制度使贵贱有差、尊卑有别、长幼有序,从而形成和谐有序的社会统治秩序,故A项正确;血缘关系体现的是宗法制,故B项排除;“天下共主”是指分封制度,故C项错误;“以德治国”是孔子
4、提出的,故D项排除。【点睛】关键信息是“不得僭越”“化异同,成天下”;从中分析出礼乐制的作用;熟记西周政治制度的相关史实,才能快速得出答案。3.董仲舒称:“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而大本举矣。”这反映出董仲舒()A.把道教及法家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B.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C.以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维护统治秩序D.试图以天人感应学说限制统治者暴政【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下务明教化民”反映出董仲舒主
5、张君权神授,认为王者承天命而教化人民,这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道教、法家与儒家之间的关系,故A项排除;C项是D项的具体表现,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君权神授,没有体现出天人感应学说,故D项排除。【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汉代儒学。关键信息是“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下务明教化民”;熟记汉代儒学的相关史实就可以得出答案。4.在价值层面上,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
6、是“吾人禀赋之自然”。这说明()A.世俗化是明末儒学的主流B.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C.经济转型加速思想近代化D.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反映了在明末商品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市民阶层的基本认识,故B项正确;世俗化不是明末儒学的主流,明末儒学的主流应是理学思想,故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发展与思想变化之间的关系,没有体现出思想的近代化,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儒学思想而不是市民文学,故D项排除。5.下图是江西吉安为纪念一
7、位明代思想家按原貌复建的书院一隅,中有一联,据对联内容判断,下列属于该思想家主张的是()A.故君子之学,惟求得其心B.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D.今以良知为天理,事物无复本然之则矣【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图中“良知”二字,可以判断是心学代表人物王阳明的主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故君子之学,惟求得其心”是心学的主张,符合材料的主旨,故A项正确;“在即物而穷其理也”是理学格物致知的主张,与材料主旨无关,故B项错误;“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是李贽的主张,与材料中心学的主张无关,
8、排除C项;D项是反对心学的主张,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点睛】“良知”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从中分析出心学的思想;然后结合所学分析四个选项就可以得出答案。6.中国古代长期盛行“华夏中心论”。明清之际的王夫之则推测:“中国”以外另有发达古文明,进而他又提出“文化中心转移”论,认为诸文明“衰旺彼此迭相易”。这()A.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史观B.旨在论证文明中心转移趋势C.有利于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D.为推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