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369259
大小:55.3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12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中政治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1.地震、旱灾、涝灾、泥石流……在重大灾害面前,中华民族显示出强大的凝聚力。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饱经风霜而弥坚,靠的就是伟大的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识错误的是()A.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B.中华民族精神是表明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因素C.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D.必须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解析]选D。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集中表现,是民族文化的精髓。D项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民族之魂,都是精华,故D项说法
2、错误。2.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A.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力量B.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力量C.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D.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解析]选C。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A、B、D三项只是中华文化在某一方面的表现,C项最全面,故应选C项。3.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其主要原因是()A.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民族B.中华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C.每一位中华儿女都是勤劳、勇敢的人D.民族精神永不泯灭[解析]选D。A、B、C三项说法都是错误的,D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D项。4.歌曲《走向复兴》唱道:“我们迎着初升的太阳,走在崭新
3、的道路上。我们是优秀的中华儿女,谱写时代的新篇章,我们迎着风雨向前走,万众一心挽起臂膀,我们要把亲爱的祖国,变得更加美丽富强。前进,前进,向前进,挺起胸膛,何惧风浪;前进,前进,向前进,肩负民族的希望。”这体现了()①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精神②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③爱国主义是抽象的不是具体的④民族精神在积淀中永恒不变A.①③B.①④C.①②D.③④[解析]选C。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时代特征。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都能体现,①②入选。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②错误;民族精神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④错误。5.下列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正确的是()①爱国主义
4、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②爱国主义就是指反对侵略,保卫祖国③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于自己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④爱国主义在不同年代有相同内涵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解析]选D。爱国主义不仅仅是指反对侵略,保卫祖国,故②说法太绝对化,④说法明显错误。6.孙中山“集毕生之精力以赴之,百折而不挠”地从事革命事业所表现出的民族精神()A.善良朴实B.爱好和平C.自强不息D.艰苦朴素[解析]选C。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集毕生之精力以赴之,百折而不挠”表现的是孙中山先生矢志不渝、自强不息的精神,故选C项。其余各项与题意不符。7.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典故、名言、成语都反映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
5、神。下列选项中对应错误的是()A.土尔扈特部东归——团结统一B.威武不能屈——爱好和平C.精卫填海——自强不息D.天道酬勤——勤劳勇敢[解析]选B。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威武不能屈”反映的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而不是爱好和平。8.鸦片战争后,林则徐的学生冯桂芬提出“若要雪耻,莫如自强”的口号;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以《易传》的刚健、有为等原则,作为“变法”的理论依据;中国共产党人则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这些体现了()①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见证②中华文化是实现强国梦想的指导思想③自强不息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不断进取④爱国主义贯穿在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艰苦斗争
6、中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D。若要雪耻,莫如自强”的口号,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③当选;材料中冯桂芬、康有为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均体现了爱国主义情怀,④当选。①在材料中未体现;中华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②错误。9.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视勤劳勇敢的优良品格。如“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业广唯勤”“天道酬勤”“不畏强御”、“勇者不惧”“勇于义而果于德,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等等。这说明()①勤劳与勇敢往往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②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优良品格③勤劳勇敢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④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解析]选C。
7、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精神,①③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其他民族也可能具备勤劳勇敢的优良品格;④说法错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孔子主张“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他把“和”视为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个准则,强调社会和谐。回答10~11题。10.早在先秦,思想家就提出了“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的思想,反映了中华民族希望天下太平,同其他民族、国家友好相处的愿望,表现出天下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