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书画基础》第四课

《金石书画基础》第四课

ID:45366754

大小:7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12

《金石书画基础》第四课_第1页
《金石书画基础》第四课_第2页
《金石书画基础》第四课_第3页
《金石书画基础》第四课_第4页
《金石书画基础》第四课_第5页
资源描述:

《《金石书画基础》第四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四课魏晋南北朝绘画一,文人士大夫绘画1,魏晋南北朝士大夫个体意识的觉醒导致士夫绘画的建立。顾恺之为此时期杰出代表A,其画风如春云浮空、流水行地,线描则高古游丝,紧劲联绵,循环超忽,调格逸易,如同春蚕吐丝。与战国帛画相近。B,其绘画理论核心在于“传神”。C,其代表作品为《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其人物形神、配景山水皆初具特色、出现成熟之风。2,魏晋南北朝有关绘画理论澄怀观道,语出六朝山水画家宗炳。宗炳一生“栖丘饮壑,三十余年”,好山水、爱远游,归来将所见景物绘于壁上,卧以游之,谓澄怀观道。澄怀观道,本是禅的境界……拈花微笑里领悟色相中微妙至深的禅

2、境,精妙地呈示了在审美主客体的交融升华中达到的最高审美境界,是国人文化心灵所深深领悟的一个审美主题。澄怀方能观道,观道适以澄怀,澄怀与观道是统一的,审美的主体与客体是统一的,心怀的澄彻是审美主体的升华,以达到实现最高的审美境界。“六法”出谢赫《古画品录》,其提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六法”理论的建立,在中国绘画史上具划时代意义,标志绘画艺术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而获得士大夫的认同和研究,艺术之所以为艺术,需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二,佛教造像与壁画1,敦煌莫高窟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僔始建于甘肃敦煌,

3、以佛经故事、本生故事(佛传故事,是指佛祖入胎、降生、求学、出家求法、成道、涅盘等一系列佛祖在世时的经历;本生故事,是指佛祖在此世以前无数世发生的故事。)、困缘故事为三大主题。宣扬佛教“人生皆苦”、“四大皆空”思想,诱导人们皈依佛教以获灵魂解脱与拯救。北魏时期画风粗犷、古朴。2,佛教洞窟造像龙门石窟老君洞造象等,云冈石窟造像,民间佛造象等。西域墓壁画与画像砖嘉峪关墓壁画、画像砖,山西北齐娄睿墓壁画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