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II)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II)

ID:45443959

大小:279.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11-13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II)_第1页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II)_第2页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II)_第3页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II)_第4页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II)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I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II)第I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与商朝相比,西周时期很多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虽没发生改变,但是出现了受天子册封的上层管理者。这一变化A.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B.建立起周天子的集权政治C.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D.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范围【答案】A【解析】“出现了受天子册封的上层管理者”的信息说明天子加强了对于地方的管理,A正确;西周时期没有实现集权统治

2、,B错误;C属于宗法制的特点;D属于分封制的影响,排除。2.春秋时代的战争,通常采用车阵战,一经交战,即刻决出胜负。战国时期,作战军队的数量大为增加,步兵、骑兵为主的野战和包围战逐渐代替车阵战,战争往往旷日持久,残酷性大大加剧。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各诸侯国人口大幅增长B.战争目的由争霸到兼并C.战争科技出现重大突破D.礼乐制度已经受到冲击【答案】B【解析】春秋时期的战争仅仅是争霸,而战国时期的战争已经是兼并战争,所以战争会更残酷,时间更长,军队数量会更多,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各诸侯国人口大幅增长

3、只是这一变化的次要原因,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战争科技并未出现重大突破,选项C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根本就不涉及礼乐制度,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3.隋文帝时,“朝之众务,总归于台阁,尚书省事无不总”,唐中宗任命尚书省左右仆射时,只给其中一人加上同中书省门下衔,形成“专拜仆射者,不复为宰相”的局面。唐中宗此举措A.使中书省职权超越尚书省B.平衡了左右仆射的职权C.提高了尚书省的行政效率D.巩固了宰相集体负责制【答案】D【解析】【详解】隋文帝时,“尚书省事无不总”,唐中宗“专拜仆射

4、者,不复为宰相”,目的是为了削弱尚书省权力,从而巩固宰相集体负责制,故D项正确;A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唐中宗的举措无法提高尚书省的行政效率,也不是为了平衡左右仆射的职权,故B、C两项错误。4.兴科举之前,从春秋战国直至隋初,历代实行过“养士求贤”“军功赏爵”“察举征辟”“九品中正制”等多种选官方式。这些选官制度的共同之处在于A.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社会基础B.体现了儒家思想已经成为了主流思想C.主要从贵族子弟中选拔才俊D.阻绝了天下英才进人统治阶级的道路【答案】A【解析】统治者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完善和严密,

5、目的在于将社会各阶层的人才吸引到封建官僚体系中,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社会基础,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A正确,D错误;B材料没有体现;C不符合“养士求贤”“军功赏爵”“察举征辟”,排除。5.中国古代监察机构是由御史和御谏两部分组成。御史职能主要是打击贪腐。言谏是以匡正君主施政中的缺失为目的。言谏机构兴于汉、发展于唐、衰减于宋。终结于明。可见言谏制度A.是封建王朝制约皇权专制的有效手段B.受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影响而渐趋消亡C.发展轨迹与专制制度强化呈相反方向D.符合最高统治者监察百官的政治需要【答案】C【解

6、析】“言谏机构兴于汉、发展于唐、衰减于宋。终结于明”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与强化轨迹相反,C正确;A中有效手段不符合事实;B中消亡不符合事实;D中监察百官属于监察机构职责,不符合材料主旨。6.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先生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社会意义的群体,他们走得越远越孤独。但战争大败,“成中国之巨祸”,它促成了中国民族认识的改变,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里的“战争”指的应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

7、.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第一次世界大战【答案】B【解析】甲午战争战败,民族危机大大加深,救亡运动高涨,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故排除ACD,选B。7.1859年的《资政新篇》规定:“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惟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这反映了太平天国A.对外国人态度务实并有所警惕B.对西方外来文化的进人持保守态度C.渴望引进西方法律制度和技术D.允许西方传教士和工匠自由地活动【答案】A【解析】材料中在《资政新

8、篇》说到的是“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可知主张中外自由通商,“惟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即允许传教士到内地传教,但不准干涉中国内政,说明太平天国对外国人态度务实并有所警惕,A正确;B不符合“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学习西方法律制度,排除C;D不符合“不得擅入旱地”“不得毁谤国法也”,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