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向日葵白锈病》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向日葵白锈病植保092093133229吴秀秀(一)分布与危害分?布?国?外?1992年在美国堪萨斯州西北部向日葵白锈病被发现危害向日葵。1999年A.Viljoen报道在南非向日葵上发生了向日葵白锈病。目前,据报道向日葵白锈病已在美国、阿根延、澳大利亚及地中海部分国家发生。?国?内?目前只在我国新疆伊犁州发生分布。分布范围:伊犁州所辖的特克斯县、新源县、巩留县、昭苏县、尼勒克县、伊宁县、伊宁市、霍城县、察布查尔县和塔城地区塔城市。危?害?据调查2001年该病发生面积0.08x10hm2;2002年发生面积0.87x10hm2;2003年发生面积1.19x104hm22004年正播发生面积0.
2、83x104hm2。2002年在新源县调查3个乡,45个地块,调查面积为230.87hm2,发生面积222.13hm2,发病率96%,病情指数达37%。同年该病害扩散到霍城县、尼勒克、巩留等县,发病率达60%以上。2002年8月在伊犁农四师70团的复播油用向日葵DK3790品种上发现此病,发病率达100%(二)症状向日葵白锈病主要危害叶片和茎,叶部病害症状比较明显,多发生在中下部叶片上,严重时可蔓延至上部叶片。叶正面病斑呈淡黄色斑点,叶背面产生白色疱状突起,后期渐变为微淡黄色,内有白色粉末状的孢子囊和孢囊梗。病斑多时可连接成片,造成叶片发黄而枯死,对产量影响很大。茎部被危害后形成肿大,并在病茎
3、肿大部分产生白色粉末状孢子囊(三)病原向日葵白锈病是由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霉目白锈菌属(Albugotragopogonis(Pers.)S.F.Gray=Cystopustragopogonis(Pers.)J.Schrot)引起,孢子堆0.5~1mm,孢子囊椭圆形或近球形,无色,孢子囊大小为18.47~21.11.x19.79~23.75(um)。孢囊梗25~53um,短棍棒形,不分枝,单层排列。卵孢子14~23um,深褐色,有网状棱纹。(四)病害循环向日葵白锈病以卵孢子在病株残体上、土壤中和种子上越冬,卵孢子萌发后,菌丝从气孔入侵,寄生于寄主细胞间,以吸器穿透寄主的细胞壁,在寄主表皮下形成
4、孢子堆,破表皮而外露,病斑上产生孢子囊,又随雨水传播再侵染。病斑上的孢子囊借风、雨传播而反复再侵染。病害流行与雨量、低温有关。低温、湿度大是它的发病条件,发病适宜温度11~26℃。同时该病可由种子带菌,造成远距离传播。据调查,向日葵白锈病在特克斯县6月初开始发病,6~7月为发病高峰期,8月以后由于雨量减少发病轻。田间再侵染频繁,借气流和雨水传播。低温多雨和湿度大的地区,发病重(特克斯县2003年6月,平均最高气温26.3℃,平均最低气温11.3℃,月降雨量98.5mm;7月平均最高气温26.2℃,平均最低气温12.6℃,月降雨量100mm)。(五)发病条件向日葵白锈病的发生与卵孢子越冬量、重茬
5、种植、品种的抗病性、栽培管理等可控性条件相关,当可控性条件一定时,气象因子是影响向日葵白锈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降雨量与向日葵白锈病的发生呈正相关,即降雨量大,有利于向日葵白锈病的发生和发展;与降雨次数无关;日照时数、温度与向日葵白锈病的发生呈负相关,天气晴朗、温度高、日照充足天气不利于向日葵白锈病的发生发展。如图所示(六)病害控制(1)选留无病种子,与禾本科作物轮作。(2)加强田间管理,多施基肥,增施磷钾肥;及早摘除发病枝叶和重病植株;合理密植,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及时排水;收获后清洁田园,收集田间残株枯叶,带出田外集中处理,减少病源。(3)发病初期可喷施58%甲霜灵WP500倍液、64%杀毒
6、矾WP600倍液、72%霜疫必克WP800倍液、69%安克锰锌WP1500倍液或72%克露WP800倍液,隔7~10d1次,连续防治2~3次,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