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260737
大小:14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11
《2018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 (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xx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I)一.选择题(本题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24.《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中写道:“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都一样。”材料意在强调两者都A.消灭异端思想B.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C.推动文化繁荣D.以强制政策确立皇帝权威25.西晋之初,沿用汉魏旧制设置太学,太学生中既有高门大族子弟,也有寒门庶族子弟;晋武咸宁二年(276年)建立了专门教育“国之贵游子弟”的贵族学校“国子学”;惠帝元康元年(291年)明确规定五品官以上的子弟入国子学,六品以下的子弟入太学。国子学的出现反映了A.门阀士族势力的兴起B.古代教育的专业化发展趋势C.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D.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26.魏晋时期出现了发达的寺院经济,在寺庙庄园里有大量的依附农民(“佛图户”)。他们丧失了原有受政府监管的户籍,世代在庄园里务农,向佛寺的高级僧侣缴纳地租,为佛寺劳作服役,从事杂务,也不准随意离开。这一现象A.不利于新生产关系发展 B.推动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C.影响了中央的经济利益 D.导致了地方士族势力的崛起27.南朝道士张融临死时,遗命自己在入殓时要“左手执《孝经》、《老子》,右手执《小品》、《般若经》、《法华经》”。这反映了A.中外文化交流影响主流思想变化B.三教合流之势在南北朝业已初显C.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稳定不动摇D.张融顺应南北朝崇佛抑儒的观点28.唐代瓷器注重异国情调、自然风格、雄浑的气质与彩绘的装饰;宋瓷则追求纹饰低调、比例均衡、形态流动、冷色系的单色色调,体现轮廓、釉色和纹饰完美整合,流露出一种孤芳的排外心理。唐宋瓷器的不同特点折射出A.唐宋政治体制的变革B.中国文化心态的变化C.国际市场范围的扩大D.中国制瓷工艺的进步29.关于北宋设置参知政事的初衷,《宋会要辑稿》载:“太祖特置参知政事以佐之”,可知参知政事只是宰相的副手,地位并不高;而依据《太宗实录》载:“太祖因令居正等知印押班,以分普权”,可知参知政事能分割宰相之权,应当有一定的实权。这反映出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C.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解释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30.有学者认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个差异直接导致两个流派在治学和修养方法上的直接对立。”这里的“差异”主要是A.主观性与客观性B.内在性与简易性C.客观性与思辨性D.外在性与直观性31.宋朝是我国古代制瓷业的大发展时期,五大名窑留名青史,其中的定窑位于右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32.明太祖禁用金银,实行宝钞(纸币)制度,而建文帝(1398-1402)时民间交易使用白银的趋向表现明显,永乐帝(1402-1424)即位又禁止使用金银交易,至成化年间(1464-1487)白银几乎成为了通用货币。这一现象反映了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长期入超B.新的生产方式促进货币改革C.明朝政府经济政策摇摆不定D.商品经济发展推动货币变革33.据研究,古代中国历史上共有四个时期(西周、东汉南北朝、两宋、明清)气温明显偏低,如下图所示。这一结论可以反映 A.少数民族南下中原的原因B.古代经济重心演变的轨迹C.小农经济受自然条件影响D.“天人感应”观念的合理性34.“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不能过度解读材料,在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这是历史研究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以下对史实的推断,符合这一原则的是史实结论A商鞅变法“废分封,行郡县”秦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B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化开始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C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元朝中央集权得以加强D明太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明朝严禁中外通商贸易A.促进了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B.主张“西学东渐”以改造中国C.借传教为名推广西方近代文明D.顺应了中国新经济方式的产生二.综合题(一)必考题4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我国古代市场交流的商品,最初以各地土特产为主,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农产品和手工产品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商品。……由于不能完全做到自给自足,农户不能生产盐、铁等必须的生产、生活资料,就必须依赖市场的供应;同时,封建国家征收货币的制度也促使农民与市场发生关系。……这种以农民家庭手工业形式出现的商品生产与农业紧密结合在一起,……但农民从事商品生产的直接目的不在盈利,而在于纳税和维持生计……不仅商品生产和非商品生产在时间上无法截然分开,生产过程中延长劳动时间和投入的人力资源也可以不计成本。在个体小农经济中,这种作为农业副业的商品生产并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商品生产,实际上只是一种交换价值生产形式下的使用价值的生产。——雷震《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特点简论》(1)据材料归纳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原因,并说明我国封建社会中的商品生产“ 实际上只是一种交换价值生产形式下的使用价值的生产”。(12分)材料二王家范认为,在自然经济中,农民基本上是自给自足,是抵消费;中小地主也是“节俭型’’消费,大部人的消费水平很低。那幺,是谁支撑起城市商业的繁荣?主要是国家开支的消费、非生产人口的消费和奢侈性消费,是畸形病态的消费结构,在表面繁荣下,生产者却日益贫困,从而形成一种社会怪象……。中国城市是朝廷控制的政治中心,都市为官僚、皇室提供生活、消费和娱乐,农村只起供养作用……数亿农民的物质产量都被消费了,没有剩余财富转化为资本,……这样,商品经济始终未得到充分发展,不能从根本上完成瓦解自然经济的历史使命。——任世江《商业:城市的繁荣与农民的贵困化》(2)据材料指出“社会怪象”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何不能从根本上瓦解自然经济。(13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拉开了中国近代民主党政的序幕,但历经十余载而归于失败。其失败的原因,除了当时政治环境的不利影响以及广大民众的民主意识低下外,临时约法本身的缺陷,如制定缺乏代表性、行政权力划分与现实政治状况相背离、权力划分混乱等,也是导致其失败的重要原因。临时约法的缺陷及其失败,充分昭示了中国从传统专制国家向近代民主国家过渡的进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摘自张辉《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存在的缺陷》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华民国的相关史实,围绕“宪政的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二)选考题4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洪武八年建立学校贡举制度,规定官员子弟及民俊秀、年十五以上,读过《四书》者充任府州县学舍生员。其学科有经、吏、礼、律、乐、射、算等内容,按月考试.,满三年大比。生员考试成绩优异的,由行省选拔,迸往京师,再由皇帝召见,予以亲试,然后分科擢用。学校因此兴盛,明代府、州、县、卫所均建有儒学,教官达四千一百余员,弟子无数。洪武二十六年,擢升国子生64人为布政使、按察使等四方大吏,……贡举制度打通了寒门子弟通过一心向学而获得功名的走路,也造就了一条从儿童到儒生再甄拔入官员队伍的流水线。——摘自吕伟明《论中国改革的不确定性》 (1)据材料概括明初贡举制度的特点。(8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贡举制度的影响。(7分)4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王艮出生于一个世代灶户家庭。他开创的泰州学派,是明末具有强烈“异端”色彩的思想派别。泰州咩派产生、形成于明中叶正德、嘉靖年闻,明王朝已经走向衰落,政治腐败,赋役日增,农民起义接连不断,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也日益敏烈,整个社会动荡不安。这个学派基本上以陆王心学作为它的道德伦理思想和社会政治学说的理论基础,是从王学演变分化出来的。但是它又有别于王学;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具有明显的叛逆精神。王艮泰州学派的主要学说有二:一曰“百姓日用之学”。强调“圣人经世,只是家常事”;“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二曰“格物”(亦称为“淮南格物”)。他说:“格物,知本也”。“修身,立本也。立本,安身也”。他晚年过分强调孝弟,上书嘉靖皇帝,陈言“尽孝道而安天下之心”,要求通天下以孝为教。——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据材料并结台所学知识,简述王艮创立泰州学派的时代背景。(6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王艮泰州学派的思想主张。(9分) 历史试题答案一、选择题24.B25.A26.C27.B28.B29.C30.A31.B32.D33.A34.C35.A40.(25分)(1)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国家赋税征收制度的变化;农业和手工业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农民市场需求增强。(任答三点,6分)说明:农民与市场的关系是被动的;农民从事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交换,而是为了维持生计和纳税;商品生产和非商品生产不能截然分开,只起供养作用;商品生产的地位是从属于农业的。(6分)(2)表现:城市商业繁荣,而生产者却很贫困。(3分)原因:小农经济居主导地位,束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统治者长期思想文化专制,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社会的传统观念不利于商品经济意识发展;统治者将财富大多用于消费而没有转化为资本。(10分)41.(12分)论题:《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不可能成功实践的。(3分)《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宪政史上第一个宪法性质的文件,是在社会动荡,市场经济不成熟的条件下产生的,缺乏稳定的社会基础。它虽效仿美法宪政,但由于其设计本身的缺陷,最终在实践中失败。《临时约法》是为了限制袁世凯专制,具有主观主义色彩。它权力架构混乱,将管理权分配于数种机关,违反了国家原理。赋予国会(参议院)权利过于广泛,总统内阁权限不明,内阁缺乏制衡国会的手段,回避“中央地方关系”,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临时约法》的缺失成为袁世凯攻击和修改的借口,取而代之的是追求专制的《中华民国约法》。《临时约法》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仅以立法机关制定宪法,缺乏代表性。所以《临时约法》是不可能成功实践的。(9分)参考论题:《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得失《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不稳定性《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设计的缺陷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失败的必然性44.(15分)(1)特点:政府高度重视;注重全面发展;选拔标准客观;自下而上推荐;系统健全;选举方式多样。(任答四点,8分)(2)影响:贡举制度为寒门子弟打开了通向仕途的道路,选拔了一批优秀人才;缓和了阶级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体现公平择优原则;加强思想统一,推动了文化教育发展。(5分)贡举考试的内容主要局限于儒家经典,考试方法注重死记硬背,不利于选拔和培养实用性人才。(2分)45.(15分)(1)明王朝渐趋衰落,各种矛盾尖锐,社会动荡;君主专制强化;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陆王心学成为官方哲学,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任答三点,6分)(2)王艮泰州学派提出“百姓日用之学”和“淮南格物”等主张,强调人的自然本能与生命价值。该主张抨击儒家正统思想,促进了儒学的平民化。敢于向封建传统思想挑战,勇于批判传统价值观念,反映出平民阶层的觉醒。(7分)王艮主张的“安身立本”“以孝为教”,没有摆脱儒家思想的束缚。(2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