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半月考试题(第7周,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半月考试题(第7周,含解析)

ID:45316536

大小:71.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11-11

上传者:U-25928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半月考试题(第7周,含解析)_第1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半月考试题(第7周,含解析)_第2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半月考试题(第7周,含解析)_第3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半月考试题(第7周,含解析)_第4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半月考试题(第7周,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半月考试题(第7周,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半月考试题(第7周,含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剑桥中国史》载:“对帝国而言并不是新东西,也不是起源于秦。但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材料评说的制度应是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答案】C【解析】由材料“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反映了秦朝废分封行郡县,故排除A,选C;B是中央官制,无关;D是西汉初年的地方管理制度,排除.。2.从夏朝开始,中国古代政治就形成“一姓王朝”,也就是君位由异姓接替即表示朝代的变更,如隋、宋王朝的建立和汉、唐王朝的灭亡。中国古代政治的这一特点()A.体现了政治体制的不断创新B.是封建王权专制的必然结果C.说明中国古代政局长期动荡D.是传统宗法观念影响的表现【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中国古代朝代变更不以王朝政治体制的变化、疆域控制范围的变化为标准,而以家族的血缘继承与否为标准,这念体现的是血缘宗法观念,D项正确;A项中的创新材料没体现;B项错误,夏朝不是封建王权;C项与题干无关,不选。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宗法制【名师点睛】3.乾降帝即位后,历时10年,组织编撰出了我国封建时代一部空前绝后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这对于保存中国的古代文化典籍,传播古代学术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编撰过程中,被销毁的图书约有三千种几乎与《四库全书》收书量相当。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推动了文化中心的转移 B.使科举制走向僵化束缚士人思想C.保存国粹弘扬传统文化D.专制统治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体现【答案】D【解析】《四库全书》的编纂是一种思想控制的方式,在选择材料的时候符合统治要求的被选入,不符合的则被焚毁,因此是一种双刃剑式的现象,所以本题选择D现象。A选项与此无关;B选项的因果关系是有问题的,强加因果;C选项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4.有学者统计,春秋时期鲁、晋、楚、宋、郑五国有史可稽的共85位主政者中,世族占92%,而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共计81位宰相中,本人属于本国公子或本国宗室、王公室姻亲者26位,与其他国家王公有亲者8人,共计只占总数的42%.此现象说明A.王公数量大幅减少B.诸侯权力受到威胁C.宗法制度日趋衰落D.官僚政治完全确立【答案】C【解析】由题干描述可知由春秋到战国时期,世族主政者所占的比例由92%降到4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宗法制度逐渐衰落,故本题答案选C项;A项是对材料现象的总结,没有体现说明的问题;B项错误,题干没有体现诸侯权力的变化;D项错误,官僚政治是秦朝时期形成的。5.清代有科举功名者服饰不同于常人:秀才在冠帽上别一枚纯银簪;举人或进士则戴纯金簪;进士出身的官员擢升到高级官位时,他的金簪会添上花纹,镶嵌珍珠、宝石。这反映出清代A.科举制度造成社会等级森严B.理学思想决定社会价值取向C.科举出身者具有荣耀的地位D.社会阶层周化削弱思想活力【答案】C【解析】“有科举功名者服饰不同于常人”,而且科举考试取得不同的成绩的人有不同的标志性服饰,说明通过科举出身的人具有特殊的地位,故选C ;科举制的存在与发展是导致社会阶层能够实现流动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途径,这不是导致社会等级森严的原因,也不是固化社会阶层,故AD说法错误;题干没有体现理学与社会价值取向,故B与题意无关,故排除。6.晚清由在乡官吏和科举出身的士绅建立起来的地方武装,如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即便曾国藩、李鸿章掌握一地财权、军权甚至部分人事权也没有形成地方割据。对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的合理解释是A.缺乏封建割据的经济基础B.科举制度固化了中央权力的合法性C.地方武装军事实力不够强D.晚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科举制度的影响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材料特别提到了科举出身,其实是在强调由于科举制度选拔官吏的权力在于中央,所以也就没能形成地方割据,即是科举制度固化了中央权力的合法性才没能形成地方割据,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没有论及地方军阀的经济基础,故A错误;地方武装势力是逐步增强,故C错误;材料现象说明中央集权的弱化,故D错误。故选B。7.历史学家杜家骥认为“无论是先秦的领主封建制时期,还是秦以后到清的中央集权时期古代王朝国家都具有家族私有性。”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D.君主权力受到族权的制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先秦时期并未体现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结合,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中“古代王朝国家都具有家族私有性。”说明了“家天下”观念在各个时期都存在,故B项正确;先秦以后的朝代并不能体现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结合,故C项错误;题干并未提到族权与君主权力的关系,故D项错误。8.下表罗列了秦、西汉、宋、清各代的部分官职,依据朝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巡抚总督都统水师提督管带②郡守中尉宗正将作少府监御史 ③刺史三服官盐铁官常侍司隶校尉④同平章事参知政事枢密使知州提点刑狱司A.②③④①B.②④③①C.③②①④D.④②①③【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巡抚、总督、都统、水师提督、管带等是清代官职,郡守、中尉、宗正、将作少府、监御史是秦代官职,刺史、三服官、盐铁官、常侍、司隶校尉等是西汉的官职,同平章事、参知政事、枢密使、知州、提点刑狱司等是北宋的官职,所以A项正确;BCD错误。点睛:排序类选择题解题技巧是首先判定最早和最晚的项目,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排除即可。本题中②最早,①最晚,由此排除CD,然后在AB中判定答案。9.会意法是我国古代一种造字法,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按意义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与材料观点相符的学派是A.墨家B.道家C.儒家D.法家【答案】B【解析】“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这反映了无为而治的思想,属于道家,故B正确;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不符合材料,故A错误;儒家主张仁、礼,故C错误;法家主张严刑酷法,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反对人为的角度理解,再对比各家学派的主张,即可进行正确判断。 10.著名作家、学者易中天认为,周是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从文化的角度、文明的角度讲,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真正起源是在西周……之所以我要谈西周的政治智慧,就是要寻根,找到我们文明历史的根。西周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A.等级分明的礼乐制度B.“四方”臣服中央的国家观念C.世代公卿的选官制度D.“封建”式的地方管理方式【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前面所有的叙述都是为了最后“西周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这一问题做铺垫。A选项是宗法制相配合的一个制度,不能是最深远;B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选项在秦代的时候就已经改变;D选项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瓦解。11.梭伦指出:“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既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他的这一做法A.旨在调节农民与商人的冲突B.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C.试图采用中立方式化解矛盾D.实现了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答案】C【解析】材料无法反映调节农民与商人的身份,故A项错误;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是在伯利克里执政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表明梭伦改革维护了贵族的利益,又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利益,可见梭伦改革试图采用中立方式化解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故C项正确;材料中介绍梭伦改革的内容,没有涉及公民权利与义务,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为材料式选择题,借助材料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和对历史现象的概括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应更多地指导学生利用材料归纳历史观点。做此类题时,一是要读懂材料,二是要与教材相关知识结合才能作出判断。12.公元3世纪,罗马著名法学家乌尔比央认为:“皇帝的任何吩咐都具有法律的效力,因为人民已经把权力转让给皇帝了。”这表明罗马法A.崇尚自然法的人权精神B.具有服务于政治的特点 C.规定皇帝由民众们选出D.法律条文都系皇帝制定【答案】B【解析】“皇帝的任何吩咐都具有法律的效力”说明皇帝旨意代表法律,体现出法律服务于政治的需要,B正确;自然法是一种理念,不符合材料主旨,A错误;皇帝属于世袭制,C错误;皇帝旨意代表法律,不是法律条文,D错误。13.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资本主义时代的兴起”此话的意思是()A.美洲的发现促进了新旧大陆的联系B.开启了“人的发现与世界的发现的新时代”C.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D.有利于两个大陆不同文化的汇合和民族融合【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航海活动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也受到文艺复兴思想的影响;新航路开辟促使人类世界从分散孤立开始走向联系,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冲破中世纪神学束缚,解放了人的思想;故开启了“人的发现与世界的发现”的新时代,B项正确。AD项是站在世界联系的角度,属于选项B中“世界的发现”的内容,C项突出欧洲的中心地位,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CD。14.据《白银资本》统计数据:美洲在17世纪和18世纪分别生产了4xx吨和74000吨白银,各有27000吨和54000吨运到欧洲。两个世纪合计81000吨。在欧洲获得的白银中,大约一半(39000吨)又转手到亚洲,这些白银最终主要流入中国。对这组数据的解释不恰当的是A.中国的封建经济仍然在不断发展B.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各地的经济交流C.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本的流动更为活跃D.中国实际上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世界贸易和中国的对外贸易,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说明17世纪和18 世纪,美洲生产的大量白银流入欧洲市场而最终大部分却流向中国,这是由于中国与欧洲商品交易引发的结果,中国传统手工业发达产品深受欧洲人的欢迎,这为中国赢得了大量白银财富而欧洲商品在中国市场狭小,但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的中心已经转向欧洲,所以D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A、B、C三项表述正确,符合材料信息,但与题意要求不符,排除。故选D。15.英国女王伊丽莎白(1533-1603)曾经说:海洋和空气为世界人共同享有,海洋不归属于任何民族或任何个人。这段话主要是针对A.法国B.荷兰C.西班牙D.意大利【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时间限制“1533-1603”。在这一时期同英国争夺海上霸权的国家是西班牙,故应选C。法国是18世纪与英国进行殖民争夺的国家;荷兰是17世纪与英国进行殖民争夺的国家,故A和B错误;D项是中世纪东西方交往的要道。16.18世纪中叶,为利用水力,大规模的工厂都必须建在水流湍急的偏僻山谷,但远离原料和销售市场。曾经担任格拉斯哥大学实验员的瓦特发明了“万能蒸汽机”并获专利。它以煤作燃料,可根据需要建立工厂,摆脱了河流的限制。“万能蒸汽机”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科学理论的发展B.自由主义的影响C.专利政策的保护D.市场需求的推动【答案】D【解析】蒸汽机发明之前工厂必须建立在远离原料和销售市场的地方,蒸汽机发明实现了这一况状的改变,是因为市场的需求扩大,导致蒸汽机的出现,D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和事实,排除A、B和C。17.马克思认为:“(它)以其审慎温和著称的措施,只能适合于被包围城市的情况……它所采取的一些特殊措施只能表明通过人民自己实现的人民管理制的发展方向。”材料所描述的是A.巴黎公社B.二月革命 C.十月革命D.光荣革命【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的“特殊措施”和“人民管理制的发展方向”这些信息可知,这一革命是特殊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具有很强的偶然性,而且实现的人民管理制度,再结合巴黎公社的相关史实,可选出正确答案A;二月革命和光荣革命没有实现“人民管理制”,故可排除BD;十月革命在背景上体现的主要是必然性,所采取的革命措施也不是特殊措施,故可排除C。18.在古希腊,每逢盛大的体育运动,青年常脱光衣服,显露出健美的曲线来赢得更多的喝彩和人们的青睐。这种现象体现出当对社会的追求是A.男女平等B.推崇神灵C.人民主权D.歌颂人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在古希腊,每逢盛大的体育运动,青年常脱光衣服,显露出健美的曲线来赢得更多的喝彩和人们的青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古希腊注重人性美的人文主义精神,故D正确。材料未涉及男女平等,故A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推崇神灵的观点,故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人民主权的思想,故C错误。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人文主义【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古希腊先哲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他们的思想主张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文艺复兴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人文主义"旗帜高高飘扬。宗教改革中"因信称义"的先定论",否定了教皇的绝对权威,人文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弘扬。启蒙运动思想家高举理性的旗帜,人文主义思想达到新的高度。启蒙思想家们从人文主义者手里进一步从理论上证明专制制度的不合理,从而提出一整套哲学理论,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要求建立一个以“理性”为基础的社会。19.世界近代史上第一个自然科学的学术组织“自然秘密协会”于1560年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创立。1601年,在意大利创立的罗马林琴学院,拥有32名院士,其中包括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促使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教会研究开始重视科学B.意大利保留了丰富的古典文化C.文艺复兴带来的社会文化氛围D.人们的思想得到彻底解放【答案】C【解析】由材料“1560年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创立”“1601年,在意大利创立的罗马林琴学院,拥有32名院士,其中包括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可知当时意大利处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推动了自然科学的研究,故选C;文艺复兴时期,教会没有由研究神学转向科学,排除A;C只是文艺复兴的条件之一,排除;当时神学还没有推翻,人们的思想没有彻底解放,排除D。20.“在古代……西方人敢于展示自己,既敢于展示自己的思想,又敢于展示自己的裸体。中国就知道穿衣服,给思想穿衣服。穿衣服总比脱衣服容易。西方鞭挞自己的黑暗,所以得到了光明。它的思想在驰骋。我们歌颂自己的光明,结果带来千年的黑暗。”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在思想方面的依据是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D.因信称义致良知【答案】C【解析】西方的“人文主义”是肯定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中国的理学家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强调的是压抑人性,维护封建等级,为专制统治服务;C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民贵君轻”强调的是民本思想;“因信称义”是西方宗教改革提倡人有信仰的自由权利,均与材料不符,排除ABD项。21.希腊哲学家普罗塔哥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以下各项是我国古代思想家的言论、主张,其中与普罗塔哥拉这一哲学思想相似的是A.“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B.“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C.“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D.“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智者学派和心学的比较,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的能力。根据材料,希腊哲学家普罗塔哥拉所说的言论,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这实际上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这与我国古代的陆王心学是一致的,王阳明就主张“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强调主观感受,所以二者极其相似,正确答案为A;B项是道家学派观点,是客观唯心主义;C项强调了要尊重“器”,即强调了物质的客观性和规律的客观性,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D项是儒家学派荀子的观点,认为一切都是有根由的,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故选A。【点睛】智者学派是希腊社会发展,特别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他们以人的眼光去考察和认识社会、政治和法律问题,并从这样的新方法(人文主义的方法)中得出了许多与以往不同的结论,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智者的启蒙作用在于对自然、社会、国家、政治、法律、道德、人类社会的形式和规则,以及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明显合理化了。22.著名学者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在签订《南京条约》的过程中,英国外交家们极为重视条约中的字句和语法,而清朝官员并不细加审查,一览即了,他们反倒重视文件措辞、格式是否谦卑恭敬,重视互相见面到底是鞠躬还是下跪。这从本质上反映A.缺乏近代外交经验B.不了解世界形势C.两国治理秩序差异D.不懂得国际公法【答案】C【解析】由材料“英国外交家们极为重视条约中的字句和语法,而清朝官员并不细加审查,一览即了,他们反倒重视文件措辞、格式是否谦卑恭敬,重视互相见面到底是鞠躬还是下跪”本质上反映近代资本主义国建与传统封建国家之间的国家治理的差异,故选C。ABD只是外在的表象的差异,排除。 23.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中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幅员广大的帝国,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由于被强力排斥于世界联系的体系之外而孤立无依,因此竭力以天朝大国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这样一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原则,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马克思的评论A.对陈腐的天朝帝国表达了深切的同情B.强烈谴责了现代社会的代表英国政府C.指出清朝因被排斥而孤立无依的事实D.深刻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本质原因【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原则,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马克思认为英国是为了打开中国国门、把中国变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而发动战争的侵略者,深刻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本质原因。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B、C项。24.1899年,慈禧册立载漪之子溥儁为大阿哥,计划废黜光绪帝,但溥儁不获外国公使承认,慈禧被迫停止废立计划。义和团运动中,载漪与载勋等利用义和团排外。1901年,清政府与联军议和时,载漪被指为“首祸”要求惩办。1902年,清政府下令将载漪、溥儁父子流放新疆。据此可知A.列强开始干涉中国内政B.晚清政府进一步走向沉沦C.晚清统治集团发生分裂D.义和团运动引发朝廷内争【答案】B【解析】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迫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说明晚清政府进一步走向沉沦。故答案为B项。A项“开始”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C、D项材料不能反映,均排除。点睛: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其直接目的是控制清政府,征服中国人民,强迫清政府取缔和镇压一切反帝活动。条约的签订意味着中外反对势力之间关系的完全倒置:帝国主义国家成为太上皇,清政府变成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25.“(义和团)那种举动,就是当时中国人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对于他们物质进步之抵抗,伤亡枕籍,还是前赴后继,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人民还是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孙中山在这里称赞义和团运动A.反对欧美文化B.强烈的爱国精神C.抵制近代技术D.打败了侵华列强【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人民还是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可知孙中山肯定义和团的反帝爱国精神,B项正确。从材料可知,孙中山不认可义和团破坏西方文明,排除AC。D项说法错误,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嚣张气焰,没有打败侵华列强,排除。26.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包括A.曾国藩、李鸿章B.康有为、梁启超C.洪秀全、李秀成D.邹容、黄兴【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等字眼足以证明是要推翻清政府,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邹容、黄兴等资产阶级革命派,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曾国藩、李鸿章是洋务派,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康有为、梁启超是维新派,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洪秀全、李秀成是农民阶级革命派,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27.阿诺德•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提到:文明成长的动力来源于挑战激起成功的应战,应战又反过来引发新的挑战……大多数文明之所以未能持续成长,是因为这些文明在许多重大关头未能连续应战,这种应战不仅要有效回应所应对的调整,还要能够激发出大量需要做出不同应对的新挑战。以下史实不能论证上述材料观点的是A.中华民国的建立,促进民族企业春天到来B.卢沟桥事变,加速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日局面的形成C.西葡新航路开辟加速国内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D.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有利于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展【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应对挑战获得发展,中华民国的建立后提高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故A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卢沟桥事变后,面对民族危机加深,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故B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西班牙葡萄牙开辟新航路,但并没有促使本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最后衰落下去,故C项错误,符合设问。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故D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28.下为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对该表所含信息正确的解读是项目年代农业税收入工商杂税收入其他收入总收入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18493281779692342501001885307140392351714577081001911481016204416944451529696100A.中国古代以来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洋务企业成为晚清经济的主要来源C.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对晚清财政影响D.外国资本主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是在三大改造时期,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1895年宣告破产,1911年的工商杂税和洋务企业无关,故B项错误;外国资本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是在1914年后的一战期间,故D项错误;材料数据说明工商杂税的数额和比重剧增,这是晚清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故C项正确。 29.下表所示为20世纪50~90年代中美苏日四国关系的演进,其反映了时期关系50﹣60年代中苏同盟对抗美日同盟60﹣70年代中苏分裂并继续与美日抗衡70﹣80年代中美日关系改善,同时抗苏80﹣90年代中美日保持相对友好,中苏关系逐步正常化A.中美苏日四国决定国际政治格局的走向B.意识形态的分歧主导了亚太地区的局势C.国家利益的角逐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变化D.远东太平洋地区经济区域化向纵深发展【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中美苏日四国关系不断变化,影响20世纪50~90年代中美苏日四国关系的演进最关键因素是国家利益,故C项正确;经济因素决定国际政治格局的走向,而不是中美苏日四国决定国际政治格局的走向,故A项错误;意识形态的分歧影响了亚太地区的局势,但不是“主导”作用,故B项错误;材料不涉及经济区域化的发展问题,故D项错误。30.二十世纪中期,美国在西欧设立两个大型广播电台——“自由欧洲电台”和“自由电台”。这两个电台公开表示,其主要任务和目的是从全人类利益出发,通过向苏联、东欧国家的人民特别是青年传播国际以及苏联、东欧国家内发生的重大信息,介绍西方社会的成就、生活及价值观念,促进苏联、东欧的言论自由和人权原则受到尊重,即尊重人权和民主原则、尊重言论自由,促进自由交流思想。两个电台的设置A.目的是对苏联和东欧和平演变B.表明美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C.说明苏联和东欧没有任何民主D.设立的出发点是维护全人类利益【答案】A 【解析】美国通过电台向苏联和东欧国家灌输美国的人权和西方价值观,是冷战在意识形态的体现,其目的显然是和平演变,故A正确;美国该措施是推行霸权主义和称霸全球的表现,故B和D错误;社会主义国家有社会主义的民主,故C错误。二、非选择题(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开窗见河,出门过桥”的江南水乡双林镇,元明以来,史载“吴丝衣天下,聚于双林。吴、越、闽、番,至于海岛,皆来市焉。五月载银而至,委积如瓦砾”,“吾镇之乡村无不栽桑”,“近镇数村,以织绢为业,男子或从事绞线,必常出市买丝卖绢。”外来商人形成规模,出现了泾县会馆、宁绍会馆等。随着外来定居的商人通过家族繁衍和科举考试成为本地的缙绅,地缘关系和血缘关系都较前大为减淡。士绅并不像某种经纪或代理人,他们似乎在这个官府不在场的地方扮演着官府的角色。崇善堂等地方慈善组织逐渐向地方自治组织转化,基于共同利害的社区认同开始形成。——据赵世瑜《市镇权力关系与江南社会变迁》等整理材料二中世纪晚期以来,几乎所有威尼斯人都是商人,他们的活动使得地中海的商业网络扩大,有人甚至进入中亚,印度和中国去寻找商业机遇。威尼斯货币是当时欧洲普遍流通的货币。银行家们向从事远距离贸易的商人发放信贷凭证,商人们发明了分散商业投资的新方法,有限责任促进了商业合伙关系的形成。关于债务、破产等商业习惯法得到推广。威尼斯还成立了城市共和国,他们自己管理城市事务。每种公共设施都可在威尼斯找到典范;退休公务人员的年金制,对孤寡的照顾,医院的医疗福利制度等。威尼斯作为“自由的长女,闪烁着自由之光的童贞城市”,堪称世界上早期第一个近代化城市国家。——-据(美)本特利《新全球史》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双林镇和威尼斯城市发展特点的异同。(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双林镇为代表的江南市镇和以威尼斯为代表的意大利城市对两国社会转型影响不同的原因。【答案】(1)同:商业发达;都有自治功能;慈善事业发展。异:双林镇,农业手工业商品化程度高;国内市场大;商帮会馆的推动作用大;社会阶层变化大;士绅占据主导地位。威尼斯,出现新的商业投资方式,社会阶层固定单一;国外市场大;金融业发达;独立自治;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完善;商业习惯法形成。 (2)原因:中国,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士绅化的商人成为封建王朝强化社会治理的力量,维护封建统治;商人没有转化为资产阶级;传统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西方: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迅速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形成和壮大;文艺复兴解放了思想。【解析】第(1)问,“不同”,双林镇由材料一“吴丝衣天下,聚于双林。……吾镇之乡村无不栽桑,近镇数村,以织绢为业”归纳为农业和手工业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高;由材料一“出现了泾县会馆、宁绍会馆等”归纳为商帮、会馆对促进市镇发展作用大;由材料一“外来定居的商人通过家族繁衍和科举考试成为本地的缙绅,地缘关系和血缘关系都较前大为减淡”归纳为外来商人融入当地社会,基层社会关系变动;由材料一“士绅……扮演着官府的角色,……向地方自治组织转化”归纳为初具地方自治功能,士绅占据主导地位。威尼斯由材料二“几乎所有成尼斯人都是商人,……银行家们向从事远距离贸易的商人发放信贷凭证”归纳为商业和金融业发达;由材料二“商人们发明了分散商业投资的新方法,有限责任促进了商业合伙关系的形成。关于债务、破产等的商业习惯法得到推广”归纳为产生了近代意义的商业组织形式和商业习惯法;由材料二“成立了城市共和国,他们自己管理城市事务”归纳为城市独立自治;由材料二“每一种公共设施都可在威尼斯找到典范”归纳为城市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比较完善。“相同点”,由材料一二可以得出商业发达、都具有自治功能、慈善事业的发展等。第(2)问,对中国的影响,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市镇经济虽然发展但没能从根本瓦解自然经济,商人没有演化为资产阶级,追求个性解放的早期启蒙思想没能发展为真正的启蒙思想;对意大利的影响,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促使新兴资产阶级形成和壮大,推动文艺复兴兴起和扩展。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材料二: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材料三: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材料四:(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日:“……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续资治通鉴长编》请回答:①北宋“积贫”原因,除材料一中涉及的以外,还有重要一项是什么?②王安石变法针对“积贫”采取的措施,除材料二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两“事”?依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③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肯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一是否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请选择其中一种意见,发表评述。【答案】①冗官。②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成效:农民得以安心生产(保证生产时间);政府财政收人大为增加。③持肯定意见: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国家收入,减轻了农民负担,对于改变北宋“积贫”状况起到一定作用。持否定意见:王安石变法既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百姓的利益,其变法的理念与措施脱离了当时实际。【解析】①北宋“积贫积弱”的原因在于“三冗”,阅读材料容易看出材料已经指出了“冗费”和“冗兵”两点,还有重要一项当然就是“冗官”了。②第一问调动、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即可回答,第二问通过细读材料,可以从“民”和“国”两个方面概括。③本问理解材料需要有透过现象看本质和阶级分析的观点,苏辙和司马光反对变法都是站在大地主大官僚的阶级立场上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