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备课资源人民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备课资源人民版必修2

ID:45282345

大小:46.3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1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备课资源人民版必修2_第1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备课资源人民版必修2_第2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备课资源人民版必修2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备课资源人民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备课资源人民版必修2●历史回眸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家庭手工业与小农生产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一直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2.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有了某种程度的分解,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但在农村,“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并没有多大变化。3.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经济结构开始出现变动,自然经济加速解体。4.从19世纪60年代起,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进一步加快。5.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有了一定的发展,对小农经济起了很大的瓦解作用。6.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

2、起。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1.19世纪70年代前后,近代民族工业首先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出现。2.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有两条途径:一种是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另一种是部分手工业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压迫的要求,又有同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相妥协的一面。4.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内外交困,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内地很少;绝大部分是轻工业,重工业很少。6.初步发展的民族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

3、虽然很小,但它是中国社会未曾有过的新的生产方式,促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政治力量逐渐成长起来。●时空隧道1.鸦片战争前后东南沿海手工棉纺织业的发展变化材料一:常郡五邑(指常州府下属的五县),惟吾邑(无锡)不种草棉,而棉之利独盛于吾邑,为他邑莫及。乡民食于田者惟冬三月……春月则阖户纺织,以布易米而食……及秋,稍有雨泽,则机杼声又遍村落,抱布贸米以食矣。故吾邑虽遇凶年,苟他处棉花成熟,则乡民不致大困。——黄印《锡金识小录·力作之利》材料二:(松江)纺织不止村落,虽城中亦然,里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间歇。——《华亭县志·风俗》材料三:木棉梭布,东南杼轴之利

4、甲天下,松、太(指松江、太仓)钱漕不误,全仗棉布。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包世臣《安吴四种》材料四:近年洋货骤赢,土货骤绌,中国每岁耗银至三四千万两,则以洋布、洋纱畅销故也。盖其物出自机器,洁白匀细,工者价廉,华民皆乐购用,而中国之织妇机女束手坐困者,奚啻千百万人?——薛福成《强邻环伺谨陈愚计疏》思维点睛:材料一、二、三反映了清朝前期江南棉纺织业比较发达,产品质量较好;以家庭为单位从事手工业生产;从事棉纺织业的家庭多,遍及城乡。这些状况说明当时商品经济虽然比较发达,但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仍然占主要地位。

5、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鸦片战争以后,外国棉纱、棉布等工业品大量倾销,而土布销量大减,一些专以纺织为业的农村受到很大冲击,大批农民、手工业者破产,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被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清政府财政收入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鸦片战争前后,江南地区棉纺织业截然不同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工业革命或迅速开展或基本完成,大大提高了棉布的质量和产量,降低了棉布的价格;同时,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晚清政府对民族工商业的态度材料一:光绪二十一年闰五月上谕称:“叠据中外臣工务陈时务,详加披览,采择施行,如修铁路、铸钞币、造机器、开矿山”,要“以恤商惠工为本源。”材料二

6、:清廷上谕:“马关商约与我华民生计大有关碍,亟宜设法补救以保权利。”“振兴商务,为富强之计,必须讲求工艺,设厂制造,始足以保我利权。”材料三:盛宣怀于光绪二十一年,向朝廷条陈大计,“必兴商务,然后可以扩利源”,同时提出“广制造、兴矿政,以开源也”。清廷上谕表示:“自来求治之道,必当因时制宜。况当国事艰难,尤应上下一心,图自强而弭隐患。”材料四:“卡若栉比(如梳子齿),法若凝脂,一局多卡,一卡多人,只鸡尺布,并计起捐,碎物零星,任意扣罚”……张謇指出:“各省农工商务诸事创办之始,率以重税困之,虽商民之破家堕业而有所不顾,至令民间动色相戒,视国家兴利之说为陷阱之忧。”以上材料均摘自朱英《

7、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思维点睛:材料一反映了清政府看到了民族工商业可以利用的一面,开始采取允许工商业发展的政策,说明它对民族工商业的态度有所好转;材料二和材料三表明了清政府的态度发生转变的原因:根本原因是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统治,直接原因是甲午中日战争以后的巨额赔款使清政府的财政极端困难;材料四揭示了清政府在推行发展工商业的政策时,加重对工商业征收苛捐杂税,造成工商业发展困难,挫伤了工商业者投资的积极性,本质上反映了清政府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