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考前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考前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

ID:45196949

大小:120.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1-10

2019-2020年高三考前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19-2020年高三考前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19-2020年高三考前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2019-2020年高三考前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2019-2020年高三考前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考前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试卷类型:A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2.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考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2019-2020年高三考前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一、(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正是初夏时节,阳光有些恍惚,有些摇摆。它醉醺醺地穿行于山野巷陌间,(透露/流露)出对盛夏的一丝幢憬。山色朦胧,田野青葱。。绿,由高及低,错落有致。远山是梦里的黛绿,禾苗是清翠欲滴的新鲜。溪畔的马鞭草、向日葵、矢车菊、金盏菊尽情绽放,(肆意/随意)绚烂。民居簇新,树影婆娑,庭前的竹子修长而涓秀。乡村戏台边,

2、怒放的蔷薇(渲染/浸染)着一种自由和热烈的气氛,没有人可以阻挡它肆无忌诞地倾诉。一条苔痕斑驳的石板路通向村头的水塘。。1.文中加点词语,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恍惚错落有致B.簇新清翠欲滴C.涓秀树影婆娑D.斑驳肆无忌诞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透露随意渲染B.透露肆意浸染C.流露肆意渲染D.流露随意浸染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远山与青青田园构成富有层次感的画卷塘中浮萍零落,荷花含苞;塘边农妇捣衣,孩童嬉水B.青青田园与远山构成富有层次感的画卷塘中浮萍零落,荷花含苞;塘边农妇捣衣,孩童嬉水C.远山与青青田园构

3、成富有层次感的画卷塘中浮萍零落,亦有含苞的荷花;塘边农妇捣衣,还有嬉水的孩童D.青青田园与远山构成富有层次感的画卷塘中浮萍零落,亦有含苞的荷花;塘边农妇捣衣,还有嬉水的孩童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本次世锦赛上,丁俊晖精准的远台进攻让观众不时发出赞叹声,但他充耳不闻,冷静地寻找战机,力求给对手致命一击。B.青年教师有的讲课水平高,有的科研能力强,半斤八两,高校应该建立更加科学的评价体系,让他们在擅长的领域中发挥作用。C.国有企业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环境,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进程,理直气壮地发展壮大国有经济。D.受南方持续

4、强降雨影响,福建省泰宁市池潭水电厂附近山体突然分崩离析,引发大型泥石流灾害,当地政府紧急展开救援。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我国版权保护大环境尽管持续改善,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将是版权纠纷高发期,保护知识产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B.既然环评的目的是预防环境不被污染,那么有关方面就应该将项目建设中的环境隐患纳入环评范围,全过程回应民众关切。C.我刚四岁,爸爸就离开奶奶和妈妈去广东打工,一直到我七岁的时候才回来,我孤僻、不爱说话的性格,大概就与此有关吧。D.园林专家指出,海芋、马蹄莲等植物体内所含的草酸钙针晶会刺激皮肤,引起瘙痒和水肿,严重的可诱

5、发窒息,导致死亡。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①古典诗歌欣赏不约而同地集中在情景上,将其作为核心范畴。古典诗论之所以这样重视情景的关系,表面上看,是由于诗歌往往作为现场交往的手段,自然景观和人情世事都在现场引发,现场感决定了触景生情和即景抒情。往深处探索,这里似乎还有和中国的绘画一样的美学原则,那就是把重点放在人和自然的和谐上,在天人合一的基础上建构出情景交融的“意境的诗学范畴”。②现场感的“感”,一方面指所感对象是景物,另一方面指所感主体是人情。但有些诗评家却常把两者绝对割裂开来。如宋诗评家范晞文,在分析诗歌时,往往把律诗对仗句的情景

6、机械分割为“上联景,下联情”“上联情,下联景”之类。个中原因,可能在于中国传统的诗学理念中片面强调真和实,不免将之推向极端。至于把“真”和“实”机械地等同起来,就更加僵化了。在这一点上,连王夫之也未能免俗。他把景钉死在“实”,也就是现场感上。他说:“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这就把景观的“真”变成了现场亲历的“实”。③对这个理论上的偏颇,许多诗评家长期含而混之,只有清代的黄生提出挑战:“诗家写有景之景不难,所难者写无景之景。”有景之景,写五官直接感知,因情绪而产生变异感,这是常规现象。而“无景之景”乃不见之见,变不见为见者,情也。后来,清人乔亿提出了一个与

7、王夫之的“目接”相反的范畴“神遇”,可以说为黄生的“无景之景”提供了理论支撑。“景有神遇,有目接。神遇者,虚拟以成辞……”这个“神”隐含着诗的虚拟、想象,由情而感的自由。④“神遇”是想象的,有可能不是真的。其感染力从何而来呢?早在明朝,谢榛就提出与写实相对的“写虚”。认为诗人的功夫就是在虚实之间“权衡”。实际上就是说写实与写虚的对立并不是僵化凝固的,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他认为贯休的“庭花濛濛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景实而无趣”;而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景虚而有情”。⑤在汉语中,虚和假是联系在一起的,怎样才避免由虚而假,达到由虚而真呢?元

8、好问曾经提出,虚不要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