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311316
大小:40.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11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下学期第3周周训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下学期第3周周训练试题第Ⅰ卷 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中国古代文化以伦理文化为主,最重“礼义”,礼的精神彰显于道德观,礼的形式则所谓“衣冠礼仪”,“文章光华”。而“道德”一词,重在“德”,“道”是通往“德”的途径。道德崇高而广大,然古人讲究“践履”(即实践),所以示知广大民众,德教最初或最基本归于一字:孝。“孝者,教也”,教育之教的字源来自孝,所以《孝经》中有“百善孝为先”的说法。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于古代的农耕经济,极重血缘与家庭,而孝敬父母,友于兄弟(所谓的“孝悌”)为其思想核心。孔子教弟子
2、,也重一“孝”,以之为本,但如何将个体的“孝”发展为“孝文化”,将孝的教育转化为孝的情怀,由此,古人提出了“孝养”“孝顺”与“孝敬”三层次的义理。《孝经》说:“百善孝为先。”孝如何表现,首在“养”。古代是农耕经济,生活取资劳作,“孝”字取“子”负“老”形象,“养儿防老”,天经地义。今天的老人已有社会保障,但作为儿女,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养之义不可丢,养之心不可无,落实到物质层面也是必需的。由此“孝养”的生发,中国文化极重“养”,我们讲“养胃”“养气”“养生”,古人如孟子也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于是我们谈胸襟谓之“涵养”,讲文明称有“修养”,实际都由“孝养”而来。然而,孝仅限于“养”可否?《论
3、语·为政》所载孔子答弟子问的一段话:“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是生存之“养”,还是孝道之“养”,前者同“犬马”,后者乃“人伦”,所以关键在一“敬”字,做到了“孝敬”,才是孝文化的核心,人对“孝”有了“敬畏”之心,才能内化为道德的情怀。古代所推崇的“二十四孝”,其中虽有偏颇,但大多数的故事,显然是这一情怀的形象化表述。在“孝养”与“孝敬”之间,还有“孝顺”,《礼记·中庸》记载孔子曰:“父母其顺矣。”说的是子女对父母之依“顺”中的孝“义”。孔子说孝敬,敬,就是敬畏,所以宋代理学家为人、治学,无不倡导“居敬”,这是由孝义的敬畏,扩展到对人生与事业的敬
4、畏。而中国文化经典中为何反复强调“敬”字,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纯粹性宗教的缺失有关,清人沈德潜编《古诗源》收录第一首诗是相传帝尧时的《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上帝的无奈,是中国人自主力量觉醒的时代强音,但同时从反面理解,人无敬畏之心,往往会差之毫厘而失之千里。这也是先贤之所以重道德自律与反省,乃至“敬畏”的意义之所在。当然,这种孝敬的道德情怀并非“唯我”的,而在于推扩,这就是《孟子·梁惠王上》中引述孟子的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这已将个人道德提升到一种社会道德。这种推扩功能,又以个人道德为中心形成完整的社会道德体系。《
5、大学篇》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宋人朱熹以此教学,视为“大学八条目”,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节选自许结《经典阅读与人文情境》)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先提出“孝养”“孝顺”“孝敬”三层次的义理,后对各层次义理进行了详细论述,采用了总分的论证结构。B.论述有关孝的
6、义理时选文由个体的“孝”到“孝文化”,层层递进,体现了孝的教育转化为孝的情怀的过程。C.论述“孝敬”时,采用了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通过生存之“养”与孝道之“养”的对比,论证了“敬”的意义。D.“教”的字源来自孝,反映了古人德教的出发点;《大学篇》选文则体现了德教的实践要以个人道德的修炼为中心。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养气”“涵养”“修养”这些说法,实际都由“孝养”生发而来,这反映出农耕经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B.农耕经济时期,生活取资劳作,“孝养”老人,提供保障,天经地义,但这还未生发成“孝道”的伦理文化。C.有别于动物的生存之养,人对养有敬畏之心,并内化为人的道德情怀,
7、因而孝敬是中国古代孝文化的核心。D.宋代的“居敬”,把孝义的敬畏扩展到对人生与事业的敬畏,理学家们在为人和治学中无不倡导“居敬”。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二十四孝”故事虽有偏颇,但大多形象化表述了孝敬情怀,所以对德教、对中国的伦理文化有重要意义。B.人无敬畏之心,往往会差之毫厘而失之千里,所以中国先贤重视通过道德自律与反省来让人产生敬畏之心。C.孝敬的道德情怀由个人道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