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第三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导学案人民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第三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导学案人民版必修3

ID:45258990

大小:57.8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第三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导学案人民版必修3_第1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第三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导学案人民版必修3_第2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第三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导学案人民版必修3_第3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第三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导学案人民版必修3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第三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导学案人民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第三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导学案人民版必修3课标要求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巨大作用。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2)过程与方法:本课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而零散,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分阶段记忆。同时,要结合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背景对其加以分析,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能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了解新中国

2、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人生理想。教学重点了解新中国在科技方面所取得的标志性成就及其在增强综合国力中的意义。教学难点通过对现代科技进步的史实的了解,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重要命题的理解。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预习一、起步:1.历史背景:科技基础薄弱;社会环境动荡。2.政府措施:⑴确立发展方针:。⑵成立科研机构:;。⑶壮大科研队伍:(列举五人)⑷编制远景规划:1956年编制《》重点发展。3.重大成就:⑴国防科技:①1958年第一

3、座实验性建成。②1964年第一颗爆炸成功。③1967年第一颗爆炸成功。④1970年第一颗进入预定轨道。⑵医学:1965年首次。⑶农业:1973年培育出被誉为“”的籼型杂交水稻。4.地位:集中代表中国科技的新水平,大大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二、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1.背景:⑴文革使科技受挫,邓小平提出“、”的口号。⑵1978年大会和全会的召开,迎来科学发展春天。⑶年中央发出《》,进行科技体制改革。2.提出:年,邓小平明确提出“”。3.意义:反映了时代特点,概括了科技作用,成为“”理论基础。三、走向世界:1.原因:⑴“”战略的实施⑵科研工

4、作者的努力⑶科技规划的实施(即计划,计划)。2.成就:⑴核技术方面:20实际60年代成功爆炸第一课原子弹和氢弹之后不断发展。⑵空间技术领域①1984年成功发射第一颗卫星。随后,第一颗卫星升空。②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技术和“”技术的国家之一。③从年开始,中国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⑶运载火箭方面:①1980年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②1999年以来成功运用长征2号系列运载火箭进行5次“”号飞船发射与回收试验。③2003年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了“”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⑷信息技术领域:①1983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向量运算1亿次的计算机系统。②2002年研制出运算速度可

5、达每秒1.027万亿次的计算机。⑸生物工程领域:相继完成国际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中任务和工作框架序列图。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认真阅读教材,规范完成导学案内容。2、把导学案中自己的疑难问题和易忘、易出错的知识点,用红色笔做好疑难标记,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以备课上集体讨论、突破。教材助读“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1911—xx)1935年赴美国留学。10年后,他成为当时一流火箭专家。由于发表了“时速为一万公里的火箭已成为可能”的惊人火箭理论而誉满全球。这位加州理工学院的教授在“二战”期间,跟其导师冯·卡门参与了当时美国绝密的“曼哈顿工程”----导弹核武器的研制开发

6、工作,在美国是一个屈指可数的稀世之才。“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一个钱学森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红色中国去!” ——美国海军部次长两弹元勋-邓稼先(1924-1986年)安徽怀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是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毅然舍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回国甘当无名英雄,默默奋斗了数十年。他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最后因受核辐射严重伤害、全身大出血而病逝,年仅61岁。直到他去世后,人们才知道了他

7、的事迹。他的遗言是:“死而无憾”。中国科学家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1965年,中国终于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出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面对功绩和荣誉,作为学术带头人的王应睐,想到的是集体和他人,甚至没有在科研报告中署上自己的名字。  第二年,瑞典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化学组主席专程来到中国,研究评选有关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中国科学家获奖事宜。由于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是我国众多科学家集体研究的成果,不符合该奖授奖对象最多为三人的规则,因此,中国科学家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