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电+影+史

外+国+电+影+史

ID:45421933

大小:875.0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9-11-13

上传者:U-3769
外+国+电+影+史_第1页
外+国+电+影+史_第2页
外+国+电+影+史_第3页
外+国+电+影+史_第4页
外+国+电+影+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外+国+电+影+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外国电影史2009年5月 教材说明郑亚玲、胡滨《外国电影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邵牧君《西方电影史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克莉丝汀·汤普森、大卫·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北京大学出版社乔治·萨杜尔《外国电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世界电影史——1960年以来》,乌利希·格雷戈尔,中国电影出版社 教材说明电影史讲的是观念,是本体,是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其自身属性的问题。——郑亚玲电影史讲的是观念:把电影作为一门消费艺术来论述西方电影的历史。——邵牧君这部书是关于电影的美学和工业的历史著述。——大卫·波德维尔史料浩瀚。我们的计划是把电影作为一种受企业、经济、社会和技术严格制约着的艺术来加以研究的。——乔治·萨杜尔对这部电影史来说,电影与其说是消费品或者经济产品,毋宁说是一种艺术的、美学的和意识形态的现象。——乌利希·格雷戈尔 把电影作为一门消费艺术来论述西方电影的历史电影在西方诞生的意义:消费时代的来临与(以电影为先导的)面向大众的消费艺术的问世。消费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完全不同:1、和科技紧密关联2、工业生产的集体方式3、制作成本大大提高,非艺术家所能承担----大众文化的本性前言:西方电影史上的核心问题 西方电影史上的一个核心问题:艺术电影与商业电影的百年之争:前言西方电影史上的核心问题始于20C头十年并没有一种从事艺术创作的自觉意识,只以娱乐大众为自任。只想把故事讲得更清楚、更简练、更有味——电影作为一门新的独立艺术的根本要领电影业外的画家、诗人、摄影师、音乐家和艺术学教授关于电影与艺术的关系的讨论个人化的艺术观念以其最极端的形式席卷欧洲,强调创作者的个人情绪化表现,热中于把电影改选成艺术。 “让商人离开电影”—电影对传统艺术的依附性。艺术知识分子(先知者)提出电影中商业与艺术的矛盾时,反对的不是某些粗制滥造的劣品,而是所有面向大众的以娱乐为目的的电影产品。造就了一大批盲目拥护“艺术电影”的后来者。电影制作的因果链:高科技高成本高票房世俗化在电影制作领域内,商业和艺术从根本上说并不存在矛盾;作为文化商品,更主要的矛盾是商业与道德的矛盾百年之争的导火索:“电影是第七艺术”,1911,卡努杜《第七艺术宣言》前言西方电影史上的核心问题 娱乐电影:商业电影或剧情电影,通过商业发行渠道,以走向广大观众为目的。第一章两大类型电影三个本质区别:两者具有不同的构成要素 娱乐电影不讳言其商品属性,具有明确的赢利目的,非娱乐电影则反之。娱乐电影以类型论作为其主要理论基础,同时注重电影文法学、观众心理学和市场学。非娱乐电影则很大程度上以传统艺术的理论(强调个人化)或国家政策指导创作。这一分类不含有任何价值判断因素,但并不意味同类的影片具有同等的价值。第一章两大类型电影 娱乐意味着使行为者产生乐感(轻松、舒适、安逸、满足),驱除不乐感(压抑、沉闷、疲劳、孤独)。避免用娱乐片中最下乘者(渲染性和暴力)来概括娱乐片的总体概念。娱乐电影创作问题的核心意义:强化影片创作者的观众意识,严肃认真地为广大观众拍片。娱乐电影与多样化:在宽泛的娱乐片观念下,包含着拍摄多种题材、多样风格的可能性。第一节娱乐电影 非娱乐电影就是通常所说的艺术电影。力求打破常规,别出心裁,独具一格。“我电影”(法国导演约克·里维特)非娱乐电影的“精英观众意识”是以创作者的“我”为中心的;和娱乐片导演的观众意识完全是两码事。什么是艺术或艺术是什么?当代艺术观念强调个性,但并不被普遍理解为必须走向极端、必须脱离大众。精英艺术观在天然要面向大众的电影领域内尤显荒谬。第二节非娱乐电影 好莱坞的“传送带生产方式”并不必然与娱乐电影有关;而真正具有艺术个性的导演即使在“传送带”上仍能制作出风格鲜明的作品。(新浪潮对希区柯克的高度肯定)谁最热中于非娱乐电影----电影业行外人试图用另一门艺术的规律来改造电影;标新立异引起社会关注,从而敲开电影之门特殊历史时期表现艺术家个体生命体验的影片:50年代末法国新浪潮的兴起,尝试利用观众的好奇心理和尝新欲望;80年代中国探索片的特殊背景。第二节非娱乐电影 非娱乐电影的存在理由为了发现、培养人才,实验某些独特的艺术表现与想像法国:抽取影院票房收入资助青年人拍摄处女作;东京电影节专设资金资助拍摄处女作的导演继续拍片。离开发现、培养新人的目的而给非娱乐片投资极为鲜见。第二节非娱乐电影 西方电影美学的发展阶段1947年英国《观察家报》的怪论:“电影只是一些赛璐璐和电线…所以完全可以断言电影不是一门艺术”,“它们只能复制,而它们复制出来的东西并不是艺术”。第一阶段:电影争取成为艺术诞生时的市井玩意儿。专家、学者们(高尔基、威廉·地密尔、吐林根大学教授)的不认可。“电影是艺术”论者到其它艺术中求根溯源:电影是绘画、光的画家、电影是音乐、电影是活动的雕塑,电影是戏剧的一种形式。截止20年代末,电影美学发展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努力让电影依附于其他艺术。第二章几个基本问题 第二阶段:电影成为艺术30-40年代,有声有色蒙太奇--从格里菲斯到爱森斯坦,戏剧化手段到电影美学理论。“电影艺术的基石是蒙太奇。”(普多夫金)。爱森斯坦为理论圭臬。第三阶段:电影拒绝成为艺术巴赞:蒙太奇是文学性的和最反电影的手段。巴赞之前一切力图视电影为艺术的人都无例外地用传统艺术观念来解释电影,即艺术必须不同于自然。巴赞:电影无非是照相术的延伸;不存在艺术家,只存在无生命的代理人(机器)的工具性。第二章几个基本问题 电影一刻也不能离开真实,一种可见的空间真实,严格遵守空间统一性的真实。克拉考尔:全盘接受巴赞的照相本体论并加以发展,强调电影的“物质还原”属性,排斥一切抽象的真实。“其他多种艺术作品消化它们所应用的素材。而以摄影作品为本原的影片中能展现它们的素材…如果电影是一门艺术,那么它便是一门不同寻常的艺术”。巴赞和克拉考尔的巨大影响:促使影片制作者追求表现完整的现实生活,力求在镜头内部表现事物的含义,不借助人为的镜头组接;深焦距摄影、长镜头、镜头内部场面高度、生活流、意识流等第二章几个基本问题 西方电影史的分期自行其是、自立体例。常见的五个时期一是形成期(1895-1927):从短片到长片,从单镜头到多镜头剪接,从而形成视觉语言的30多年历史。二是成熟期(1927-1945):相继有声有色,具备了电影艺术一切必要的表现元素;开始获得学术地位,电影教育受到重视。好莱坞的全盛时期。三是发展期(1945-1955):艺术上精益求精的阶段,电影界的现代主义倾向使电影日益小众化。第二章几个基本问题 西方电影史的分期四是衰落期(1945-1955):极端技术化导致的成本长涨和“个人化”、“精英化”,使电影日益远离普通观众;电视兴起。五是复兴期(1970---):1970年,好莱坞对电视态度的矫正,影视合流;戛纳电影节的娱乐化倾斜;人们逐步认识到用传统美学来要求和指导电影这门消费艺术的负面作用,好莱坞的电影制作观念和模式得到肯定(分级制、明星制、代理制、对下游产品的重视及对娱乐功能的强调)。第二章几个基本问题 西方电影的两大传统西方电影存在着两大传统是西方电影史的基本观点。技术主义传统:把技术放在第一位,特别强调技术,从内容到形式都强调人工、强调加工。第二章几个基本问题技术主义有情节/有头有尾/细节有根据、有交代镜头安排要经过设计,剪接巧妙、流畅最终目的是产生幻觉,让观众感觉到既是生活,又不是生活本身 技术主义西方电影的两大传统二战之前技术主义在西方电影中占绝对优势,尤以好莱坞为甚——坦陈电影是人工的产品,是技术结晶。技术主义电影诞生于美国。谈技术主义的传统实际上就是好莱坞。美国和法国同时发明了电影,但传统并不相同(爱迪生和卢米埃尔的不同)。技术主义的奠基人—梅里爱:排斥用电影表现日常生活,把电影拉向戏剧演出,讲究利用电影特技。技术主义的发扬光大—格里菲斯,把电影从戏剧中解放出来,故事单元从场景变成镜头,电影真正独立。镜头剪接----蒙太奇。第二章几个基本问题 写实主义西方电影的两大传统1915《一个国家的诞生》:把许多可能是别人用过的技巧作为一种有力的电影表现元素加以适用。1916《党同伐异》:技巧手法太“深奥”与票房惨败。运动技巧与蒙太奇手法。交叉剪接。写实主义传统:对生活不加任何人工的改造,表现其原貌,并认为这是符合电影本性的,是电影最能发挥其特点的方式。写实主义传统直到二战后才得到发扬。之前主要在纪录片中得到发展,美国的弗拉哈迪和英国的纪录片运动。第二章几个基本问题 写实主义西方电影的两大传统让·雷诺阿的电影:具有写实主义特征的故事片。不重视明星演员,摄影上比较强调即兴,排斥过多的人工安排,不追求情节的完整性。新现实主义是西方电影写实主义传统的进一步体现。经济原因:西方遭受到战争的严重破坏,意大利尤甚。存在的短暂性(1945-1951)。艺术原因:50年代后电影进入大学,进入知识阶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严肃对待电影而不单纯视其为娱乐。写实主义电影的制作与放映环节进入良性循环,进而确立其美学地位,成为西方电影里的又一极。第二章几个基本问题 写实主义西方电影的两大传统写实主义传统的艺术原则:第二章几个基本问题写实主义要求小题材,不搞大题材,表现普通人,反对塑造英雄或把人物描写得尽善尽美。不要严谨的故事情节,不要人为的加工强调外景、实景;强调自然光,不搞人工光强调非职业演员,包括职业演员表现出非职业性 写实主义西方电影的两种创作方法场面调度和蒙太奇是电影的两种创作方法。技术主义电影的基础理论就是蒙太奇至上主义—蒙太奇理论;写实主义电影的理论基础就是物象至上主义—场面调度理论。“场面调度”:出自戏剧,意思是怎样安排演出场面。写实主义电影理论中,场面调度是指把眼前的东西拍下来,即“拍成场面”;并无由导演自己去调度之意。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场面调度理论由巴赞等提出用以对抗蒙太奇观念;要求在电影里重视人和环境的关系,置人于环境中,让观众在完整的生活中有权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不能让导演牵着走。第二章几个基本问题 西方电影的两种创作方法场面调度和蒙太奇的区别和特征(见表):蒙太奇理论和场面调度理论都有走向极端的地方。第二章几个基本问题安德烈·巴赞AndréBazin1918年4月18日出生于法国昂热1958年11月11日逝世于巴黎爱森斯坦EisensteinSergey1898年1月23曰出生于拉脱维亚1948年逝世 第二章几个基本问题蒙太奇理论场面调度理论现象层次抽象、解释、分散(短镜头组接)具体、实录、完整(不割裂现象)心理层次(导演)强调导演的主观意识;排除导演的主观理解;对观众有强迫性;强调观众自己选择;一切经过导演事先安排。包含一切的选取性技术方法层次分析方法不割裂场面,而是综合的孤立的人和环境(二人谈话镜头)同时呈现,整体性强调时间性空间性(整体、统一)多用短镜头、重视特写长镜头、深焦距和远景 对“第七艺术”的总结:电影不是“第七艺术”,也不存在“艺术电影”1895:卢米埃尔完成电影技术的发明,电影作为信息媒体诞生;1902:梅里爱拍出了有虚构情节、人工布景和特技镜头的《月球旅行记》,电影作为艺术媒介诞生;1895前后:查尔斯·百代创建了发行影片的百代公司,并于1907创造了2400万法郎的利润,世界NO.1。第二章几个基本问题“百代”标志 对“第七艺术”的总结:1898-1908:电影放映场所的变化(露天广场、市集、咖啡馆到镍币影院),有了独立的放映系统。至此没有人认为电影和艺术有关,也未听说好莱坞。1908年的重大转折:拉菲特兄弟的艺术影片公司成立,公司生产影片称为“艺术影片”。给电影升格:请“三名”合作拍片萨杜尔对此的解释:“题材危机”造成电影不景气邵牧君:传统艺术家害怕电影的兴旺导致舞台演出、音乐会等趋于衰落。第二章几个基本问题 对“第七艺术”的总结:电影作为一门艺术与其他传统艺术的根本性的不同:它首先是一门现代工业(由光学摄录系统和洗印系统构成),其次才是一门消费艺术。“艺术”本意是“人的技艺”,艺术品就是人的技艺的物质性显现。不适于作为艺术的电影----电影作为艺术品是以现代科技为中介,由一个包括艺术家和技术家在内的群体制造出来的。20C开始,人个化的传统艺术开始分化出大众化的消费艺术,是一种社会趋势。艺术电影的定义和界限之所以模糊(且永远模糊),是因为电影制作的工业性排斥了传统艺术的创作方式和观赏方式。第二章几个基本问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