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293635
大小:57.3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1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 7.2 液体压强复习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7.2液体压强复习教案鲁教版五四制课时二课时教具多媒体,压强计,自制“可乐瓶”烧杯,水,刻度尺原设计者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液体压强规律,学会用压强计测量压强,知道液体压强的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2、在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过程中,练习使用类比法3、在整堂课的学习中,能过发散式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乐于参加探究的态度,敢于把想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的勇气重点探究式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能力难点运用“综摄式”教学模式的熟练程度教学过程(包括课程导入、新课解析、例题精讲、课堂练习、作业设计)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咱们一起看这样一个实
2、验。 (教师演示,用一个塑料袋装满水,用一个钉子从底部扎一小孔,水就会从底部流出。) 生:观察,思考。 师:请大家讨论一下,这个实验说明什么? 生:讨论,回答。水对底部有压强。 师:请大家继续看。 (教师用钉子从袋子的四周扎上一些小孔,水就会从四周喷出。) 生:观察,思考 师:请大家再思考一下,这又说明什么? 师:讨论,回答。水对侧面有压强。 (说明:现在生活中,时常用塑料袋子装液体,如在青岛用塑料袋子盛啤酒、豆浆等。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得到启发,设计的实验更加贴近生活,学生会觉着亲切,学生更加乐于思考,乐于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师
3、:刚才,咱们一起通过实验,学习了水对容器底和容器壁有压强,如果塑料袋子了装的是别的液体,实验现象会不会不同? 生:不会。 师:那么,我们的结论应当是: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有压强。大家同意吧? 生:同意。om] 师:那么,再请大家思考一下:液体为什么对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生:讨论,回答。因为:液体有重力,所以对底部有压强;液体跟固体不同,有流动性。容器壁阻挡着它流动,它就会对容器壁有压强。 (说明:设置一个小的问题,就从研究的水转移到普遍的液体上。这体现了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让学生讨论液体对底部和侧壁有压强的原因,是为了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习惯
4、,更是为了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够敢于大胆的想象,为解决液体内部压强做个铺垫。) 二、进行新课 师:大家想过没有,水对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水的内部是否有压强?大家想一想 生:有 师:为什么说有呢?生:…… 师:就像我们在吃火锅时,在中间有一个隔板把辣的和不辣的分开了。假如设想一下,把隔板的一边的水拿走,另一边的水对侧壁就有压强。因此我们都同意当隔板还在时,两边的水对它有压强,那么,把隔板拿走,水的内部有压强。 · 提出问题 师:大家想过没有,液体压强有什么规律?或者说,液体的压强与那些因素有关? (说明:师生一起提出要研究探索的问题。由于中
5、学物理知识的简单性及单一性,因此最终问题的确定不必像综摄法的操作那么复杂。大部分问题可直接提出,个别复杂些的问题也可在此环节中转化成一些更简单、更直接、更具体的问题。) · 引导类比 师:咱们先看能不能把液体分成若干小液滴组成,(边画示意图,边讲解)这些小液滴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 生:同意 师:在这个描述中,关键词是什么? 生:讨论,“大量、密集” 1.直接类比。 师:请找出日常与“大量、密集”有关的事物,请同学们想得越多越好,尽可能的多告诉我。 生:街上走的人群、乱哄哄的苍蝇、箱子中的苹果、一袋子大米…… 师:我们从一大箱苹果开始研究。
6、 2.拟人类比。 师:现在我们可以想象自己就是一只只苹果,被装在箱子中。这时,你有何感受? 生:呼吸困难、愤怒、受到挤压、挣扎、无奈…… 3.象征类比。 师:大家的感受也就是:无奈的承受。现在以“无奈的承受”为题,说说日常哪些现象是这样的? 生:人在社会中、羊在圈中、在网中的鱼、同学们的学习状况…… 师:我们不妨来讨论一下:我们熟悉的学习是如何无奈的承受? 生:各方面的压力,如家长、同学、亲戚……;在班中的名次前后对于个人的感受也不同;同样的成绩在不同的班级或不同的学校感觉也不同。 师生一起得出:可见,由于学习的状况造成的无奈与压抑,来自
7、各个方面,并与名次、学习环境都有关系。 (说明: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创造工程类比法将研究的问题与自己想到的日常事物进行类比,从而使陌生的问题变为熟悉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依次运用直接类比、拟人类比、象征类比及幻想类比。该环节是学生思维最独特、最发散的环节。学生的想法很多很多,有的难免有点不着边际,但是老师应当给予适度的评价,切不可抹杀学生的积极性、发散性思维、创造性习惯。在以上的这三个环节中,学生的想法太多,发散思维得到从没有过的训练,他们的好多想法来自生活,他们更熟悉,更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在这几个环节中,只起组织、引导的作用。为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
8、切不可为了赶进度,匆匆而过,使学生来不及思考讨论,在最能锻炼学生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