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5讲神经调节课时跟踪训练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5讲神经调节课时跟踪训练

ID:45280474

大小:302.3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11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5讲神经调节课时跟踪训练_第1页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5讲神经调节课时跟踪训练_第2页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5讲神经调节课时跟踪训练_第3页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5讲神经调节课时跟踪训练_第4页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5讲神经调节课时跟踪训练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5讲神经调节课时跟踪训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5讲神经调节课时跟踪训练测控导航表知识点题号1.反射与反射弧1,5,7,92.兴奋的传导和传递2,3,4,8,11,133.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64.综合10,12,13基础过关1.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A.所有反射弧的神经中枢都在脑中B.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C.在一次反射活动中,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入神经或传出神经中可以双向传导D.反射弧中的突触越多,则所控制的反射越简单解析:某些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如膝跳反射、缩手

2、反射等;在一次反射活动中,兴奋在反射弧中只能从感受器传导到效应器,不可以双向传导;反射弧中突触越多,所控制的反射越复杂。2.依据神经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神经递质的能力B.神经与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中有组织液C.神经细胞静息时,细胞膜对K+具有通透性D.突触后膜的特定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解析:突触前神经元产生并释放神经递质;突触间隙位于两个神经元之间,其中的液体是组织液;神经细胞静息时,对K+具有通透性,K+外流引起静息电位;突触后膜不能释放神经递质,而是含有与神经递质

3、特异性结合的受体。3.如图为蛙后肢坐骨神经的示意图,如果在电极a的左侧给一个适宜的刺激,则( C )A.ab之间会产生电流,方向为a→bB.相应的膜内侧电流方向为b→aC.兴奋在整个神经纤维中的传导方向与膜内侧电流方向一致D.电表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解析: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电位由原来的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而未兴奋部位仍然是外正内负,故ab之间电流方向:膜外为b→a,膜内为a→b;兴奋在整个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内侧电流方向一致;电极a左侧给一个适宜的刺激,兴奋先传到电极a,引起电表一次偏

4、转,恢复静息后传导到电极b,又引起电表一次偏转,且偏转方向相反。4.(xx·湖北襄阳摸底)如图为两个神经细胞间相互联系的结构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C )A.③中的内含物以胞吐的形式排出细胞,需要消耗大量能量B.兴奋的单向传递与结构②上的特定受体有关C.若在X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在结构①和②实现相同的信号转换D.结构①和②之间充满组织液,说明神经细胞间兴奋的传递离不开内环境解析:图中①是突触前膜,②是突触后膜,③是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的内含物神经递质通过胞吐排出细胞,需要消耗ATP;兴奋的单向传递是由于神经

5、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在X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结构①先产生兴奋,然后释放神经递质,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结构②才又产生兴奋,化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结构①和②之间是突触间隙,里面充满了组织液,神经递质经过组织液将兴奋传导到下一个神经元,说明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离不开内环境。5.人脑内有一种“沉默突触”,它具有突触结构,但没有信息传递的功能。你推测最可能的原因是( B )A.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B.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C.突触间隙不存在水解神经递质的酶D.突触小体能够释放相

6、应的神经递质解析: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将兴奋传递给突触后膜,题干表明,“沉默突触”具有突触结构,但没有信息传递功能,可能的原因就是突触后膜上没有接受神经递质的受体。6.(xx·福建福州期中)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B )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C.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D.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通过重复记忆解析:大脑皮层中V区受损患者能写字,但看不懂文字。能力

7、达标7.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神经纤维上的刺激位点,甲、乙是分别置于神经纤维B、D上的电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刺激a点引起A的收缩,不属于反射活动B.图中有突触的部位是A、CC.若刺激E,A不发生反应,说明E被破坏D.刺激b点后,甲、乙电表都会测出电位变化解析:图中A~E分别代表效应器、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入神经和感受器。刺激a点会引起A的收缩,但没有C、D、E的参与,反射弧不完整,因此不属于反射活动;图中在C中有两个突触,此外在效应器的神经肌肉接头处即A中也存在突触;刺激E时A不发生反应

8、,说明反射弧被破坏,不一定是E被破坏,也可能是D、C、B、A其中的任意一部分或几部分被破坏;刺激b点后,兴奋会传递到乙、甲,所以甲、乙电表都会测出电位的变化。8.在某溶液中维持正常活性的离体神经纤维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如图显示受刺激部位的膜电位变化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