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323105
大小:74.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11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 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含答案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8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33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仙袂(mèi)霰雪(xiàn)地坼(chì) 和稀泥(huó)B.玉簟(diàn)栖隐(qī)羁旅(jī) 潜力股(qián)C.剡溪(shàn)纤夫(qiān)果脯(pǔ) 捣衣砧(zhēn)D.荠麦(jì)皓腕(wǎn)驰骋(chéng) 青枫浦(pǔ)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绸缪孤鸿珍羞滞留B.城阕棹约凝睇
2、鸾佩C.涕泗青暝寂寥铜钲D.踯躅鹧鸪豆蔻聒噪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某市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经济建设要注重环境保护,该市的环境保护仍然严重滞后。②建立国家荣典制度表彰雕刻艺术家,设立雕刻文化艺术基金鼓励创造精品,解决雕刻文化改革中的社会保障问题。③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A.坦陈从而灵心慧性B.坦陈进而灵心慧性C.坦承从而妙手偶得D.坦承进而妙手偶得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国家跨入改革发展新时期的大背景下,基层青年在想什么、做什么,他们有
3、什么样的期盼与梦想?为此,本报自今日起推出“我的2013”栏目,讲述他们的故事。B.一旦“玉兔”进入休眠,将会断绝与地面的一切联系。“对唤醒再担心也没用,因为地面无能为力,只有‘玉兔’自主苏醒了,才能恢复和地面的联系”,29岁的嫦娥三号巡视器主管设计师薛博说。C.孔子(前景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D.据调查,xx年农民工年人均粮食需求比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分别高119.14和51.04公斤,人均日消费粮食增加20%;动态预测显示,到2030年,中国至少有2亿农民移入城镇,粮食供求矛盾将日益加剧。5、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12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B.我国在今年继续出台促进市场发展的一系列激励政策、调控政策和财政政策,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C.“留守儿童”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关心留守儿童成长作为新一年度工作重点。D.12月26日,从省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传来好消息:明年,我省各级政府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总量将达17亿元,集中抓好以8000个自然村“五新一好”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6-8题。(每小题3分,共9
5、分)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
6、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和宋(南北朝时期的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明代的陆时雍说:“诗
7、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谢灵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鑢乎。”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正如沈德潜所说:“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转关也。”(《说诗晬语》)重声色的阶段从南朝的宋延续到初唐,一方面丰富了表现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严密的格律,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