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312286
大小:4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11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周练试卷(实验班5.15) 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周练试卷(实验班5.15)含答案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1、《周礼》载:“以本俗六,安万民,一日微富室,二日族坟墓`````”;对“族坟墓”,郑玄注:“族犹类也。同宗者生相近,死相迫。”材料中提到的“族坟墓”() A、维护了贵族间血缘宗法关系B、实现了周朝王权的高度集中C、反映了分封制度的全面推行D、体现了周人生活的迷信色彩2、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
2、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A、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3、《全球通史》中提到“随着经济商品化……富有的商人获得了大笔地产,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派人直接向农民索取更多的地租。”这说明此时的中国()A.开始实行分封制B.分封制被严重破坏C.中央集权制度确立D.土地仍归贵族所有4、王夫之《读通鉴论》载:“郡县之法,已在秦先。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
3、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据此判断,王夫之认为()A.秦国之前的君王已制定了郡县法律B.郡县制下通过选举可以实现人尽其才C.三代所封的全部诸侯国被秦国灭亡D.秦朝以郡县之道治民应算是天下为公5、使职,就是代表朝廷衔命出使四方完成特定任务的官员。从唐睿宗起,三省长官相权旁落, 不专机务,六部职能废弛,各种使职大量产生,为数众多。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君主专制的强化B.宦官专权的出现 C.三省六部的职能被打破D.君主专制的削弱 6、997年,宋太宗分全国分为十五路,转运使掌管一路大权。1007年后,宋真宗在
4、此基础上陆续增设了安抚司、提点刑狱司和提举常平司等机构。宋真宗这样做是为了()A、防范地方割据出现B、分事权以相互牵制C、强化集体议事制度D、削相权以加强皇权7、秦汉开始,县有等第之分,当时以该县户口多寡来划分。唐代开始,县的分等标准明确规定为地位、户口与地理条件的综合。明代以缴纳钱粮的数额来分等。清代则将“冲繁疲难”作为政区分等的正式依据(交通频繁曰冲,行政业务多曰繁,税粮滞纳过多曰疲,风俗不纯、犯罪事件多曰难)。从县的等第划分演变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A.中央管理地方的程度逐渐加强B.国家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C.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D.划分依据
5、从重经济转到重政治8、元朝行省的权力很大,基本掌握着地方的军政大权,与宋代以来地方权力逐渐削弱的趋势形成鲜明对比。这主要是由于元朝()A.行省逐渐成为军政合一的地方统治核心B.最高统治者不了解藩镇割据的危害性C.巩固地方统治比加强中央集权更加迫切D.中书省总领国家权力制约着行省9、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宋儒于科举制度下发挥以学术领导政治之精神。尊师相,抑君权,虽亦有流弊,要不失为历史之正趋。明太祖、张居正则皆此潮流一反动也!”钱穆意在强调()A.科举制度具有积极作用B.宋朝理学洋溢着革新精神C.废除丞相与历史趋势相悖D.宰相制度能有效抑制君权10、察举制在两汉
6、时期历经损益。起初,被举荐的吏、民经皇帝策问后授官;后来,被举荐者需通过朝廷设置的相应科目考试后,才能得到官职。这说明察举制()A.按出身授官不能适应统治需要B.逐渐被九品中正制取代C.以考举士成为主要的选拔方式D.选拔官吏标准趋向客观11、中国近代考古学家罗振玉在评价某一制度时说:“度才而使之,程能而任之,朝不道则夕斥之矣,夕不道则朝罢之矣。……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此制度(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最突出的特点是等级森严C.是由秦始皇最早创立D.以父系的血缘关系为基础12、史学家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指出:“中国自秦以下
7、,传统政治,论位则君最高,论职则百官分治,论权则各有所掌,各自斟酌。如汉代之选举,唐代以下之考试,皆有职司,其权不操于君”。在这里,作者认为自秦以下传统政治的特点是()A.皇帝位高而大权独揽B.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C.体现一定的分权原则D.君臣共治皇权削弱13、根据《南京条约》,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它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因此,《南京条约》()A.导致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B.反映了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C.损害了中国贸易和司法主权D.使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