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201945
大小:325.8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10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II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III)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65分,其中1—55题每题1分,56-60题每题2分)1、在英文里,男士、女士结婚都称为“marry”,而在中国“结婚”有男女之别:男的称“娶”,女的称“嫁”。中文这种说法的不同,是受到了()A.分封制影响B.宗法制影响C.郡县制影响D.皇权专制的影响2、“在父系大家庭的基础上……按照亲疏远近,从王国到诸侯国,按地区建立起层层的政权机构,并划分明确的等级,由大大小小的奴隶主世代相袭地把持各地政权。”(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所述的政治模式是A.宗法制B.郡县制C.分封制D.行省制3、《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写道:“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与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宗族组织相配合,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这说明宗法制A.有效维系了西周统治秩序的稳定 B.按照宗族组织原则组建地方政权C.体现了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的结合 D.实现了国家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4、恩格斯指出:国家是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构成这种权力的,不仅有武装的人,而且还有物质的附属物,如监狱和各种强制机关”。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的公共权力”的特征是A.外儒内法B.皇权加强、相权削弱C.对地方的监督不断加强D.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5、秦朝郡县制是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制度,主要是由于()A、郡县官吏必须由上一级任命并对上一级负责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D、郡县完全由皇帝和中央控制,官吏不能世袭6、由下表可见,汉代察举制官僚子弟富豪平民贫民69.6%6%15.7%8.7%A.削弱了身份制、世袭制B.兼顾了各阶层利益C.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D.沿袭了世卿世禄制7、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钱穆所说的“制度”是A.荐举制B.封邦建国制度C.科举制D.三省六部制8、右图是我国某一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这一时期管理A区域的机构是A.宣政院B.行中书省C.中书省D.枢密院9、明代大学士叶向高曾说:“臣备员(谦称自己在内阁凑数)六年,百凡皆奉圣断······”材料反映了当时A.君主大权独揽B.内阁受到六部非议C.宰相权力极大D.宦官参政妨碍阁权10、“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他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始终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虚君政治’。”材料意在揭示A.内阁制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B.内阁官员权力弱小,无法助理国政C.明朝皇帝与内阁间的矛盾日益激化D.内阁内部争权夺利,无法发挥效用11、“在唐代,一切政令由宰相拟定,送皇帝画敕;在宋代,是宰相向皇帝上劄(zha)子,先得皇帝同意或批改,再正式拟旨;到了明代,则一切诏令,皆由皇帝亲旨,大学士只是皇帝秘书。”这表明:()A、中央集权不断强化B、宰相在我国古代是不掌握实权的官职C、宋朝开始宰相已成为皇帝的秘书D、君主专制不断强化12、“(清代)军机处值日章京……凡本日所奉谕旨,所递片单,均钞钉成册,按日递添,月一换。凡发交之折片,由内阁等处交还及汇存本处者,每日为一束,每半月为一包……均责成章京检覆无讹,按季清档,月折及各种存贮要件,收入柜中,值日者亲手题封,渭之‘封柜’也”。这说明军机处实质上A.防止了大臣专权B.取代了内阁权力 C.强化了君主专制D.扩大了统治基础13、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措施。历史上,下列机构或官职具有监察职权的是①御史大夫②刺史③都察院④军机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4、近代中国某不平等条约记载:“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由此推断这段文字应当出自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5、学者裴钰强调:“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这场战争”指的是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抗日战争16、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A.领事裁判权B.居住及租地权C.片面最惠国待遇D.“门户开放”政策17、从顺治元年到嘉庆十二年(1644—1807年)的160年间,银钱比价表现出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始终是一千文左右波动……之后几十年里,银一两所换制钱已达一千二三百文,最高达一千六百文……“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出现的原因是A.资源稀缺,供不应求B.国家管制,流通减少C.西方侵略,白银外流D.滥发纸币,银贵钱贱18、19世纪90年代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与40---60年代签订的条约相比较,最显著的不同点是增加了A.门户开放的政策B.列强办厂的特权C.赔款的数额D.割地的面积19、有些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A.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B.掩盖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争本质C.突出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D.表明了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20、“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该委员会支付给公共工程局拆除山海关炮台10000元,拆除大沽南炮台1000元,拆除大沽北炮台3000元,这是为了履行A.《南京条约》B.《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1、击败阿古柏后,左宗棠曾说:“关陇新平,不及时归还国家旧所没地,而割弃使别为国,此坐自遗患。”清政府依据其建议,采取的政策是A.率兵收复新疆 B.建立西安行辕C.在哈密建立抗俄基地 D.设置新疆行省22、著名维新人士容闳与友人论时局时说:“汝以为义和团为乱民乎,此中国之民气也。民无气则死,民有气则动,动为生气,从此中国可免瓜分之局……中国下层愚氓,民气已动,将及于士大夫。”容闳在这里A.肯定义和团民众蕴藏的力量B.认识到义和团运动发生的原因C.强调义和团民众的愚昧无知D.指明了义和团运动失败的根源23、在纪念抗战一周年到来的时候,作为政治部副部长的周恩来,领导国民政府政治部第三厅举行了大规模的纪念活动。在这次活功中,影响最大的是“七七”献金,短短五天内,参加献金的达五十万人以上,献金总额超过一百万元。这反映出当时A.抗日战争已经进入相持阶段B.国共合作采取“党内合作”方式C.国民经济遭到战争残酷打击D.国共合作推动民众抗日热情高涨24、1921年中共“一大”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英文译稿)中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 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B.党纲通过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C.中共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D.中共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25、历史学习小组以某一城市近现代的发展为研究课题来见证中国的复兴历程。下面是同学们收集的相关材料---①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②召开中共一大、中共二大的城市③1937年国民党军队进行凇沪会战的战场。据此可判断这座城市是:A.上海B.南京C.广州D.厦门26、1939年6月,苏联副外交人民委员罗佐夫斯基曾指出,“眼下中国正在解决世界性的难题:日本是否将成为太平洋和太平洋沿岸的主宰者。人类好几十年的命运将取决于中国和日本斗争的结局。”对罗佐夫斯基的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应该是A.强调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及作用B.中国是法西斯与反法西斯较量的中心C.人类几十年的命运最终掌握在中国手里D.日本将成为太平洋和太平洋沿岸的最终主宰者27、历史的很多时候,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对此,鲁迅先生曾深有感触的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A.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B.脱离下层人民群众C.反封建不彻底D.果实被袁世凯窃取28、1919年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下列哪项与其观点一致A.要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情感B.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C.要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D.要用法律阻止学生开展爱国运动29、毛泽东说过:“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两党结成统一战线的结果。”这里的“成就”是A.北伐战争的胜利B.抗日战争的胜利C.解放战争的胜利D.民主革命胜利30、有学者认为,以北伐战争为中心的国民革命所反映的历史主流是中国建立起对外独立自主、对内具备有效效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国民革命过程最能体现出其努力实现“对外独立自主”的历史事件是()A.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国民党一大召开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31、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报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A.发生于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B.是抗日战争以来的首次大捷C.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信心D.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32、文献记录片《走进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白发,值得!”这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A.将国民党势力完全赶出了大陆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33、某中学历史教师组织了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课堂讨论。下列同学对其两个纲领共同点的评价,正确的是( )A.体现了农民的诉求B.否定了封建剥削制度C.主张发展资本主义D.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34、 中国首次出现的近代化方案中就主张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一、兴跛盲聋哑院。有财者自携资斧,无财者善人乐助,请长教以鼓乐书数杂技,不致为废人也。二、兴鳏寡孤独院。准仁人济施,生则教以诗书各法,死则怜而葬之。……”这一方案应该是A.魏源的《海国图志》B.洪仁玕的《资政新篇》C.梁启超的《变法通议》D.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5、孙中山(1866~1925年)在回忆录中回忆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满清王朝。”孙中山“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A.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B.联合其它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C.他与革命党人一起发动广东沿海起义D.他领导华侨支持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戊戌变法运动36、孙中山就任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大总统,电告各省都督:“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中国纪年的变革()A.表明民族主义的目标得以实现B.说明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C.是帝王纪年发展的必然产物D.是当时政治体制演进的结果37、“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佐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此项规定()A.源出于孙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义B.主张实施美国式的总统制共和制C.付诸实施并极大推进民主化历程D.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民主共和政体38、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B.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C.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39、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A.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B.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D.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40、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41、2013年1月1日,习近平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讲话时指出:“人民政协……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职能,积极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积极反映社情民意,为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这表明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A.行政管理,服务大众B.政治协商,民主监督C.加强团结,实现复兴D.学术研究,科学创新42、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将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B.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C.注重行政区划管理D.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3、建国之初,我国形成的基本政治制度在“文革”中没有遭到严重破坏的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B.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民主集中制44、“自由选举产生的领导人对村民更负责任,他们的土地管理的决策反映了对公平的再分配的大众偏好。……选举往往导致村民委员会主任把投票人的利益放在乡镇机关和党支部之上。”材料反映了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制度A.有利于农村重新公正分配土地所有权B.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C.不利于农村基层管理D.得到进一步普及45、2012年10月4日 ,台湾民进党常委、台湾行政当局前负责人谢长廷以个人身份访问祖籍地漳州,受到村民热烈欢迎;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对台湾任何政党,只要不主张‘台独’……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往、对话、合作。”对这两则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台湾各政党均接受“一个中国”原则B.民进党改变立场放弃了“台独”主张C.“台独”遭到两岸人民的共同抵制D.坚持一个中国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前提46、“瞧米字落黄昏,彭总督徒瞪双目。五星红旗飘,光照南疆塞北。高奏凯,主权恢复,侮辱今朝束。颂美景,昌盛繁荣,遍地荆花吐馥。”这阙词当属A.《中国之歌》B.《回归倒计时感赋》C.《宝鼎现·庆香港回归》D.《拥子入怀——澳门回归十周年》47、1972年6月斯德哥尔摩召开的首次人类环境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发言:“坚决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越南和印度支那,使用化学武器杀伤印度支那人民,破坏人类环境。”对中国的强烈谴责,美国国务院要求其代表团对之进行淡化处理。美国这样做是因为A.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B.美国需要进一步改善同中国的关系C.美国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D.美国推行的外交政策没有原则48、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调整,主张不依据一个超级大国的意图来考虑对另一个超级大国的政策,也不搞“等距离”。这说明A.平衡两大阵营成为中国首要的任务B.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而疏远美苏两国C.中国奉行积极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D.国力增强是中国外交独立自主的前提49、“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异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D.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50、在雅典民主制下,可能发生的事情是( )A.一名中国男子为躲避国内政治迫害来到雅典,取得了各种民主权利B.公民德里希因为邻里纠纷而向公民大会申述C.雅典的民主制激发了所有人建设国家的积极性D.公民沃尔默迪和妻子玛丽亚一起去参加公民大会51、假设某年雅典全国人口约30万人,自由民约为16.8万人,其中男性成年公民4.5万人,外邦人约为3万人,奴隶约1万人。其中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是A.16.8万人B.4.5万人C.3万人D.1万人52、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与这一特色形成有关的是A.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B.雅典人擅长会议辩论C.斯巴达的民主传统D.苏格拉底的民主思想53、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城邦的动物……也就是政治的动物。”这一观点主要强调()A.城邦制下公民具有政治责任感B.城邦制是专制统治C.城邦制下只重政治而轻文化D.城邦制度压抑人性54右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A.《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B.《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C.《多样性的政治文明》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55、亚里士多德认为雅典平民政治的本质特征是“平民群众必须具有最高权力;政事裁决于大多数人的意志;大多数人的意志就是正义”。该特征可概括为()A.分权制衡B.人人平等C.自由主义D.主权在民 56、历史的推论离不开对史料的正确解读。下列对材料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选项史 料解 读A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天子授民授疆土,诸侯将土地的所有权转交给子孙后代B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分封制的目的是将邦国作为保护周王室的屏障C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宗法制的具体内容,封国不是完全独立的,必须承担一定的义务D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诸侯必须定时朝觐,进贡和出兵劳役等57、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经历过三个阶段,而在第二阶段的后期,又有九品中正制度出现。社会学的观点认为,一个社会能够创造更多的向上流动的机会,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若以此衡量,则中国古代社会进步程度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应该是①世官制阶段②察举制阶段前期③九品中正制时期④科举制阶段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④②③①D.④③②①58、“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与“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A.《辛丑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南京条约》59、“义和团运动无疑比洋务派、改良派表现了更多的反侵略勇气,但破产小农和手工业者归复自然经济的强烈愿望又使他们的眼界无法越出所处的时代。”这句话表明了义和团运动的双重特征是A.“灭洋”与“扶清”B.爱国与保守C.反帝与反封建D.正义与非正义60、1904年,刘汉公著《太平天国战史》。孙中山为其写序称;“汉公是编,可谓扬皇汉之武功,举从前秽史一澄清其奸,俾读者识太平朝之所以异于朱明,汉家谋恢复者不可谓无人。”对此话理解正确的是A.孙中山客观地肯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积极作用B.孙中山的目的是借太平天国运动宣扬反满革命C.孙中山基本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D.孙中山全面分析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61题16分,62题19分,共35分)61、(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换言之,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杨天石《帝制的终结》(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西周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代实行的政治制度并说明该政治制度的作用。(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革命党人是如何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尝试“将权力关进牢笼的”?(6分)62、(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朝鲜战争于1953年才刚刚结束,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与扩大的趋势,新中国的财政将会雪上加霜;……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逐渐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使得一些周边国家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使中国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上述的不利形势。……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原则的最终形成和确立。——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材料二2015年4月24日,在印度尼西亚参加亚非领导人会议的各国领导人来到万隆,纪念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出席纪念活动。(右下图)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外交已经出现一些转型迹象,而且越来越明显。其核心是由普通外交转变为大国外交,由弱势外交转变为强势外交,由消极被动外交转变为积极主动外交。——刘胜湘《中国外交的周期性、波动性和趋势性与外交转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原因。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观点的理解。(6分)(2)简述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这对会议起到了什么作用?(5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外交“转型”的时代背景及外交建树。(8分) 保定三中xx——xx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一历史试题答题纸6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定三中xx——xx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一历史试题答案一、选择题:(共65分,其中1—55题每题1分,56-60题每题2分)1—5BCCDD6—10ACCAA11—15DCAAA16—20CCBBD21—25DADCA26—30ACAAD31—35CCBBA36—40DDCCA41—45BBCBD46—50CBCDB51—55BAACD56—60BCAB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61题16分,62题19分,共35分)51.(1)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4分)(2)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作用:加强皇权;提高行政效率。(4分)(3)明确主权在民;确立三权分立;实行责任内阁制。(4分,2点即可)52.(1)原因:解决财政困难;解决国家周边的安全防务问题;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4分)理解:从强调意识形态为主向维护国家利益的转变。(2分)(2)情况:帝国主义国家阴谋破坏会议;与会各国之间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和分歧。(4分)作用:促进会议取得成功。(1分)(3)背景:改革开放的深化;多极化趋势的加强。(4分)成就: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列举重大外交事件也可。)(4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