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246982
大小:1.23 MB
页数:60页
时间:2019-11-11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室建设与器材配备说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室建设与器材配备说明省教育厅装备管理中心蒋辉2007年6月22日提纲一、器材配备方案二、专用教室建设三、安全防护要求一、器材配备方案(一)指导思想1、体现课程理念,满足教学要求五个认知目标五个技能目标经历六个过程发展六种能力(一)指导思想2、吸收外省经验,适度超前定位(一)指导思想3、强调系统配备,突出安全防护(二)编制过程省教育厅《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工作方案》的通知于去年发布,普通高中教学器材配套标准由省教育装备中心负责。省教育厅何杏仁厅长在全省教育装备工作会议、张绪培厅长在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
2、研讨会分别对通用技术的装备和目录的编制工作提出要求。(二)编制与颁布省教育厅组织审定(6月7日)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试行)》的通知(6月12日)(三)目录解析1、说明(1)按普通高中第一阶段通用技术课程设置所选教材编制;(2)内容范围(根据两个必修模块、两个选修模块);(3)配备要求:两种方案:Ⅰ、Ⅱ;选配()。(4)与《配备目录》配套的专用教室配备数量要求;教基(2007)75号文(5)根据通用技术教学的特殊性,特别强调安全性。(三)目录解析2、编排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07-0
3、6-07改)(试行)(重排).doc(三)目录解析2、编排(1)编号(2)名称、规格(便于学校选择和政府招投标)(3)配备数量(Ⅰ基本为2人或4人一组、Ⅱ为4人或6人一组)(4)备注(主要是需要说明或补充的内容)(三)目录解析2、编排按仪器、设备、工具……顺序,先必修后选修。(三)目录解析2、编排A必修部分“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呈递进关系①共用:与选修模块(电子控制技术)或其它学科教学合用;②专用:技术与设计专用。(三)目录解析2、编排B选修部分a、电子控制技术(共用部分与技术与设计完全一致)b、家政与生活技术(比较
4、简单和集中,主要挂图和软件)(三)目录解析3、选定器材的依据技术与设计需要仪器设备工具苏教版《通用技术》需要仪器设备工具.doc(四)主要特点1、贯彻落实课程标准注重提高学生技术素养,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四)主要特点2、充分考虑了师生实践过程的安全性(四)主要特点3、突出工具配备的系统性考虑到通用技术课程强调技能训练,强调发挥创造性设计,因此各种工具品种尽可能配得齐一些,各种工具的数量根据使用情况有所区别。配备了金工、木工、电工、塑料、电子和绘图等,含盖各种常用工具。(四)主要特点3、突出工具配备的系统性同类别的工具尽可能
5、齐全(如螺丝刀各种规格都有、电络铁有20W、50W、100W三种规格等)。(四)主要特点4、与现有器材较好地兼容与物理学科器材的兼容在《电子控制技术》中传感器应用中涉及多种传感器(案例)。已有“高中理科实验数据采集系统”产品,而且物理学科已列入《配备目录》。与物理学科共用。(四)主要特点4、与现有器材较好地兼容与信息技术学科器材的兼容通用技术学科使用的部分器材,如计算机可与信息技术学科合用。(四)主要特点4、与现有器材较好地兼容与其它学科(原劳动与技术教室)器材的兼容如劳动与技术工具和材料。(四)主要特点4、与现有器材较好地兼容
6、需要指出:高中教学电源,物理学科已配。但《电子控制技术》演示实验中电源是基本设备,而且价格不贵,因此考虑另配。(四)主要特点5、目录编排规范、合理(1)编排规范标准衔接与教育部的配备标准和《浙江省中小学现代教育装备标准》各学科配备标准基本保持一致。(2)合理考虑实际需要目录编号与教育部配备标准的有一定的区别;便于识别;有较长远的打算,有足够的容量;自成体系。(四)主要特点5、目录编排规范、合理(3)目录编号简洁易懂二位字母加四位数字编码,是浙江省教学仪器配备目录编号的特点;二位字母表明学科(通用技术TJ,物理WL,生物SW
7、等);(4)模块排列便于选择同一模块排在一起,查找容易,便于选用。二、专用教室建设(一)基本要求1、易选择底层(1)有利于教学;(2)有利于设备的放置和搬移。(一)基本要求2、数量2007年至少配有一个专用教室,并在3年内达到每6个班级配有一个专用教室的标准(省教育厅两个文件都已提到)。按照通用技术课程特点,最好设两间,制作室和设计室,并配仪器室。配一个教室应将设计和制作通盘考虑进去。(一)基本要求3、面积专用教室易选择较大面积的教室,一般要达到普通标准实验室90m²的要求,特别是制作。(二)设备的布局1、机床外形和布局(1)外形轮
8、廓应尽量设计成直线或光滑的曲面。在0~0.5m和1.4~1.7m高度范围内,避免有突出的零部件。(2)布局应避免上重下轻,便于操作者装卸工件、观察加工过程、排用以及使用润滑冷却液等。机床立面和平面上,操作件应布置在方便操作的位置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