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327232
大小:460.50 KB
页数:40页
时间:2019-11-11
《慢慢走,欣赏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慢慢走,欣赏啊〕荷塘月色要求:1、通过各种阅读活动,重点品味《荷塘月色》情景交融的写法,体验其中的意境美。2、能画出文中的炼字、叠词以及运用通感手法的语句,体会其细腻、传神的表达效果。3、尝试美读,能通过对语言轻重、高低、长短的把握,朗读《荷塘月色》,体会作品蕴涵的感情。4、背诵、默写《荷塘月色》的第四、五、六段。5、尝试从外观形态、内在意象、深层文化意蕴方面入手鉴赏《荷塘月色》。一、作家作品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有长诗《毁灭》,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二、字词积累(形音义结合)幽僻蓊
2、蓊郁郁踱步弥望田田袅娜渺茫脉脉斑驳(班驳)三、整体把握课文以游踪(空间)为顺序来描絵一次夏夜之游。“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文眼。情感基调: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作者的情感变化:不满现实——幻想超脱——现实无法超脱。作者重点写的景物是月下荷塘和塘上月色。这些景物的特点:清淡素雅朦胧。四、内容梳理:《荷塘月色》是朱自清散文代表作之一。“荷塘月色”这里是一个并列词组,两者都是文章描绘的中心。文中描写荷塘(月下的荷塘)、月色(荷塘上的月色)的美景,抒发了心不宁静——独处求静——一无所有——惦念江南的感情,表达了不满现实、幻想超脱
3、却又无法超脱的心境。第1节为第一段——点明心境,交代缘由。第一句是全文的“文眼”。第三句前半句反衬作者连日来的苦情,后半句写烘托环境的静谧以及自己在这种环境中独处的心境。全段创造出孤寂的氛围,一开头就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淡淡的哀愁。第2、3小节为第二段——小径漫步,抒发感受。第2节写在小径漫步,勾勒荷塘轮廓。主要写景:曲折幽僻的路、蓊蓊郁郁的树、淡淡的月光,既简括地复述荷塘周围的情景,也进一步烘托了作者的内心——苦闷与哀愁。第3节写独处时的心境。“像今晚上……现在都可不想”,突出“自由”二字,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这几天似乎有
4、些异样,……”),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进一步点明了夜间出游的原因。“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流露出作者从压抑不自由中暂得宽余,欣赏荷塘月色的淡淡喜悦。这淡淡喜悦和上文流露出来的淡淡哀愁,笼罩在下文那清幽美妙的“荷塘月色图”上。第4至6节为第三段——荷塘月色,景语情语。第4节运用比喻、拟人、博喻、通感等手法,依次写了月下荷塘中荷叶、荷花、荷香和流水,突出了它们的茂密、洁白袅娜、幽微清雅和饱含深情。这一节没有谈月,但处处有月,这些景物都是在月光照耀下,淡淡月色下的荷塘美景。第5节先写月光
5、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荷叶上的景色,作者活用“泻”、“浮”、“洗”、“笼”等动词,勾勒出十分迷人的梦一般的幻景,这是静态动写的方法,把画面写活了。接着一段抒情的插笔,是用对比手法来写。先用朗照与淡月相比,再用酣眠和小睡相比,指出美是有多种情态的,而这种朦胧的梦幻般的美,适应于作者当时的心境。接下去写月光下的树影,有灌木丛落下的班驳的黑影,有杨柳的稀疏的倩影,都如画一般。最后总写荷塘中的月色,采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月色淡淡朦胧苍茫,和作者心境相吻合。第6节照应第二段,再写荷塘四周的环境,其中着重写树。荷塘四周,树多而密,将荷塘重
6、重围住,形成一方清净幽僻的小天地。先总写,然后写树色、树姿、树梢上的远山、树缝里的灯光、树上的蝉鸣和水里的蛙声。再一次展示出清淡朦胧、宁静深远的环境特点。但末尾笔锋一转,透露出“宁静”的环境并未能排除内心的哀愁与苦闷——“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仍然摆脱不了那绵绵的愁绪。第7、8节为第四段——江南采莲,向往憧憬。作者触景生情,由眼前景物联想到江南采莲的风俗,表现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者联想古代采莲的盛况,继而引起对故乡的惦念,无非是想把自己从“颇不宁静的心情”中解脱出来。但现实终究是现实,是无法超脱的。正当作者沉
7、浸在遐想之中时,“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作者又回到现实,并与开头相呼应。全文在特有的孤寂的氛围中结束。艺术特色:写月光与写荷塘交叉,动的刻画与静的描写交错,抒情与写景交融,形成一幅淡雅、朦胧、静美的画面,文章用词精当,语言清丽。如动词的选择、叠词的使用、博喻和通感的运用,不仅描写形象,而且传神。《听听那冷雨》一、作家作品,见注释①。二、词语积累惊蛰料峭淅淅沥沥霏霏孺慕薄荷氤氲树香沁鼻岑寂山隐水迢摧心折骨铿铿如椽潺潺纤手湿黏黏舐舐yīnyūn填空题例:台湾湿度很高,最饶云气()雨意迷离的情调。qìn两度夜宿溪头
8、,树香()鼻,宵寒袭肘,枕着润碧湿翠苍苍交cénjì叠的山影和万籁都歇的(),仙人一样睡去。“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怎样理解?用黑白片的色调写出环境的单调乏味。作者写此文时,正是文革后期(1974),安东尼奥当时拍了一部反映当时中国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