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430464
大小:188.3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13
《2019-2020年高二政治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VII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二政治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VIII)一、单选题(本大题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自然》杂志发布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以中国天文学家为主的国际科研团队发现了一颗人类目前观测到的遥远宇宙中发光最亮、中心黑洞质量最大的类星体。此发现已被国外天文学家通过后续观测而最终确认。这表明()A.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B.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C.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D.科学实验是最基本的实践形式2.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说:“我注意过,即便是那些声称‘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而且我们无力改变’的人,在过马路之前都会左右看。”由此可见()①声称者的“言”体现了其客观
2、唯心主义的世界观②声称者的“行”体现了唯物主义的方法论③世界观与方法论是脱节的④唯心主义在理论上是没有意义的,在实践上是有危害的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3.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A.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B.产生于人类的正确认识C.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D.能够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4.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下列观点中,不符合这一根本思想的一组是()①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②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③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④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⑤存在即被
3、感知⑥我思故我在A.①③④B.②④⑥C.②③⑤D.②⑤⑥5.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①存在就是本感知②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③世界观是一团永恒的活火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A.③→④→②B.②→③→④C.③→②→④D.②→①→③6.“如果是鱼就不要迷恋天空,如果是鸟,就不要迷恋海洋。”这是A.唯物主义的世界观B.主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C.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D.形而上学的世界观7.史蒂夫.乔布斯创办的苹果公司让我们的生活因现代科技充满了更多可能,而乔布斯曾经说过:“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乔布斯这样说,其原因最
4、有可能的是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和前提B.哲学能为现代科技发展提供指导C.哲学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D.哲学是推动科技进步的根本动力8.下列对哲学的认识正确的是()A.哲学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都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哲学都是具体科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哲学都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9.xx年8月,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开发出了一种新型三维透明成像技术,可以透过动物的皮肤甚至器官直接观察到细胞结构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该技术能让动物全身组织实现透明化,可在动物体内成像完整的神经系统或整个器官,有助于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大脑与躯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此为
5、基础的数据库还有望大幅减少科研所需的实验动物的数量。这说明()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科学实验是认识的重要来源③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④规律具有客观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0.达•芬奇曾经说过“热衷于实践而不要理论的人好像一个水手上了一只没有舵和罗盘的船,拿不稳该往哪里航行。”这表明A.理论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B.科学的理论是实践的基础C.理论和实践是始终统一的D.实践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11.18世纪,人们对热现象的认识,走上了一条曲折的道路。英国物理学家布莱克提出了系统的“热质说”,这种观点统治了上百年。越来越深入的实践,推动着人们对热本质的认识。1
6、9世纪中叶,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使“热质说”破产。1842年,德国医生迈尔,经过对前人实践成果的研究和亲自实践,提出了能量转化守恒的思想。这一过程表明①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②世界上总有一些事物是人类终究不能认识的③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经历一个先错误后正确的历程④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其本质的展现需要一个过程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2.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进一步丰富了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拓展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外延。这说明A.认识能反作用于实践
7、B.实践与认识相互促进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13.墨子说:“言论足以付之行动的,就推崇它;不足以付之行动的,就不要推崇。不足以付之行动,却要推崇它,就是空言妄语了。”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一致的是A.卧看满天云不动,天知云与我俱东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C.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D.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14.在宇宙的构成中,人类已知的物质仅占4%左右,而暗物质量几乎是已知物质的6倍,但科学家一直未找到它存在的证据。后来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公布了其主持的大型粒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