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摸底考试(11月)语文试题

2019-2020年高三摸底考试(11月)语文试题

ID:45300650

大小:74.3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1-11

2019-2020年高三摸底考试(11月)语文试题_第1页
2019-2020年高三摸底考试(11月)语文试题_第2页
2019-2020年高三摸底考试(11月)语文试题_第3页
2019-2020年高三摸底考试(11月)语文试题_第4页
2019-2020年高三摸底考试(11月)语文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摸底考试(11月)语文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三摸底考试(11月)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群己之辩”始于孔子,是对于群体和自我关系的讨论、探究和反思,包括自我和群体(国家)、自我和他人的关系。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是指个人的立身与成德,“立人”则是指立他人和促进群体的完满和谐。从先秦儒学到程朱理学的演变,总体而言,在群己关系上一直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基本是“群体重于个人”,特别强调个人对于群体的义务责任。这利于激发当代学

2、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也利于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儒文化倡导的“修舟、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和谐的人际关系、群体和合、社会稳定有序为条件和基础,因为身与家、家与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因此,儒文化主张用“仁爱”处理自忆和他人的关系。针对学生过分强调自我的思维,进行集体主义观念教育,引导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自觉遵守过德规范履行社会义务,有其现实意义。人的生活可分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义利之辩”中义与利的关系即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道德原则和物质利益的关系。中华传统文化对待义利关系问题的主流价值取向是重义轻利。儒家

3、向来强调精神生活优于物质生活、道德原则高于物质利益,但对于义利关系的认识也有一个从“重义轻利、以义制利”到“义利并举、以义导利”的过程。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但他看重义的道德价值的同时,也肯定利有其合理性,只是强调要“义以为上”和“见利思义”,凡是符合道义的正当的利益才可以考虑, “义”与“利”的冲突在当今更为激烈明显,一些学生过分追求现实功利,过分扩张物质欲求。因此,对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就要继承这种“以义导利”的义利观。“天人之辩”是指对于天和人之关系的讨论、探究和反思。总体而言,从先秦儒学到程

4、朱理学,在天人关系上一直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基本上是“天人合一”思想。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但同时他也强调“畏天命”的必要性。孟子则明确提出了“天人合一”思想。他说: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可见,儒学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是具有注重人文价值理性之特点的。“这种思想中高扬的人文价值理性,对遏制当代社会存在的科技理性、工具理性将会发挥积极作用。针对一些学生存在生活迷茫、精神空虚等问题,要引导他们秉承“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种。此外,要继承和弘扬这一思想中认为人类是大自然的一

5、部分,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顺应天时,对自然抱有一种敬畏的态度,顺应自然才能更好地使社会存在和发展。(摘编自杜卫《用传统文化涵养核心价值观教育》)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群己之辩”包括自我和他人、自我和群体的关系,仲尼的“己欲立”指个人的立身成德,“立人”则指立“他人和群体”。B.儒家传统文化以和谐的人际关系、群体和合、社会稳定有序作为条件和基础,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观。C.孔子看重义,又肯定利的合理性。他强调要“义以为上”和“见利思义”,认为凡不符合道义或不正当的利,

6、都要自觉舍弃。D:整体来看,从先秦儒学到程朱理学,对天人关系的价值观念基本上是秉承孟子提出的“天人合一”思想。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孔子认为人在“群”与“己”两个维度上都应采取积极的态度,仁者必须既要“自立”又要“立人”,从而形成儒文化的“仁爱”。B.儒家强调精神生活和道德原则,但也有一个从“重义轻利、以义制利”到“义利并举、以义导利”的认识变化过程。C.在当今激烈的“义”“利”冲突中,学生要以“义”去规约筛选,当只能选择其一时,应“义以为上”或“以义为重”.D.儒学文化“天人合一”思想中

7、高扬的人文价值理性对遏制我们当代社会存在的工具理性、科技理性将会发挥积极的作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华传统文化中,“群己之辩”所崇尚的“群体重于个人”观念可以激发学生们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观念。B.对当代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通过“义利之辩”所彰显的“以义导利”的价值取向来培育他们的社会主义义利观。C.“天人之辩”所倡导的“天人合一”思想可以用来培育学生的人文价值理性和生态文明意识,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存在发展。D.继承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形成核心价值观,可以作为解

8、决学生存在的过分追求现实功利,过分扩张物质欲求思想的重要教育手段。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蒋堂,字希鲁,常州宜兴人。擢进士第,为楚州团练推官。满岁,吏部引对,真宗览所试判,善之,特授大理寺丞、知临川县。县富人李甲多为不法,前令莫能制,堂戒谕不悛,白州以兵索其家,得僭乘舆物,置于死。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