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359212
大小:91.3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12
《2019-2020年中考试初二语文试卷(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昆明三中、昆明滇池中学xx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2019-2020年中考试初二语文试卷(I)(本试卷共有四大题29小题,共6页。考试用时150分钟,满分12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及姓名,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2.语文试题所有的答案请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3.考生必须按规定的方法和要求答题,不按要求答题所造成的后果由本人自负。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含1-7题,共22分)(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阅读下面语段,完成
2、1-4题。打开八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它为我们打开了一片丰富多采的新天地。“长征之歌”专题,再现了红军长征的动人情景,欧歌了红军战士的钢铁意志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在“爱国情怀”专题里,我们似乎倾听到海外游子思念故土,体会到被播夺使用母语权利的亡国者的痛楚,也品味了著名科学家始终眷恋祖国的深情,领悟了志士仁人面对山河破碎而壮志难酬的忧奋,感受到古代外交家不辱使命的凛然正气。“至爱亲情”专题,则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步履蹒跚买橘的背影。至爱亲情,血浓于水。1.请用正楷将语段中画线的内容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2分)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2分)(1)倾听()(2)眷恋()3.语段中有一处
3、语病,请找出并加以修改。(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语段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2分)(1)改为(2)改为(3)改为(4)改为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2分)A.有些地方为增产粮食而盲目毁林开荒,结果事与愿违,不仅粮食没增产,还破坏了生态环境。(适得其反)A.单位给我俩各派重任,我和他在车站挥手告别,然后就分道扬镳,各奔东西了。(南辕北辙)B.梭罗的文章简练有力,朴实自然,富
4、有思想哲理,在美国19世纪散文中独树一帜。(独占鳌头)C.当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中取得男子团体冠军的那一刻,鸟巢内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振聋发聩)6.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A.《枣核》作者是萧乾。《最后一课》作者是都德,英国小说家。虽然这两篇文章体裁不同,但我们阅读作品时仍能感受到作品中人物的爱国精神。B.《七律·长征》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热情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C.《甜甜的泥土》这篇叙事散文的抒情气氛是很浓的,语言朴实,但全文充满着深挚感情。D.《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初唐四杰”王勃的一首律
5、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基调凄苦缠绵。7.按要求默写。(第(7)小题2分,其余每小题1分,共10分)(1)五岭逶迤腾细浪,。(毛泽东《七律长征》)(2)商女不知亡国恨,。(杜牧《泊秦淮》)(3),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4)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过零丁洋》)(5)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晏子使楚》)(6)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就是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垂暮之年不忘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梦境,读来让人荡气回肠。(《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7)《过零丁洋》中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国家局势危急、个人命运无所依托的句子是“,”。诗中巧借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与他
6、的心情暗合,表现作者昨日与眼前独有的怅然和凄苦。在诗史中堪称绝对的两句是“,”。(8)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与高适《别董大》诗中的句子“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有异曲同工之妙。(9)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人们更加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请用连续的两句诗描绘你向往的生态环境。“,”。二、阅读理解。(含8-25题,共40分)(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一)诗歌赏析。(第8-9题,共3分)品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8.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_____”字,使人
7、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1分)9.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所展现的画面。(2分)(二)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0—14题(14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