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286688
大小:48.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11-11
《2019-2020学年高一政治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19-2020学年高一政治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I)第I卷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现阶段,很多人开始逐步接受“绿色生活”理念,并加入到“绿色餐饮”、“绿色出行”等行列,这反映了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方法论影响世界观C.哲学源于人们的世界观D.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艺术升华【答案】A【解析】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现阶段,很多人开始逐步接受“绿色生活”理念,并加入到“绿色餐饮”、“绿色出行”等行列,这反映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A适合题意,排除B;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C是错误的;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D是不科学的。2.科学巨匠钱学森生前指导学生时,首先要求学生学习《自然辩证法》等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其原因是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B.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C.哲学是具体科学之科学D.哲学为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指导【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科学巨匠钱学森生前指导学生时,首先要求学生学习《自然辩证法》等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其原因是哲学为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D正确且符合题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A说法错误;B说法正确不是题干的原因,应排除;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C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点睛】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二者的研究对象不同,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或普遍规律。具体科学的对象是世界的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联系:①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是对其概括和总结,并随着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②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③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3.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在太空中测量到电子宇宙射线的一处异常波动。这一神秘讯号首次为人类所观测,意味着中国科学家取得了一项开创性发现。上述材料体现了A.意识是对物质正确的反映B.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C.物质和意识不可分割D.思维决定存在【答案】B【解析】电子宇宙射线的一处异常波动首次为人类所观测,这说明人的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存在,这体现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B项正确;意识有正误之分,并不都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A项不选;物质与意识不是不可以分割,C项不选;存在决定思维,不是思维决定存在,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B。【点睛】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也叫统一性)是指思维能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如果认为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客观存在(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这种观点被称为可知论,如果认为思维不能正确反映客观存在(思维与存在不具有同一性),这种观点被称为不可知论。4.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上,如果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这种观点属于A.不可知论B.形而上学C.唯心主义D.唯物主义【答案】A【解析】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上,如果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则这种观点属于不可知论,A项符合题意;BCD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点睛】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存在)和意识(思维)的关系问题。(2)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绝大多数哲学家都对此作了肯定的回答,认为思维能够认识存在。也有一些哲学家如英国的休谟和德国的康德,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则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他们的观点被称为不可知论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为本原的问题展开的。下列观点中, 坚持了唯物主义观点的是A.气者,理之依也B.理生万物,理主动静C.存在就是被感知D.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气者,理之依也”坚持坚持了唯物主义观点,A正确且符合题意;BD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6.《刻舟求剑》的楚国人,错在A.离开运动谈物质B.离开物质谈运动C.否认了物质的客观性D.肯定了物质是运动的【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知识点。物质是运动的载体。任何运动不能离开物质而存在。《刻舟求剑》的楚国人离开运动谈物质。本题选A项。BC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7.有两位画家以《安静》为题各画了一张画,一位画了一个湖,湖面平静,倒映着远山和湖边的花草,好像一面镜子。另一位则画了一个激湍直泻的瀑布,旁边一棵小树,树上一个鸟巢,巢里一只小鸟,小鸟在睡觉。后一位画家才真正理解安静的真义,因为他懂得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④任何物质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A.①④B.①③C.①②D.②④【答案】A【解析】本题材料中后一位画家以运动的瀑布来衬托安静,体现了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①④两项符合题意;本题材料并未涉及物质与运动的关系,②③两项说法正确但不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8.下列属于规律的是A.春夏秋冬四季交替B.万有引力 C.水往低处流D.中学生守则【答案】B【解析】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哲学中讲的规律是对各种具体规律共同特性的概括和总结,他不等同于具体规律。哲学中讲的规律和具体规律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A、C是现象,不是本质的联系,排除;B是规律,适合题意;D是指规则,是人类制定出来的,不适合题意。9.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运动与规律的正确表述是A.运动是有条件的B.规律是客观的C.静止是绝对的D.运动是物质的承担者【答案】B【解析】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A错误;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C错误;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B正确;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D是错误的。【点睛】物质的唯一特性与固有属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从物质本质上讲的,是相对于人的意识、精神而言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指物质存在的状态是怎样的,是怎样存在的,或者说“客观实在”本身有哪些属性。10.xx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研究结果表明:当我们的生活方式总和我们身体内部的“计时器”作对时,患上各类疾病的风险就可能会增大。这启示我们A.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B.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C.规律能被认识和创造D.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消灭规律【答案】B【解析】xx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研究结果表明:当我们的生活方式总和我们身体内部的“计时器”作对时,患上各类疾病的风险就可能会增大。这说明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启示我们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B适合题意;A说法正确但不适合题意,排除;C、D均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排除。 11.一切唯心主义都认为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是物质的能动反映C.意识反作用于物质D.意识是世界的本质【答案】D【解析】一切唯心主义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质,意识决定物质,D项符合题意;A项属于唯物主义观点;BC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选项为D。【点睛】)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根本分歧: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12.下列观点对物质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A.物质是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B.物质自然界万事万物的总和C.物质是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D.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答案】D【解析】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D项表述正确;ABC项均对物质概念表述错误;正确选项为D。【点睛】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即: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客观实在,意识依赖于物质而存在。13.在地震的短期预报仍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的情况下,地震的预防比预报更显重要。许多国家选择加强建筑设防这一防震减灾的现实路径。这一做法体现的哲理是A.坚持求真务实的态度就能改变规律B.认识和改造世界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C.防震减灾措施是对自然界无规律运动的把握D.转变思维能够改变自然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 【答案】B【解析】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许多国家选择加强建筑设防这一防震减灾的现实路径。这一做法体现了认识和改造世界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B适合题意;A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排除;自然界是有规律的,C错误;D材料没有体现,排除。14.关于“意识起源”的正确表述是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B.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D.意识一旦产生就成为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答案】C【解析】A选项表述错误,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但不是属性。B选项错误,正确的表述为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D选项错误,意识始终都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意识不能脱离客观存在而存在。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故B入选。15.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A.客观存在的反映B.大脑的机能C.社会发展的产物D.实践的产物【答案】B【解析】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A正确的揭示了意识的本质,适合题意;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或物质基础,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B错误;C、D均不合题意。【点睛】不能把人脑说成大脑,动物也有大脑,动物的大脑不会产生意识。电脑也不能产生意识,“电脑思维”只是对人脑思维功能和思维信息过程的模拟,“电脑思维”不是本来意义上的人的思维,电脑不能产生意识,思维、意识只是人脑才有的机能。16.面对日益减少的森林面积,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有识之士发出“绿色可以没有我们,但是我们不能没有绿色”的呼声,这呼声蕴含的哲理是 A.人类必须服从自然B.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基本前提C.人类可以利用但不能改造自然D.自然界先于人类存在【答案】B【解析】人类可以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自然物,改造自然物,不是只能听从自然的摆布,A项不选;“我们不能没有绿色”强调的是我们要承认自然的客观性并在此基础上爱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B项正确;人类可以改造自然物,C项错误;自然界先于人类而存在不是“呼声”所想要反映的哲学道理,排除D。17.《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是没有写到手枪;《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这是因为A.意识活动没有主动创造性B.人们的意识无法反映未来C.人的意识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D.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答案】D【解析】意识的形成,不仅离不开人脑,而且还必须有被反映的客观存在。《三国演义》的作者没有见过手枪,《封神榜》的作者没有见过互联网、高尔夫,所以,他们没有在小说里描写手枪,互联网、高尔夫。这充分说明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D适合题意。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能够追溯过去、预测未来,透过现象认识本质,ABC的说法错误,排除。【点睛】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并不意味着有了人脑就一定有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与客观事物会完全一致,客观世界中没有的东西,意识能反映出来,恰恰说明了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一种能动的反映,不是照镜子式的机械反映。18.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我们的哲学启示有①尊重规律,利用规律 ②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④从主观出发,发挥主观能动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 试题分析: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①②符合题意;③是主观唯心主义,夸大了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不符合题意;必须从实际出发,④错误。答案选A。考点:本题考查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相关知识。19.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①农民种地 ②科学家进行科学试验 ③工人做工 ④学生学习A.①②③B.①③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A【解析】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在把握实践的含义这一知识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实践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通过以上分析发现,①②③均属于实践,适合题意;④是改造主观世界,不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点睛】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也不能缩小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20.“只有到了基层、到了一线,才能感悟生活的真谛、百姓的真情,才能不断端正自己的职业态度、职业追求。”走基层强调的是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B.意识的能动作用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发展的实质【答案】C【解析】“只有到了基层、到了一线,才能感悟生活的真谛、百姓的真情,才能不断端正自己的职业态度、职业追求。”走基层强调的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并从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C适合题意;其他选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点睛】区分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而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一条是通过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二是学习他人或前人的间接经验;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是“源”与“流”的关系。 2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其最基本的属性是A.可知性B.条件性C.具体性D.客观性【答案】D【解析】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D适合题意,其他选项不合题意。22.毛泽东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是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这句话表明A.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B.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C.真理就是科学理论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真理【答案】B【解析】毛泽东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是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这句话表明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B适合题意;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A错误;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C错误;D说法过于绝对,排除。2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①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都是一次完成的②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③经过多次实践的反复,已经确定的真理往往被推翻④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真理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答案】C【解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这说明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②④适合题意;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①错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24.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但是,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而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这说明①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③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认识可以有多个真理④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但是,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而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这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②④适合题意;①材料没有体现,排除;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25.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这表明真理具有A.客观性B.无限性C.反复性D.条件性和具体性【答案】B【解析】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B适合题意。真理具有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A、D不合题意;认识具有反复性,C不合题意。 26.2017年7月7日,世界最长的海底隧道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贯通,标志着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使港珠澳之间的交通往来更加快捷。这说明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创造联系B.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C.人们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联系D.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客观性。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使港珠澳之间的交通往来更加快捷,这说明人们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C正确且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联系是普遍的,但并不意味着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B说法错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27.家兴亡,匹夫有责”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两种观点反映的是A.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B.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C.全面的观点和片面的观点的对立D.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前者看到了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坚持了联系观,后者认为任何事都与自己无关,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因此,这两观点反映的是联系与孤立的对立,A符合题意;B、C、D都与题意无关。答案选A。考点: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相关知识。28.近年来,现代都市中出现了一类富有浓厚时代气息的特殊人群——“拼族”,就是几个消费意向相同的人聚在一起,共同进行消费。“拼车”的可以节约50%以上的车费,“拼饭”的可以品尝几倍于自己餐费的美味……。“拼族”这一消费行为说明了A.部分决定整体B.质变是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顺序和结构上的改变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不存在的D.整体具有部分所没有的功能【答案】D【解析】 近年来,现代都市中出现了一类富有浓厚时代气息的特殊人群——“拼族”,就是几个消费意向相同的人聚在一起,共同进行消费。“拼族”这一消费行为说明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D适合题意;排除A;量变是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顺序和结构上的改变,B错误;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构成了发展。联系具有普遍性,C错误。29.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的运动和变化B.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C.促进事物的质变D.一种事物取代另一种事物【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因此,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B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C、D项不能明确变化的上升和前进的趋向性,故不能入选。考点:发展的实质点评:本题考查了发展的实质,需要学生理解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30.北京大学校长王恩哥对北大学生说,年轻人缺少的往往不是雄心壮志,而是“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精神。这启示我们要A.脚踏实地,重视量的积累B.相信未来,支持新生事物C.抓住机遇,及时促成质变D.胸怀天下,有远大的抱负【答案】A【解析】题目中,“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着重体现了只有不断积累,才能成功,故A选项入选。B选项强调的是新事物,与题意无关。C、D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第II卷主观题(40分)31.2018年3月5日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政府工作,要从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结合材料和所学的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好政府工作,要从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我们要树立正确地意识。做好政府工作,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解析】本题以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唯物论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和所学的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知识范围: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进行分析。注意解答本题按照世界观、方法论、材料分析的顺序组织答案。32.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现、印尼火山喷发引发大面积地震、海啸……xx厄尔尼诺现象再度发酵,受此影响,中国大地出现比较明显的“南涝北旱”,江淮流域和江南降水比同期增多,局部出现洪涝灾害,而华北干旱现象严重,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受到极大影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心,各级领导亲临第一线指挥,制定周密的计划,广大武警官兵和民众充分发扬吃苦耐劳的战天斗地精神,初步取得了抗灾救灾的重大胜利。运用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说明我们应怎样看待自然灾害,做好预警自救工作?【答案】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界的发展变化也有其固有的规律。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因此,我们要理智、冷静对待。②规律虽然是客观的,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认识和利用规律。面对自然灾害,我们应大力发展科技事业,不断提高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能力,做好预警自救工作,把灾害降低到最低限度。【解析】 本题以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规律的客观性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设问指向说明我们应怎样看待自然灾害,做好预警自救工作,解答时首先明确知识范围: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规律虽然是客观的,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认识和利用规律。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材料分析。注意解答本题按照世界观、方法论、材料分析的顺序组织答案。【点睛】收敛性试题主要特点是设问中的知识范围要求很具体,或者具体到某一个知识点,或者具体到一个知识模块。但也有个别试题,会涉及知识的迁移和借用,这就需要学活、用活知识,做到融会贯通。解题思路:读取设问时要把握三点:知识范围(注意答案有时看似超出范围要求,这里有个知识的渗透和借用问题)、待分析的事件、答题角度。收敛性试题的主要思路是:以所要求的知识范围为依据,到材料中寻找相关信息,并有理有据地组织答案;如果所要求的原理用完后仍有重要信息没有分析,就要考虑知识的迁移和借用了。33.冯洪钱是一名基层兽医工作者,1959年,当地民间老兽医用一味草药治好了20多头病猪,这使年轻的冯洪钱深受震撼.他立志传承发现传统兽医药事业,编撰《民间兽医草本》,满足社会的需求。他访问过数百个兽医站,拜访了成百上千位老兽医、老药农,广泛收集民间处方,查阅古医书、古农书、地方志,追踪国外最新科技成果,创办中草药百草园、中草药制药厂,与同事一起先后研制成功精宝素等10多种草药制剂,治愈了数以万计的疫病牲畜。经过千辛万苦,历时半个世纪,冯洪钱终于在于xx年完成了系列著作《民间兽医草本》,共计638万字,插图2353幅。书中收录3505种中草药,附方40000多则。《民间兽医草本》“汇古今兽医本草之大成,集民间兽医经验之精华”,冯洪钱被誉为“当代李时针”,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实践在冯洪钱创作《民间兽医草本》过程中的作用。【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②亲身的实践和他人的实践为冯洪钱提供了研究课题,为《民间兽医本草》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材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③亲身的实践验证了兽医中草药成果的科学性,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兽医药研制及其在畜病治疗实践中的成功应用,体现了创作《民间兽医本草》的目的和价值,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解析】【分析】本题以冯洪钱创作《民间兽医本草》为背景材料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等知识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详解】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设问指向分析实践在冯洪钱创作《民间兽医本草》过程中的作用。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首先要总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然后分开阐述实践决定认识的四个方面,并结合材料分析即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提供了研究课题);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为《民间兽医本草》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材料);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验证了兽医中草药成果的科学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兽医药研制及其在畜病治疗实践中的成果应用,体现了创作《民间兽医本草》的目的和价值)。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